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论文基于对山东省12地市的农户信贷和福利问卷调查资料,借用平均处理效应模型(ATEM),并选择劳动力数量、户主文化程度、住地是否为富裕村、贷款是否便利和年净收入等经济信息作为农户的特征变量,利用匹配分析法对农村信贷配给的福利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论主要包括:信贷配给会损害农户福利;受到信贷配给农户的福利损失程度大于未受到信贷配给农户的福利损失程度;信贷配给的直接福利效应存在差异;信贷配给的福利效应具有外部性;信贷配给对不同的福利具有不同的传导作用。最后,基于农户的信贷需求,提出了改进农户福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出发,讨论了金融市场中的信贷配给现象,证明了信贷配给正是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通过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角度对信贷配给的形成及均衡演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信贷配给的治理路径,即建立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的风险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农村金融难题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广泛存在的农户信贷配给问题。本文依据信贷配给理论,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阐明了吉林省农户信贷配给的现状,分析了导致农户信贷配给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家庭及个人特征对其所受信贷配给的影响,提出缓解农户信贷配给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宏观经济进入衰退阶段,由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信贷环境恶化,商业银行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其最优选择是实行信贷配给,这将导致融资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下降,进而引起融资企业及其相关企业的投资下降,在投资乘数加速效应的相互作用下,其结果是加剧宏观经济的衰退.当宏观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信贷配给放松,在乘数加速效应的作用下,宏观经济不断高涨.可见,信贷配给是宏观经济波动的加速器.我国商业银行呈现关系型信贷配给的特征,对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较小,有强化或削弱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托于Hodgman模型,通过严格假设,对Hodgman曲线进行简化抽象,并以此作为分析工具,通过对信贷市场上贷款供给和贷款需求曲线的界定并引入贷款需求这一变量来分析信贷的有效需求变动对信贷配给程度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当r∈(0,rm]时,在信贷市场中,贷款需求曲线越平坦,信贷配给程度越加剧,即贷款需求对利率的弹性越大,信贷市场中的配给现象就越普遍。(2)当r∈[rm,rh]时,在信贷市场中,贷款需求的增加将完全加剧信贷配给。  相似文献   

6.
信贷配给理论研究不对称信息条件下自由竞争信贷市场运行机制,对我们理解信贷市场的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详细论述了信贷配给理论的发展过程,阐明了信贷配给基本模型及其含义,并介绍了信贷配给模型在各方面的扩展。最后简要探讨了信贷配给理论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对于信贷配给现象的解释,新凯恩斯主义者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基础上,从借贷人未来的还贷能力这一角度进行了分析,但忽略了在信贷市场中还存在有还贷能力却故意不还的赖帐行为。引入策略性赖帐行为,通过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分析信贷配给的另一种原因,并得出信贷配给额的大小与借贷人后续投资期限数大小有关的结论,同时提出信贷配给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如何引导资本流动流入农业产业、改善信贷配给及与之匹配的产业信贷政策,首先构建风险配给、数量配给分析框架,采用苏鄂两省调研数据,区别于以往采用直接询问方法分析信贷配给类型,本研究采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克服问卷存在的次可加性问题,研究表明:数量配给占比较低,非价格配给中交易成本配给与风险配给占主要地位,因此实施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相匹配的产业信贷政策为降低信贷交易成本、创新抵押品,改善信贷配给。  相似文献   

9.
利用面板模型对西部地区1978—2009年农业信贷投入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信贷投入促进农业产出增长的作用比较明显,而在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方面则显得比较乏力;农业信贷资金的产出弹性逐渐得到改善,农业产出对信贷投入的响应更趋积极;农业产出和农村居民收入对农业信贷利率的变化不敏感,农村金融市场上信贷配给的现象依然普遍;农业信贷投入的经济效应存在省际差异。因此,应完善农业信贷的征信机制,增加农业信贷资金的有效供给并调整投入结构,调整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结构,改善农民收入结构,以增强农业信贷投入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信贷合约的分析,对中国农村信贷市场信贷配给现象进行解释。中国农村信贷市场的金融机构垄断、利率刚性以及抵押担保难等特点,造成农户与农村信用社之间信贷合约的不可设计性,使得信贷配给不可避免。同时,文章针对现有的中国农户贷款特点,提出了改变合约中抵押担保、信用社贷给概率等变量从而改善合约条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经济转轨时期的信贷配给及其经济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由于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较少,信贷配给主要是银行体系对市场风险做出理性反应的结果。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信贷配给现象,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根源于我国经济体制和银行体系本身的缺陷。信贷配给影响了货币供应量作为政策中介的有效性,使资金供给的利率弹性变小,导致信贷市场的分割,激励了银行经理人的贷款寻租行为。因此,在真正的市场机制尚未建立以前,利率政策的效果优然十分微弱。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信贷结构与效率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中国产业增长与信贷结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信贷结构与产业增长具有较强的典型相关性,信贷的政府配给成功地支持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的产业结构层面的信贷双重配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信贷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扭曲。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助学贷款和小额担保贷款为例,通过阐述我国小额扶助贷款的现状,表明我国小额扶助贷款存在信贷配给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产生信贷配给的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使我国在整体经济不利的环境下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中小企业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在信贷市场上却面临着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陷入融资难的困境。文章试图从信贷配给的视角解释商业银行面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用二元经济模式下的双重信贷配给解释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并且提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境的一条可行性途径,即市场利率化,信贷信息联网以及信贷担保体系。  相似文献   

15.
杨国辉  孙霞 《现代经济》2007,6(11):104-105
本文首先对传统的以斯蒂格利茨的信贷配给的观点进行了介绍和简评,认为这是从人的角度来分析,由于事前存在着对借款人还款概率的不知,这样的信息不完备造成了信贷配给的出现;接着从一个新的角度——产权的角度,也就是从货币商品的角度来分析信贷配给。最后基于两种不同的理解提出了不同的解决设想。  相似文献   

16.
在剖析了信贷配给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作用机制的基础上,论文构建了信贷配给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面板门槛模型,选取31个省市1987年—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槛模型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信贷配给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且从区域层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降低信贷配给程度有助于缓解城乡收入差距,而从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的实证结果来看,各地区的信贷配给程度的提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降低各地区农业信贷配给程度的措施,从而达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信息不对称是信贷配给形成的重要原因,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可以缓解信贷配给.银行之间可以通过建立一个信息共享机制,获取更多的信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本文通过银行之间的利益博弈分析了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的困难所在,认为在无限重复博弈中,银行之间的合作可以成为均衡解,但是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引发"搭便车"现象,成为机制建立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8.
顺畅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前提,近年来,商业银行信贷配给导致传统的传导渠道不畅被认为是货币政策有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本文从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我国信贷市场的特点及其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对商业银行信贷配给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斯蒂格利茨和韦斯信贷市场经典模型基础上,引入界定中小企业特征指标的资产规模变量和风险变量,建立一个信息不对称下的中小企业信贷配给模型,分析利率作为甄别机制时,抵押品、企业规模等因素对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影响,为中小企业信贷配给问题提供了一个理论解释,并对解决我国中小企业信贷市场融资难的问题进行了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银行业资产负债结构性隐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硬负债以及双重信贷配给导致的资金单向流动是导致目前中国银行业结构性隐患的根本原因。化解隐患的关键在于弱化商业银行的制度性和市场性的信贷配给,建立标准的信贷市场以及信息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