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正> 虾的池塘越冬分为幼虾越冬和亲虾越冬两种。幼虾越冬是指8—9月份繁殖的虾苗,到12月份还未长到商品规格的小虾,通过越冬,留待翌年3—4月份作为放养的小虾;而亲虾越冬,则是对选留下来待来年繁殖用的亲虾,对其进行强化培育,达到产卵繁殖的要求。因此,养殖户搞好青虾越冬是来年养殖的重要基础,其越  相似文献   

2.
生产实践证明,海南沼虾1年可养2茬,每亩纯收入的养鱼经济效益高。其技术要点是: 一、池塘选择:养虾池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水深1.2米以上,面积1-1.5亩。放养前每亩用25公斤生石灰干法清塘。清塘后,须先进行虾的栖息设施布置,即须在水面种养部分水生植物,水中敷设网片、废旧编织袋等。 二、苗种放养:第一茬在3—5月放养,每亩放养规格为每公斤1400尾的过冬幼虾2万-2.5万尾;第二茬在7-8月放养,规格为每公斤12000尾的当年苗种3.5万尾。  相似文献   

3.
正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并种植一季水稻,实现小龙虾与水稻共同生长。主要有两种养殖模式,一是投放幼虾模式,在每年9月底至10月中稻收割后投放幼虾,经幼虾培育和成虾养殖两个阶段养成商品虾;二是投放亲虾模式,在每年8月下旬至9月初,中稻收割前投放  相似文献   

4.
<正> 我市农户养殖青虾主要安排在夏秋进行,闲置期近半年,为提高虾池利用率和水体产出率,可采取以下几种养殖模式: 一、双季养虾 在虾池冬捕后至次年开始夏季增养一季商品虾。即在上年冬捕时将未达到商品规格的青虾放回虾池养至翌年6月份前上市。一般亩放幼虾3-6公斤(约1万尾左右),亩产可达20-25公斤,亩利润可达500-800元。  相似文献   

5.
<正>青虾与河蟹混养,可以充分利用池塘水体和饲料,在基本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情况下,获得虾、蟹双丰收,大大提高池塘养殖的整体经济效益。一、蟹虾混养的方法蟹池混养青虾,河蟹可按常规方法放养,青虾可在放蟹前或放蟹后投放。虾种的来源应因地制宜,灵活掌握,可以放养抱卵虾,也可放养幼虾,但幼小虾苗的投放最好先经小水体强化培育后再放,以提高成活率。面积较小的池塘,可以在春季从河沟等野外水体中捕捞抱卵虾放  相似文献   

6.
<正> 发展青虾养殖,是一项本小利大见效快的事业,而发展养殖青虾,搞好越冬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实践表明,搞好青虾越冬,应当严抓“四巧”: 第一:巧选池 越冬池要选用比较规则、避风向阳、水深1.2米以上的池塘,池中放些水花生之类的水草或柳树枝、瓦片、砖块等隐蔽物。每亩可放柳树枝25—35公斤,水草150—200公斤。 第二:巧放养 放养时间在12月中下旬,选择晴暖天气进行。幼虾越冬,最好是每亩放养每公斤2000—3000尾的幼虾20—40公斤。  相似文献   

7.
目前,池塘养殖青虾的苗种来源主要途径有三:一是投放抱卵虾、自繁、自育、自养;二是放养上年养殖未达商品规格的幼虾;三是购买虾苗放养。无论何种途径的虾苗放养都要求一次放足、规格一致,  相似文献   

8.
<正> 青虾越冬可分为亲虾越冬和幼虾越冬两种。幼虾越冬是那些8月—9月份繁殖的虾苗,到12月份未长成商品虾的小虾,通过越冬。留作翌年3月—4月份作放养的菌种;亲虾越冬是指那些选留下来留作来年繁殖用的青虾,让其安全越冬,进行强化培育,达到繁殖的要求。因此搞好青虾的越冬管理是发展青虾  相似文献   

9.
<正> 4.幼虾放养成虾养殖最好选用人繁幼虾。夏秋季的放养时间以阴雨天为宜,晴天则要在早晨或傍晚放养。操作时应坚持带水作业,动作要轻、快。幼虾不宜在容器内堆压,以免损伤虾体。下塘时,幼虾应在虾池上风处沿池边分几处放养,并要防止温差过大(温差≤2℃)。同一虾池必须放养规格相同的幼虾,且要一次  相似文献   

10.
<正>稻虾轮作是建立在“繁养分离”的基础之上的。一般会在3-4月份之间进行虾苗放养,选取优质虾苗,规格为200-400尾/kg,密度为4000-6000尾/亩,养殖30天左右可以开始捕捞,捕捞出来的小龙虾规格可达30g/尾之上,6月份小龙虾养殖结束,可以进行插秧种植水稻的工作。采用稻虾轮作模式,小龙虾产量可达到100-150kg/亩之间,效益可达2500元/亩之上。此模式下,  相似文献   

11.
池塘常规养殖是冬春季清塘后放养鱼种进行养殖方式,由于成鱼上市集中,价格下跌,经济效益下降。我地渔民经过多年养殖实践,摸索出反季节养殖方式:即6月份成鱼全部上市干塘,从夏花养殖开始养至第二年5月份成鱼全部上市。成鱼由于淡季上市,价格上涨,  相似文献   

12.
春季养殖青虾,具有成本低、效益高,充利用空闲池塘,资金周转快的优势是渔区众增加收入的一条好途径。一、适时分池。一般情况下,3月份水温上至14℃时,青虾开始摄食,因此青虾越冬,于2月末3月初就应及时分池放养。池塘在虾放养前10-20天干塘清整。挖除过多淤,施用优质块状生石灰化浆均匀泼洒消毒,虾前7天池内注水60-70cm,亩施充分发酵有机肥200kg进行肥水,同时池内适当移植生植物,或设置经消毒处理的树枝等供青隐蔽、攀附、栖息。水草等宜植于离岸一米浅水区,其面积不超过总水面的30%。虾种养,亩放规格为每kg1000-2000只的幼虾2只左右,同池虾…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淡水龙虾市场看好,发展人工养殖龙虾具有较好的前景。根据本地龙虾养殖经验,介绍几种池塘龙虾养殖模式,供参考。主养龙虾:池塘主养龙虾是指以龙虾养殖为主,只是少量放养花白鲢,用于调节水质。其放苗放式有二种:一是秋季投放种虾。7-9月份或10-11月份,放养种虾20~30kg/亩,雌雄比为3∶1,规格为24~28尾/kg。  相似文献   

14.
正小龙虾味道鲜美,深受国内消费者欢迎,为提高养殖效益,本文总结了小龙虾不同养殖模式的放养特点以供参考。一、主养小龙虾模式1.秋季放养亲虾模式8-11月,按雌雄比3∶1每亩放养体长13cm左右的亲虾1000尾,使其自然交配产卵,翌年3-5月捕捞繁殖过的亲虾上市销售。由于雌性亲虾有"抱仔"护幼习性,可依据捕捞到的雌性亲虾的数量,按每尾"抱仔"150尾估算稚虾数量,控制留池稚  相似文献   

15.
<正>一、放养准备选择水质清新、阳光充足、水草丰富、螺蚬较多的水域,水草不多的地方可采取人工种植或收集部分水草予以弥补,这样河蟹可以获得充足的动植物饵料,有利于满足和促进河蟹的生长需要。同时采用网片和木桩将养殖水域双层圈围起来,高度以高出常年平均水位1m以上为宜。幼蟹放养前,还应清除水域中的野杂鱼类,减少天敌。  相似文献   

16.
南美白对虾与河豚混养,可充分利用河豚的食性及时防治虾病。当虾出现病害时,河豚能尽早的将这部分虾吃掉,从而减少病害的传染几率,为虾病治疗争取时间,起到很大程度的辅助作用,提高养殖成功率和效益。一、放养时间清明前后,河豚放苗密度为每亩1000~3000尾,虾苗放养密度为每亩5万~6万尾(二代苗)。放养虾苗4~5天后,放养规格"绿豆"大小的河豚苗。如果  相似文献   

17.
<正> 罗氏沼虾刚刚淡化的虾苗,体长仅为0.7——0.8厘米,体质幼嫩,对病害及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直接放入大的水体中,进行成虾养殖,往往因虾苗的成活率低而影响养殖效果,因此,需要有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进行强化培育,以提高放养成活率,这一过程称为幼虾培育。土池培育幼虾,具有投资少,见  相似文献   

18.
<正> 为探索螯虾养殖高产模式,我们于2001年7月至2002年10月进行了螯虾池塘精养试验,获得了亩产螯虾400kg的产量,具显著的经济效益。由于目前尚无螯虾苗种出售,故仿照青虾的养殖模式,采用放养亲虾在池塘内自然繁殖的方式进行。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后季稻田养殖不同水产品放养模式对养殖效果的影响,探讨出适合后季稻田养殖的优良水产品放养模式,我们于2002年进行了生产性试验研究,结果如下: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及条件课题组选择了本市搬经镇丁许村连片的后季稻田100亩,分成五个组,每组20亩,五组稻田进、排水条件相似,都由防渗渠供水,五组稻田的种养布局结构比相同,田间沟塘占大田面积的30%。2、试验设计将所选择的五组稻田分别采用不同的放养操作模式,第一组采用“稻-鱼(育种)”模式,第二组采用“稻-鱼(养成)”模式,第三组采用“稻-鱼-虾”模式,第四组采用“稻-鱼-蟹…  相似文献   

20.
<正> 一、注重培水 7月中旬放养虾苗前10天,每亩用75kg生石灰彻底清塘,以杀灭敌害生物并改善池塘底质条件,3天后每亩施有机肥(发酵)100kg,为促进浮游生物、特别是青虾适口的天然饵料——枝角类的大量繁殖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在养殖过程中,视水质肥瘦状况适当施入追肥,使枝角类高峰时间维持在半个月至一个月,这样幼虾不但生长速度快,且个体大小均匀。对比试验表明,枝角类多的池塘,青虾早期生长速度比枝角类少的池塘快3O%—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