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渔业致富指南》2012,(11):72-73
<正>"养鱼(备注:这里的"鱼"泛指一切水产养殖品种。)先养水"的理念广大渔农人尽皆知,无不认可,但令人遗憾的是无人照做。因为养鱼必须定期用消毒药、抗生素消毒、杀菌、杀虫的"消杀"理念在渔农的大脑中根深蒂固。也许他们认为"消杀"就是"养水",只有"消杀"就能保证养殖对象的健康。殊不知,"消杀"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您听说过把鱼放在集装箱里养吗?近年来,国内水产养殖业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为了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域生态环境修复,一大批生态养殖技术模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其中,"集装箱养鱼"可谓渔业养殖中的亮点。以前,"集装箱养鱼"只是一种概念,  相似文献   

3.
<正>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因为水是水产养殖动物的基本生存生活环境,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水生动物的生存和生长,从而影响水产养殖的安全、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单产水平连年增  相似文献   

4.
<正>“养殖先养水,养水先养底”,水产养殖离不开水,水好养殖产品才会好。由多年的养殖实践可知,池塘的底质决定了水质。池塘水质调控的关键在于由“改底”转变为“养底”。在水产养殖中,养殖的池塘经过一段时间养殖,大量投饵,导致较多的剩余残饵,动物粪便沉积池底,使底质恶化,  相似文献   

5.
<正>"养鱼八字经"——水、种、饵、混、密、轮、防、管中,"水"居于首位,足见"水"在池塘养殖中的重要性。"水"不仅是鱼虾蟹等水产经济动物生活的载体,而且水还承载着池塘、与其接触的大气和土壤中包涵的各种因子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及演替过程。"养鱼先养水"已成为有经验渔民的共识。传  相似文献   

6.
<正>4提倡预防疾病的理由与预防用药中的误区在我国,"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是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基本方针。强调疾病的预防之所以对水产养殖动的特别重要,首先是因为水产养殖动物是生活在水里的,在疾病的发生初期难以被及时发现,当患病后的水产养殖动物被养  相似文献   

7.
<正>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培养优质的养殖水体在水产养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真正的养水主要就是养增加水体内的浮游生物的数量,提高水体本身的增氧能力,促进水体各种物质的循环;同时直接增加了饵料生物的数量,为养殖动物提供营养优良的食物,建立一个良好的微生态水环境。因此,通过合理施肥,培育优良藻相,对养殖的成败起决定  相似文献   

8.
<正>水产养殖的核心是什么,俗语说"养鱼先养水",可见水质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性。有好的水质,是保证水产品健康、高产、高效的核心。水产养殖管理好水,不仅是鱼类生长的需要,也是人们对养殖环保的要求。水产养殖如何管理好水,取得好的养殖效果,笔者根据多年养黄颡鱼的经验认为除在养殖水体中套养一定比例的白鲢外,还要使用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这两种微生物制剂。在黄颡鱼养殖中,由于投饲量大,水体易变肥、变黑。白鲢可大量摄食水体中的有机质和藻类,使水质变清爽,提高水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随着水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实施,"禁养、限养、可养三区"的划分落实,必将缩减现有的水产养殖面积,加之塘租、饲料、人工、尾水治理等费用的增加,水产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传统养殖品种市场饱和,价格偏低,只有另辟蹊径、另谋出路,通过调整水产养殖结构,推广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等措施来进行必要的弥补,依靠提高水产品档次和质量来增加效益,而太阳鱼  相似文献   

10.
<正>池塘循环流水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整套系统采取的是"内池养鱼,外塘养水"相对封闭的完备的生物自我修复技术理念,能长期保证鱼塘水体符合水产养殖标准;因为水泵将大池塘的水抽灌到流水养殖渠中并同时纳米微孔充氧,水流像天然的溪河一样流速较快,使鱼的"运动量"自然加大,所以养殖渠流水养的鱼比  相似文献   

11.
《渔业致富指南》2007,(10):63-63
<正>一、花钱买药不如花钱调水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鱼儿离不开水”,“养鱼先养水”,这普普通通的话语告诉我们,良好的水质能减少鱼病的发生和促进鱼类更好的生长、发育,增加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加大,水质、底质严重恶化,有害物质多,各养殖区的鱼病情况日趋严重,用药成本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2.
<正>加州鲈的养殖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的广东及江浙一带,其生长快,经济效益高,所以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优良养殖品种。我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水产养殖的成功的关键也在于春季,所以早春养殖前期的放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广东及江浙一带的养殖经验和技术交流分享以下放苗时应注意的事项。一、要注意放苗前的水质1.培育水质:我们老生常谈的一句话,"养鱼先养水",所  相似文献   

13.
<正>水源、水质是池塘养殖的前提条件,水产养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养水。水养好了,才能养好鱼。所谓水质调控就是根据所养殖的种类和生理特点,将养殖塘的水质调节成适宜各种养殖对象生活和快速生长的环境,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水体中完成水产动物的健康养殖过程。据最新研究发现,种质下降,越来越恶化的水  相似文献   

14.
<正>养鱼先养水,肥水是水产养殖中培养优质养殖环境的常用手段。但淡水养殖过程中有几种情况肥水往往异常困难,导致相当一部分养殖人员头痛不已。笔者根据多年养殖经验,着重分析在淡水池塘中导致肥水  相似文献   

15.
正自2010年以来,广西北海市银海区银滩镇关井村水产养殖户李启和按照节水、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的养殖理念,大胆地利用"肥"、"活"、"嫩"、"爽"的养鱼(罗非鱼)水引入虾塘育水养虾,不仅实现养殖罗非鱼的池塘水循环利用,而且节约养虾所需施肥育水成  相似文献   

16.
<正>鱼种是水产养殖获得高产高效的关键因素之一,"种好一半收"充分说明鱼种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性。在养殖中,如何把握好鱼种的选择和养殖呢?  相似文献   

17.
<正>优良品种是促进水产养殖产业可持续和健康发展的基础,随着渔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水产养殖"禁养、限养、养殖"区域滩涂规划的实施,水产品的养殖成本将大幅提高,养殖品种在水产养殖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鲤鱼是大宗淡水养殖的一个重要常规品种,具有养殖历史悠久、范围广、适应力强、产  相似文献   

18.
“八字精养法”在现代水产养殖中的新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池塘养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水产科技工作者在长期全面总结群众池塘高产养殖经验的基础上,对成鱼饲养综合技术措施高度概括归纳出了"八字精养法"。这八个字即是"水、种、饵、密、混、轮、防、管"。其中"水、种、饵"是成鱼高产养殖必备的基本条件,一切养鱼技术措施都是根据"水、种、饵"  相似文献   

19.
水产养殖技术不外乎池塘选址、规划、清塘消毒、水质培养、苗种选择,还有施肥、饵料、饲养、日常管理等,可概括为"水、种、饵、密、混、轮、防、管"八字精养法",三看"看水、看鱼、看天气,"三勤"勤巡塘、勤注水、勤去污,"四定"定时、定量、定点、定质等等。当然这些都是前人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  相似文献   

20.
正从"大养虾"到"养大虾",在我国小龙虾养殖界有一个很热门的做法就是育养分区,它是2018年授渔水产针对小龙虾养殖行业普遍存在的"自繁自养"的传统、落后的做法提出的一个新做法。2020年监利市水产技术推广部门致力于育养分区稻田养虾,在该市周老嘴镇赵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试验养殖,采用育养分区模式,繁育区培育小龙虾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