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目前,我国各地纷纷掀起了泥鳅的养殖热,但是由于泥鳅身体圆滑,有喜欢钻泥的习性,所以给许多养殖者带来了诸多捕捞上的困难,这样直接影响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现将捕捞泥鳅的几种方法简要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一、笼捕 捕泥鳅较为有效的方法是用须笼或和黄  相似文献   

2.
<正>泥鳅一般在秋末冬初捞捕,也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掌握起捕时间。泥鳅有底栖钻土习性,比一般鱼类难捕捞。一般根据不同水体环境采用不同的捕捞方法。一、泥鳅的捕捞(一)池塘成鳅的捕捞法1、食饵诱捕即把猪牛骨头、炒米糠、蚕蛹与腐植土等混合装入麻袋、地笼或其它鱼笼中,傍晚沉入池底,翌日太阳出来之前取出,经一夜时间可捕捞大量泥鳅。  相似文献   

3.
<正>池塘成虾的捕捞,通常有抄网、拉网、小拖虾网、地笼及干塘等捕虾方法,下面将五种捕捞方法逐一介绍,供养虾户参考。一、抄网捕虾青虾养殖池塘内一般栽培浮面水草,每年到了冬天以后,水温降到5℃以下,青虾停止摄食,栖息在水草下面的枝须上。此时,可采用抄网在水草下面,上面用手抓动一下水草,然后拿出抄网,起捕效果较好。如2亩左右的养虾池中,一个人作业1.5~2  相似文献   

4.
<正> 目前,各地纷纷兴起养鳅的热潮,但由于泥鳅身体圆滑,有喜欢钻入泥土中的习性,给捕捞带来较大的困难,造成养鳅回捕率不高。直接影响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笔者现根据我镇养鳅专业户赵金忠等同志实践经验,总结出如何捕捞养殖泥鳅的几种实用操作方  相似文献   

5.
<正> “饵诱鱼笼”捕鱼是捕捞水库外荡底层鱼的有效方法,其技术要点是: 鱼笼用竹制造,口径一般为20—35厘米,笼身直径30—35厘米,长1米左右,入口处装置倒须,笼内放置诱鱼饵料,诱鱼入笼后即捕获。饵料依捕捞对象而异,捕捞鲤  相似文献   

6.
<正>网箱养泥鳅,分有有土养殖和无土养殖两种。一般放养4~5cm的泥鳅种,人工饲养9个月左右,增重5~6倍,投入产出比为1:1.85~2.0,网箱养殖易养易捕易管理。  相似文献   

7.
<正>通常泥鳅都在秋季大批量上市,但此时,其售价并不高,而春节前后上市,售价则能提高20%50%。泥鳅有冬眠的习性,要实现冬天顺利捕捞泥鳅并且不使其患病绝非易事。笔者结合近几年国内养殖泥鳅的经验教训,将池塘养殖泥鳅冬季捕捞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引地下井水,唤醒泥鳅冬眠的泥鳅对周围温度的变化很敏感,只要水温升高到5℃左右,就会立刻醒过来。通常地下水受气温影响很小,常年都保持在13℃左右,所以只要比例合适,即可用地下水唤醒泥鳅。捕捞泥鳅的时候,根据当地地下水的温度,将1/350%。泥鳅有冬眠的习性,要实现冬天顺利捕捞泥鳅并且不使其患病绝非易事。笔者结合近几年国内养殖泥鳅的经验教训,将池塘养殖泥鳅冬季捕捞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引地下井水,唤醒泥鳅冬眠的泥鳅对周围温度的变化很敏感,只要水温升高到5℃左右,就会立刻醒过来。通常地下水受气温影响很小,常年都保持在13℃左右,所以只要比例合适,即可用地下水唤醒泥鳅。捕捞泥鳅的时候,根据当地地下水的温度,将1/31/2的池水换成井水,使养殖池的水温升高到5℃以上,泥鳅就会醒来并浮出水面唤气,此时即可打捞。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由于人类捕捞量的加大和农药使用增加等原因,泥鳅的天然资源越来越少,人工养殖越来越多,由于人工养殖密度比较大,病害发生的几率较高。为了及时、迅速、准确的对泥鳅病害进行防治,减轻病害对泥鳅养殖的危害,促进泥鳅养殖快速、健康的发展。现将泥鳅病害的诊断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泥鳅无土养殖的优点是由于鳅鱼在细砂中栖息,出售时起捕效率高,味道比泥中养出来的泥鳅好,养殖密度也比泥中养殖的泥鳅提高四倍。在混泥土制成的水池中,春季孵化的泥鳅,年底时大的个体可以长到15~16cm。笔者于2019~2020年在汤泉养殖基地开展泥鳅无土养殖试验指导,  相似文献   

10.
<正>为探索泥鳅的池塘养殖新技术,我们从2008-2011年进行了池塘养殖泥鳅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泥鳅池塘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池塘的建造池塘应选在避风向阳处,进排水方便,土质为粘土质,弱碱性底质,水质清新无污染。池塘的面积随养殖规模而定,一般为100~250m2,池底淤泥约20~30cm,池塘的深度为80~100cm,池底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与捕捞。在池中开挖鱼沟和鱼溜,给泥鳅一定的活动空间,为泥鳅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栖息环境。  相似文献   

11.
《致富之友》2004,(11):21-21
一、适时捕捞 秋季,当水温降至12℃-15℃时捕捞最为适时。池塘中养殖的泥鳅,可在捕捞前3天把水慢慢排干,将池底划成若干小块,中间开排水沟,使泥鳅往沟中集中,然后用手抄网捕捞。对潜入泥中的泥鳅,可翻泥捕捉。稻田中养的泥鳅,可用晒干的油菜秆,浸没田侧沟道中形成数道“田埂”。待油菜秆溢出甜质香味时,泥鳅闻味而聚,此时可围埂捕捞。  相似文献   

12.
秋季,当水温降至12℃~15℃时捕捞最为适时。池塘中养殖的泥鳅,可在捕捞前3天把水慢慢排干,将池底划成若干小块,中间开排水沟,使泥鳅往沟中集中,然后用手抄网捕捞。对潜入泥中的泥鳅,可翻泥捕捉。稻田中养的泥鳅,可用晒干的油菜秆,浸没田侧沟道中形成数道“田埂”。待油菜秆溢出甜质香味时,泥鳅闻味而聚,此时可围埂捕捞。下面介绍几种诱捕  相似文献   

13.
<正>七、商品虾捕捞根据龙虾的生物学特性,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捕捞方法。1、地笼网捕捞常见的是用网片做的软式地笼,把捕捞龙虾的网做成地笼。每只地笼长约20~30m,  相似文献   

14.
<正>江苏省赣榆县墩尚镇泥鳅养殖、贩销大户乔宗礼,除自己带头兴办养殖场,带动3,000农户同发泥鳅财,还引来韩国客商投资兴建泥鳅养殖基地,因而被当地政府破格选拔为墩尚镇镇长助理。在他的带动下,今年,周边县镇有近万农户从事泥鳅捕捞、暂养、贩运,户均收入3万多元。乔宗礼,被苏北鲁南地区的养殖户们亲切地称为“泥鳅王”。“中国乔”引韩资建起泥鳅养殖基地  相似文献   

15.
<正>一、湖北省泥鳅产业化现状(一)湖北省泥鳅繁养殖技术发展现状湖北省在2000年就有人开始从事泥鳅的零星养殖,由于当时泥鳅人工繁殖苗种技术不过关,没有人繁泥鳅苗种供应市场,养殖户主要是捕捞天然的泥鳅苗种养殖。同时,对泥鳅的食性研究不彻底,甚至还有误区,认为泥鳅是杂食性偏植物食性(而我们研究的结果是泥鳅属杂食性偏动物食性),  相似文献   

16.
《农家之友》2009,(30):35-35
黄鳝、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都是名贵淡水鱼中的佳品。近年来由于人为过度捕捞、农药毒害和环境污染,天然野生黄鳝、泥鳅资源减少,市场供不应求。因此发展黄鳝、泥鳅的人工养殖,前景十分可观。用配合饲料投喂黄鳝、泥鳅生长快,在黄鳝养殖池套养泥鳅,效益高,其高产养殖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泥鳅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水中人参",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台湾泥鳅由于生长快,个体大,易捕捞,广受消费者和养殖户喜爱,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汉中市池塘和易渔稻田资源丰富,很适合开展泥鳅养殖。汉中洋县福祥源养殖公司在多年泥鳅养殖经验基础上,2016年开始开展台湾泥鳅的人工繁育,并取得成功。2016年度成功繁育  相似文献   

18.
<正> 江苏省赣榆县墩尚镇有个泥鳅养殖、贩销大户,他常年雇佣30多名帮工从事泥鳅养殖、收购,人均年收入超万元。去年初,他又引来韩国最大的水产养殖公司——清水水产养殖公司投资120万美元兴建了占地3000亩的明均食品有限公司,建起江苏省最大的泥鳅养殖基地,首期300多吨泥鳅在国庆后已陆续发往韩国,并带动当地1000多农户专门从事泥鳅捕捞、暂养、贩运,去年户均收入1万多元。  相似文献   

19.
泥鳅是一种既能够自然生长,也可以由人工养殖的经济鱼类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并且在我国多地都可以养殖。在泥鳅的养殖过程中,苗种是影响泥鳅养殖规模的重要因素。从我国当前对泥鳅养殖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有捕捞野生苗种和人工繁殖苗种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20.
<正> 鳝笼一般用柳条、苇篾、竹蔑或塑料包装带等材料编织而成。整体呈“[?]”字型,由前笼身、后笼身、笼帽和倒须四部分组成,为防止笼帽脱落,笼帽上还要用笼签扣拴,饵签用于穿蚯蚓。弓在笼帽内,用鳝笼诱捕的黄鳝受伤轻,暂存、运输时间长,养殖成活率高。一、笼眼、倒须忌锋利编织鳝笼的材料较锋利,在黄鳝进笼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