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配合饲料,进行高投入高产出的鱼类精养,是目前池塘养鱼生产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养殖模式,在这种养殖方式中,饲料成本可占到养殖成本的60%以上。在当前池塘养殖效益低、增效难的状况下,如何降低饲料成本,已成为池塘养殖增加效益的关键。池塘养鱼饲料成本的高低是由饲料价格和饲  相似文献   

2.
《渔业致富指南》2011,(3):63-64
<正>养鱼先养水,池塘养鱼的水质管理的重要性已经普遍接受,但是池塘底质对养殖效益的影响却很少提及,同样苗种、同样的养殖技术和方法、在不同的池塘养殖结果却相差很大,这就是池塘底质对养殖效  相似文献   

3.
<正> 可供我国养殖的鱼类有几十种之多。养何种鱼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必须因地制宜,科学决策。 一、根据池塘条件选择鱼的种类 1、池塘进排水系统完善,水源有保障,电、路畅通,如有资金可选择优质吃食鱼,辅以滤食性鱼类进行饵料半自给式类型养殖,投饲喂料,高投入高产出,如主养异育银鲫、彭泽  相似文献   

4.
<正> 1999年我市在宁界乡的48亩养鱼池塘、河沟中搞了70个网箱养殖黄鳝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试验条件与方法 1、池塘河沟情况。试验在48亩的养鱼池塘、河沟中,其中池塘30亩,河沟18亩,在养殖季节,平均水深在1.8米以上,池塘、河沟按原有的情况正常放养鱼种。塘沟水质良好,无污染,池塘水的透明度在35cm左右,河沟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我市在池塘养鱼丰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向渔塘要更高的效益,采取池塘套养、混养、生态养殖等多种模式,在确保亩产1,400kg的前提下,池塘粗养蟹亩产达20kg左右,大大提高了池塘效益,目前全市已大规模推广,现将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大力发展池塘养鱼,降低养殖成本,增产增收.根据我们发现养鱼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谈谈以下有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池塘节本型养殖是一般是通过割草养鱼、种草养鱼等来达到降低投入成本,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目的。现就池塘节本型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所谓池塘养鱼双季双吨,就是同一池塘在一年的时间里出塘两茬成鱼,每茬出产成鱼亩产1000公斤以上的养殖模式。第一茬鱼种投放应在3月中旬以前完成,于6月底7月初出塘成鱼,使成鱼平均规格达到0.8—1公斤,单产1000公斤以上,成鱼出池后及时清塘,加注新水,投放第二茬鱼种,至  相似文献   

9.
<正>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养殖池塘饵料系数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整个养殖生产全过程。饵料系数是指投喂的饲料总量与池塘养殖对象总净增产量的比值。其比值越小,表示增加单位水产品产量所消耗的饲料越少。因此比值越小,也就是饵料系数越低,饲料的利用率越高,也就是降低了养鱼生产成本,提高了鱼类养殖的经济效益。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就怎样降低池塘养鱼饵料系数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一、鱼种质量鱼种质量要求的主要指标包括:规格达到规定的标准,大小整齐,体质肥满  相似文献   

10.
在用配合饲料养鱼的方式中,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60%以上。如何降低饲料成本,已成为池塘养殖增加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提高养鱼池塘经济效益的九点优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良好的池塘条件和科学的养殖方式是获得养鱼高产的重要前提。为了提高池塘鱼产量和经济效益,给鱼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生长环境条件,必须对建设不合理的养鱼池塘进行改造,对不科学的养鱼方式等进行优化。具体措施为下:  相似文献   

12.
养鱼池塘冬季清淤消毒,是淡水渔业生产上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近年来,由于池塘精养、高密度混养的不断提高,加大了池塘放种、投饲、施肥的投入,从而忽视了必要池塘清淤消毒工作,年复一年,池底淤泥越淤越厚,一般池塘淤泥厚度在0.5m以上,有的精养鱼塘甚至厚达1m左右。过厚的淤泥为各种致病菌、寄生虫提供了滋生的场所,导致池塘生态条件恶化,严重制约了池塘水体生产力,为此,养鱼生产必须从彻底清淤消毒,改善养殖环境着手,提高健康养殖水平,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正> 池塘养鱼中,往往产生大量的有害藻类,造成水体质量恶化,影响鱼的生长,甚至引起中毒死亡。池塘蔓生有害藻类可使养殖经济效益降低15%—20%。现将养殖池塘中易蔓生的几种主要害藻的综合防除技术简介如下。1.豁藻危豁及防除1.1 水绵(spirogyra)、双星藻(zygnema)、转板藻(mougeotia)俗称青泥苔。多在春季天气转暖后,在鱼池浅水处萌发,长成缕缕细  相似文献   

14.
池塘养鱼四季施肥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池塘养殖生产过程中,对池水施肥可培养浮游生物,为养殖鱼类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对于培育鱼苗、鱼种以及鲢鱼、鳙鱼等肥水性鱼类的养成尤其重要。池塘施肥可促进鱼类生长,是提高鱼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由于池塘水体温度和光照等因素直接影响施肥效果,所以正确掌握季节  相似文献   

15.
<正> 正确选择养殖鱼类的品种,是养鱼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目前,我国淡水池塘的饲养鱼类已有40多种。如鲤形目的鲤鱼、鲫鱼、草鱼、青鱼、鲢、鳙、鲮、鳊、团头鲂、三角鲂、银鲴、黄尾鲴、细磷斜颌鲴、泥鳅、丁(鱼岁)、拟鲤、东方真鳊、淡水白鲳;鲇形目的云斑鮰、斑点叉尾鮰、长吻(鱼危)、胡子鲶、南方大口鲶、鳗鲡  相似文献   

16.
<正> 目前,池塘养鱼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从产量上看,虽有大幅度的提高,但尚有部分池塘增产潜力大;从养殖品种上看,鲢、鳙、草、鲤占90%,品种单一,远不适应市场需求;从市场物价上看,生产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降。如何在新形势下解决好存在的问题,提高池塘养鱼的产量和效益,笔者建议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如何提高池塘养鱼的经济效益,是目前渔业科技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通过笔者多年的养殖实践,总结出以下观点供广大养殖户及水产科技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池塘养鱼已有五千多年历史.而进入兴旺时期还是解放后于五十年代中期首先在浙江开始的。至八十年代中期,为解决市民吃鱼难,又掀起了大兴鱼塘工程高潮。进入九十年代后,在规模养鱼取得高效基础上又开展了特种水产养殖的池塘建设。本文根据笔者从事此项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实践,将系统介绍勘察、设计和施工方面知识,供各地在发展池塘养殖业的同行与水产院校同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几年,我们北京市通州区观赏鱼养殖发展迅速,全区观赏鱼养殖面积5000亩,其中金鱼养殖面积3000多亩,现将北京地区池塘养殖金鱼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选择及清整 1、池塘条件 我区的金鱼养殖池塘是由原来食用鱼池塘改建而成,面积1—2亩,最大不超过3亩,水深1米左右,底土为壤土,保水性能好,环境安静。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池塘养鱼在我区发展十分迅速,并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对加快农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繁荣城乡经济,改善居民消费结构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因饲料涨价、鱼用物质涨价、鱼售价下跌等因素造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增产不增收现象也随之出现。为探索一条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以改变养殖方式和缩短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