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鱼和池塘养殖翘嘴红鲐是草鱼“三病”和鱼类常见细菌性疾病的初发阶段,也是预防的最佳时机,建议用含氯制剂如漂白粉、强氯精等全池泼洒消毒,或同时配以内服药(不能选用禁用药)如土霉素等进行预防。水霉病易发的季节,可用生石灰、水霉净等药物定期泼洒消毒以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持续发展,伴随水产养殖产量持续上升的同时,水生动物疾病对水产养殖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对水产疾病治疗也越来越困难。以往治病主要是外用药物全池塘泼洒,而忽视内服药的疗效,为此,江苏光大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推出全新的内服药——"快康",有助广大养殖专业户解决水  相似文献   

3.
<正>其次,杀虫药物是不能作为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预防药物的。这是因为水产养殖用杀虫药物绝大多数都是由农药转化而来,而杀虫药物的使用途径主要是依靠全池泼洒,在养殖水体中多次泼洒杀虫药极容易导致对水体和水产动物的药物污染。此外,关于预防用杀虫药物的依据不清楚,有宣传资料中介绍:"在疾病流行季节,每间隔10~15天用药1次",这种说法是缺少科学依据的。也有人认为如果能  相似文献   

4.
<正>由于渔药是在水环境中使用,制约因素很多,常常用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笔者在长期用药实践中发现要提高用药在水体的使用效果,必须采用特殊的给药方法,现将提高用药疗效的方法介绍如下: (一)投药时外用药与内服药的选择当发生病情时,首先.要能准确、迅速地诊断病情.譬如:鱼的赤皮、烂鳃、白皮、打印等常见的细菌性疾病,以外药泼洒为佳,算准水体全池连续泼l一2次;而肠炎、肝脏等方面的疾病,则以内服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正>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的给药方法主要分内用(口服、注射)和外用(全池泼洒、浸泡、涂抹、挂袋、药物清塘等)二大类。用药方式的选择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外用方法易于实现,而内服方法会受到水产动物摄食方式的限制。对于摄食配合饲料者可以制成药饵直接投喂,但对于滤食浮游生物和仅摄食活饵的水产动物  相似文献   

6.
<正> 一、应用。 1、放养前水体消毒放养前带水消毒,每667平方米(水深1米)用生石灰120—150千克,化水后泼洒全池,7—10天后放鱼。 2、促进虾、蟹脱壳在虾、蟹脱壳前1周,每立方米10克生石灰水全池泼洒,可有利虾、蟹脱壳。 3、防治疾病 鱼类养殖,每半个月1次,每立方米水面用生石灰15—22.5克化水后全池泼洒,水质差的,用生石灰22—30克。泛池,开始时每立方米水面7.5—10克,化水后全池泼洒,预防白头  相似文献   

7.
<正> 淡水白鲳,它以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肉味鲜美而深受各养殖单位和消费者欢迎,现已成为我国池塘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 淡水白蝈鲳自引进后,近年来发生了多种鱼病,有些病危害极大,死亡率高。笔者在漳州市的龙父区、南靖县等地的一些淡水白鲳鱼种越冬池中,发现了一种“打转病”,此病一旦发生,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大批鱼苗死亡。1996年11月初,发现此病时,笔者曾用鱼虾敌菌灵、百病净等药物全池泼洒,并内服抗菌药物,效果均不佳。以后采用烟丝和食盐治疗此病,获得显著的效果,现将该病的症状和用药情况报告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食盐具有取材方便的优点,用食盐防治鱼病,无毒副作用,能显著降低养殖成本。现将用食盐防治鱼病的技术简述如下。一、泼洒。每100kg生石灰加食盐2.5kg,用水化开后全池泼洒,可防治鲫鱼和草鱼出血病;每亩水面平均水深1m时用水将1.5kg食盐化开全池泼洒,可治疗鱼类白头白嘴病和车轮虫病;每亩水面平均水深1m时用水将1kg食盐和3kg菖蒲汁化开后全池泼洒,可防治鱼类水霉病;每亩水面平均水深1m时用食盐2.5kg、苦楝叶5kg、水辣蓼7.5kg煎汁后全池泼洒,可治疗鱼类烂鳃病。二、内服。每50kg鱼用食盐、大蒜各0.5kg混入饲料中,连喂3天,可防治鱼类肠炎病和烂…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水产药害事故时有发生,这其中,因泼洒外用杀虫剂造成的药害事故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外用杀虫剂通常毒性猛烈,毒物扩散速度快,毒素渗透力强等,若使用不当,水产养殖动物往往会出现厌食、停食、红体、漫游、打转和狂跳等  相似文献   

10.
“养鱼不瘟,富得发昏”说明了鱼病的危害性和鱼病防治的重要性。无公害水产养殖过程中药物的使用很关键,但是很多从事水产养殖的朋友了不解鱼病防治过程中用药技巧,结果既投入了医药成本,又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这里介绍几种用药技巧,以帮助渔民朋友安全有效的用药。1、全池泼洒  相似文献   

11.
<正> 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是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常用药物,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0.7ppm全池泼洒,可以杀灭寄生在水产动物体外的原虫(在水产动物体上形成胞囊的原虫及孢子虫除外)、中华鳋和丝状藻类等。硫酸铜有药到病治的效果,但由于其安全范围较小(不超过1ppm),且用药浓度  相似文献   

12.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鱼病,然而就选用何种用药方法才能得到最佳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为了充分发挥药物预防和治疗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作用,现将几种常规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总结出来,仅供广大养殖户在生产中按实际情况参考选用。一、全池遍洒法:此法是将药物加水对匀后全池遍洒,是疾病防治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此法不仅可以杀死养殖对象体表的病原体,还可以杀死池水中的病原体,但是此法无法杀死养殖对象体内的病原体,因此常将此法和“内服法”结合使用。注意事项:①此法只适用于池塘养殖的水体,对流水…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健全,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确保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根据笔者多年指导实践,总结了如下池塘养鱼科学用药"十忌""十宜"法:一忌不看症状施药,宜对症下药。池鱼生病后,要根据鱼的症状、品种、水质和饲养管理情况,准确诊断,对症施药。病因不明时,切忌乱用药,应对症下药。二忌不按说明用药,宜适量用药。全池泼洒的药物一定要准确计算用量,做到适量用药。如果用药量过少,起不到防  相似文献   

14.
<正>水产动物常年生活在水中,发生疾病不但难以确诊,还很难治疗,不像陆生动物那样可以针对发病个体近距离地给其打针服药。发现部分水产动物生病,通常都是采用全池泼洒的方法进行群体用药。这样不仅会增加用药成本,还会给其它健康的个体造成影响,重者可能破坏水体原有的生态平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采用内服给药的方法,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大部分水产动物生病后,一般吃食很少或很少吃食,靠  相似文献   

15.
<正>鳜鱼俗称桂花鱼,为底层生活的鱼类,是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笔者结合数年防治桂花鱼疾病的体会,现总结防治桂花鱼疾病的要点如下:一、把握桂花鱼独特的生物学特点,正确使用渔药1、使用药物防治桂花鱼疾病只有外用泼洒药物的唯一途径。虽然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治的常用施药途径有全池泼洒与口服的二种方式,但桂花鱼终身以活鱼、虾为食,通过  相似文献   

16.
<正>1.寄生虫病主要症状:鱼苗阶段常见车轮虫、三代虫等寄生鱼体。被侵袭的鳅苗常常浮于水面,急躁不安或在水面打转。常流行于5-8月份。防治方法:(1)每立方米水体用0.5g硫酸铜和0.2g硫酸亚铁全池泼洒。(2)每立方米水体用晶体敌百虫0.7g全池泼洒。2.气泡病主要症状:泥鳅吞吸气泡,浮于水面不能下潜,肚皮鼓起似气泡。鱼苗阶段由  相似文献   

17.
<正> 1、腐皮病 是由细菌引起的疾病,病鳝行动无力,将头伸出水面。体表有圆形大小不一的红斑,腹部两侧为多。有的还会在腹部出现蚕豆大小的紫斑,严重的表皮腐烂成漏斗状的小洞,若剥去腐肉,可见骨和内脏。防治方法:(1)经常更换池水,保持良好水质;(2)在加注新水时,全池泼洒漂白粉1g/m~3,连续3天;(3)每1m~3水体用红霉素2.5万单位全池泼洒1次,同时,每50kg黄鳝用5g磺胺嘧唑拌饵料投喂,每天1次,连续3天~6天。 2、烂尾病 此病在高密度养殖的黄鳝地或运输途中容易发生,病鳝尾部发炎充血,继而肌肉腐烂坏死,  相似文献   

18.
<正>还有"泼洒没有错"。与防治人体和家禽(畜)的疾病的用药途径相比,采用药物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确实在用药途径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这是因为生活在水体中的水产养殖动物在发病的初期阶段往往难以发现,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养殖生产者发现有死亡现象后,才注意到水产养殖动物的病情。而此时同池饲养的大多水产动物可能  相似文献   

19.
<正>由于鱼类生活在水环境中,生病往往不如陆生动物生病时那样容易被发现,一般在发现时鱼类已部分死亡。给药方法也不如治疗陆生动物那么容易,患病个体大多失去食欲,口服仅限于尚未失去食欲的群体;对养殖水体给药,如全池泼洒,只适用小面积水体,大面积池塘,用量大,成本高,也不便操作,而且,治病药物多数具有一定毒性,有的药物还会在池水中或动物体内残留,因此,鱼类疾病预防重于治疗。  相似文献   

20.
<正>鱼病发生时,有些养殖户在用药时不管患何种病,不看天气、气压、水温高低,见药就用,造成乱用药,配错药,用错药,导致治病效果不佳甚至死鱼的后果。因此在鱼药使用中要注意以下事项:1.泼药时要全池均匀泼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