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进入后脱贫时代,"三农"工作的重点也转入乡村振兴,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无疑是"三农"工作的关键.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地开发,有利于挖掘农村人口劳动潜力,提升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改善农村空心化状态,促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因此,选取甘肃省深度贫困县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分析甘肃省后扶贫时代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结果表明,甘肃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着地区间发展水平不平衡;教育投入不足,农村整体教育水平低;人力资源投入和潜力挖掘不充分,医疗资源供给滞后的问题,以此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培育高素质农民、加大医疗投入力度、优化生育政策、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崔玉泉 《魅力中国》2011,(15):44-44
人力资源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条件之一.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流动都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要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应该加大教育投入.创造条件吸引人才,不许加强技术技能培训,增加第三产业人力资源等。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人力资源和区域经济分布现状,然后分析了我国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管理的相互关系,并由此提出了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对策。  相似文献   

3.
论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而言,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无论在数量、质量、结构还是开发和利用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造成民族地区人力资源不足的原因主要是人才发展环境差,教育投入不足,对人才工作缺乏认识,人才管理体制不健全等。研究和解决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必须树立新型的人才观,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注重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人才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分析了安徽省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实证结论表明高素质人力资源对于经济增长具有较大促进作用,所以,需要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建设人才环境进一步开发安徽省人力资源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南盛镇在劳动力开发中所出现的人力资源的产业配置不合理、组织体系不健全以及投入不足等问题,需要采取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和医疗保健投入、组建学习型的组织、人力资源的产业合理配置、集约化经营、边干边学边开发、增加城市向农村劳动力的溢出效应等措施来提高该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人力资源状况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分析了安徽省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实证结论表明高素质人力资源对于经济增长具有较大促进作用,所以,需要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建设人才环境进一步开发安徽省人力资源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俞建华 《发展》2014,(9):115-115
正一、景泰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教育投资不足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发展过度依赖于政府财政投入,而地方政府财政的匮乏又制约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从而形成人力资源的巨大开发潜力与实际开发能力的反差。同时劳动者自身投入机制尚未真正启动,加之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投资收益率极低,即教育支出与实际收入不挂钩,进而形成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关系扭曲,使教育缺乏对广大农民的激励作用。由于景泰县农村的  相似文献   

8.
加快发展西部职业教育的紧迫性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职业教育是西部大开发中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在教育结构、教育经费投入、人们的教育观念、劳动者技术技能素质和人才需求与资源开发适应性等诸方面仍处于较落后的状况,亟待加快发展。因此,应在加大投入和筹措职业教育资金,改变旧的办学观念和办学模式,合理调整职业教育结构,重视人才的引进和自我培养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加快促进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瑜玲 《发展》2009,(6):73-74
一、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投资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企业人力资源投入匮乏。一是企业对人力资源方面资金的投入在逐步减少,有的企业多年来一直没有进行人力资源资金投入。在我国企业中,对人力资源的投入远远低于对物质资源的投资,除了每年的一些招聘费用外,大约只有30%的企业象征性地拨些教育培训费用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的投入,投入的资源在使用中还会发生大量的损耗。为了使教育事业获得快速的发展,应以尽量少的投入的损耗,取得尽量多的产出,提高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提高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途径很多,其中,规模教育备受人们的关注。近年来,我国各高校纷纷合并扩大扩招。使我国高校的规模迅速膨胀,好像学校规模越大越好。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大规模扩招前  相似文献   

11.
向劳动者或未来的劳动者提供各种形式的教育服务是现代社会的普遍需求 ,各种教育机构为满足这种社会需求提供多种形式的教育服务 ,具备了一种产业产生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并在社会分工中承担着特有的产业功能 ,因而也就成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产业所遵循的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家族企业是我国经济生活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而选择合理的人力资源获取模式是家族企业能否源源不断地获取到符合其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的关键。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我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获取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即我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获取模式的演进过程、现存模式的主要缺陷、优化人力资源获取模式的途径。最后提出了我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获取理想模式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三大区域结构已经很不合理,地区经济差距日益扩大,地区社会差距也呈扩大趋势.不合理的区域结构对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地区贫困的恶性循环也长期得不到解决,区域社会发展受到了阻碍.我国区域结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制定合理的资源开发政策和法规;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加快教、科、文、卫和保障事业的发展;实施有力措施,推动贫困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是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第一资源"。我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存在着数量不足、素质低下、结构不合理和分布不均等问题,要实现《2001—2010年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目标,必须采取各项措施,加强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人才资源作为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是当前及今后北京南部新区人才高地建设的重要战略步骤。通过对科学人才观的学习和理解,以及对人才资源管理生态系统的分析,结合新区人才工作总体目标定位的实际需求,提出最终实现北京南部新区人才高地建设的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16.
虽然近30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技术发展、人力资本水平、科研投入及产业化水平等诸多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本文希望通过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和问题的描述,就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今后的发展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并结合Malmquist指数方法,以湖北省12个地级市2010—2019年科技服务业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和分解,并通过Tobit模型实证分析影响科技服务业发展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湖北省各地市科技服务业发展差距显著,良好的资源分配机制和科技服务业体系均尚未形成,应当加强资源投入并合理分配,确保规模效率提高与技术进步同步增长,促进地区间深入交流以实现资源共享,真正助推全省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青 《改革》2012,(2):53-56
教育财政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在相关研究中,学者们认为:政府对教育财政投入的增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但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不是线性关系,教育投入的收益预期具有长期性,应处理好教育投入与直接经济投入的关系;教育具有公益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注意教育公平;政府加大教育投资对人文环境和城市形象的改善具有重要影响,这对于促进经济转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飞翔  戴伟 《亚太经济》2006,23(5):84-87
本文在搜集省际层面相关数据基础上,运用计量方法,构建了R&D投入、人力资源开发对跨国公司R&D投资影响的计量分析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D投入强度、人力资源开发状况对跨国公司R&D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影响。政策含义在于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应当增加我国自身R&D投入,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reviews the key theories relating to the role of education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hange and how education, a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ontributes to sustained economic growth. It examines how China "s education policy reflects the country's unique dual economy. Focusing on the post-reform period, the paper contends that whi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there are risks to China's future growth prospects from failing to reap the benefits of sound education policy. It argues that if the Chinese education system is to continue to be a driver of rather than a drain on economic growth, and if China is to successfully manage its transition towards more inclusive, sustainable and equitable growth, reforms will be need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t all levels and to create an environment in which China's extensive human capital is duly recognized and respected. Crucially, the education system should be transformed to ensure it promotes a comprehensive range of human capabilities, including those that go beyond the part humans play in augmenting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