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 进入春季后,当水温达10℃以上时精养蟹池内就有部分河蟹活动和觅食。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河蟹在活动的同时蟹池内其他生物也渐渐苏醒活动。如何搞好精养蟹池春季管理和病害防治是河蟹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正> 今年3月中旬,江苏省如东县新店乡郑某徐某等5人,一起去启东吕四一带购买河蟹大眼幼体。当时由于天气下雪,有不少的繁殖户池子里的大眼幼体积压在池。他们发现人家池子里的大眼幼体正处于大量变态的后期。大部分的  相似文献   

3.
<正>近些年,河蟹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技术日趋成熟,产品也逐渐被广大消费者认可,河蟹养殖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多数蟹农仍然会遇到河蟹规格小、品相差、产量低等方面的棘手问题,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河蟹池的水质调控技术不过关,尤其是河蟹池中的青苔防治技术不过关。春季水温低、水质较瘦,适宜青苔生长,一旦青苔大量繁殖将会对河蟹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现根据多年实践经验,简单概括一下河蟹池青苔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青泥苔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敌害之一,是由于藻类过量繁殖而产生的,其组成主要是绿藻中的水绵、水网藻和蓝藻中的微囊藻、囊球藻等。近年来,楚州区河蟹养殖池塘多有发生,并呈蔓延趋势,给水产生产带来诸多不  相似文献   

5.
蟹池蓝藻危害、产生的原因及处置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蓝藻是包括蓝球藻、念珠藻、颤藻等藻类的统称,为单细胞原核生物,以细胞群形式出现时才容易看见,也就是水产养殖通常见到的"水华"。多年养殖的老池塘,池底淤泥深厚,加上外源水质富营养化,蟹池在高温季节尤其是养殖中后期,往往出现蓝藻暴发现象,轻则影响河蟹蜕壳、生长和产量,处置不当将导致养蟹亏损,这已成为近年来困扰蟹农较为棘手的难题。一、蟹池蓝藻的危害1.导致河蟹中毒发病。河蟹长期在  相似文献   

6.
<正> 2002年我区一养殖户在我们水产站的指导下搞了70亩水面河蟹池套养鳜鱼的试验,结果非常成功,为我们水产养殖结构的调整开了一个好头。现将河蟹池套养鳜鱼的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一、池塘选择 选择交通便利、电力充沛,水源充足且水质清新无  相似文献   

7.
河蟹“长毛”,主要是河蟹患病所致,治疗的关键是辨明病因,对症下药:一是水霉病水霉菌菌丝呈灰白色棉絮状,可使蟹身上产生毛状物。发病原因:蟹池水质过肥、不清新,注水量少及蟹体受到机械损伤等。防治方法:(1)蟹池用生石灰清塘可减少此病发生:带水清塘每亩用生石灰120~150公斤;  相似文献   

8.
<正>近些年,河蟹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技术日趋成熟,产品也逐渐被广大消费者认可,河蟹养殖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多数蟹农仍然会遇到河蟹规格小、品相差、产量低等方面的棘手问题,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河蟹池的水质调控技术不过关,尤其是河蟹池中的青苔防治技术不过关。春季水温低、水质较瘦,适宜青苔生长,一旦青苔大量繁殖将会对河蟹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现根据  相似文献   

9.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蟹池经常会出现青苔泛滥、蓝藻暴发,水质混浊等现象,这些现象看似小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较大的危害,甚至出现大量死蟹事故,现已成河蟹养殖很棘手的难题。笔者根据多年实践和基层指导经验,介绍一些处理方法,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夏季天气炎热,水温较高,为确保河蟹安全度夏,提高成活率,促进河蟹快速生长,池塘养蟹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一、加强水质管理在炎热的夏季,蟹池表层水温有时可达30℃,对河蟹生长不利。水温太高,水质易恶化,造成水体溶解氧不足,河蟹纷纷离开水  相似文献   

11.
<正> 安徽省天长市是河蟹养殖重要地区,该市有1.95万亩精养蟹池,8万余亩大面积养蟹水域,1998年河蟹“抖抖病”在我市肆疟横行,损失严重。发病时,河蟹用步足撑起整个身躯趴在水边或水草上(也有的爬上岸),口吐泡沫,大螯下垂,浑身抖动,所以称为“抖抖病”。 由于河蟹“抖抖病”的病因、病理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掌握,虽然上海水产大学陆宏达等在《水产学报》1999年第Ⅰ期上撰文《中华绒螯蟹小核糖核酸病毒及  相似文献   

12.
<正> 一、蟹池要符合养蟹的生态要求许多蟹池由稻田改造而成,其共同点是在稻田四周人工开挖窄而浅的小沟。从多年的生产实践来看此类蟹池存在以下不足:1、池埂陡,不利于种植水草和投饵,不利于观察河蟹摄食和活动情况。2、沟面窄、水浅。一般沟面宽仅2米,底宽1米左右,蟹池平均水深仅40—50厘米,最深水位仅80厘米左右,池埂不结实,渗漏严重,7—8月份需天天加水,并且池底水温很高,不适宜河蟹生存,增加了河蟹  相似文献   

13.
<正> 河蟹纤毛虫病是由累枝虫、钟形虫、斜管虫等纤毛虫类寄生于河蟹体表、附肢、鳃部等部位引起的,尤其以二龄以上性成熟的河蟹感染率最高。蟹种放养密度大,蟹池条件恶劣,长期不换水,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水化指标氨氮含量  相似文献   

14.
<正>蟹池水草生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河蟹养殖的成败,正如渔言所说"蟹大小,看水草"。人工养蟹由于放养密度较高、大量投饵及管理不善等多种因素常导致水草生长不良,影响河蟹健康生长。水草疾病发生机制与鱼类疾病的发生机制一样,大多由环境不良、营养供需不平衡及生物性破坏引起,对水草的病害防治也应遵循"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只要管理得法,病原就无法轻而易举地破  相似文献   

15.
霜降已过,立冬将至,养殖的水生动物即将要越冬,而河蟹种的越冬是很有讲究的。越冬综合管理的好坏事关河蟹种的成活率,以及河蟹的养殖效益。具体来讲,要严把“五关”。1、精心择池,严把选址关。河蟹种越冬池要背风向阳,保水性能良好,尽量避免人声喧闹的地方,池深1.8—2m,面积3—4亩,使用前每亩用生石灰90—100kg清塘消毒。2、耐心筛选,严把蟹种关。越冬的河蟹种要活泼健壮,规病无伤,每亩放养河蟹种80—3、注重调节,严把水质关。越冬池水质清新是关键,水质过肥,应及时更换新水,防止蟹种缺氧窒息死亡。为了维持池塘较高水温,池水水深保持在1.5m…  相似文献   

16.
<正>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河蟹养殖业快速发展,蟹的病害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河蟹“抖抖病”最为常见,危害严重。我们经过反复探索试验,采取防治结合的措施,可达到较理想的防治效果,具体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高温季节的到来,江苏省江都市罗氏沼虾和河蟹养殖塘口,蓝藻大量暴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请教全国渔业科技入户虾蟹类指导员邢华教授,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一早:早投饵。当水温超过10℃以上,河蟹开始活动时即可逐渐投喂一些"精料",如全价颗粒饲料、新鲜的野杂鱼等,让河蟹尽早恢复体质,蜕壳生长。二早:早种草。河蟹养得好不好,关键就看一池草。清明前后就要将池内水草布  相似文献   

19.
<正> 弧菌病是由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的水生动物病害之一,在河蟹育苗中,弧菌病广泛存在,其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危害较大。笔者现结合河蟹育苗生产实践就弧菌病的防治跟同行略作探讨。一、诊断分析在河蟹人工育苗过程中,弧菌病在  相似文献   

20.
人工养殖河蟹很容易发生死亡现象。据调查,造成河蟹死亡的主要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是蟹池缺氧。一般养蟹池的深度为3米左右,水深仅为1~1.5米,池中还有浅滩(蟹岛)供河蟹栖息活动,实际贮水量并不多。由于长期投喂,河蟹吃剩的残饵及排泄物在水中发酵,消耗了大量的氧气,特别是夏秋闷热天气,蟹池更易发生缺氧,严重时可造成河蟹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