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企业形象战略是以企业形象为核心,决策在某一相当长的时间内,应在哪些公众心目中塑造什么形象,及确定的塑造这种形象的大政方针和原则。为此,首先要对企业所处的环境及自身目前形象和各种条件作比较系统的全面的分析。一、宏观环境分析宏观经济环境较为复杂,构成因素很多,并从不同方面影响着社会公众的价值取向和他们对企业的评价。一般  相似文献   

2.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是企业文化的展示和表现,是企业文化在社会或市场上的认知和评价。企业形象既然是社会公众对企业、企业行为、企业的各种活动所给予的整体评价和一般认定,那么企业形象的载体无非就是企业、企业行为和企业活动成果等三种。第一个载体是机构载体,主要展示的是企业名称、商标、厂徽、厂歌、厂房、厂内环境等等最外露、最直观的表现层现象。第二个载体是企业行为,企业行为的种类繁多,范围很广,主要包括:生产行为、管理行为、经营行为、营销行为、公关行为等,这些行为展示的是企业职工  相似文献   

3.
<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竞争性。现代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学会善于通过竞争赢得市场优势,取得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认同和信赖,从而使企业兴旺发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内外很多成功企业的实践证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全面展示企业风采和实力,突出企业特色,密切沟通企业与社会公众之间融洽的协调关系,提高企业声誉和知名度的有效手段,是企业适应市场竞争,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号召力,促进企业不断发展的经营战略。因此,在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已成为一切企业必须认真研究并着力组织实施的战略性工作。  相似文献   

4.
企业形象是公众和内部职工对一个企业的整体评价和判断.树立企业形象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搞好企业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是塑造企业形象的关键,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是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保证.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企业人格化形象;建立一支颇有威望的领导班子,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5.
企业形象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市场竞争中,企业形象的作用十分重要.我国企业虽然认识到了企业形象的重要性,但对企业形象的本质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在认识上还有一些误区.企业形象并不是对企业的认知和评价,企业形象是客观的存在,是企业生存状态的呈现和意义表达,代表了企业独特的价值创造模式和与众不同的风貌.  相似文献   

6.
最近,关于企业形象的讨论异常热烈,这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定位的必然举措。因为,企业的经营者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深刻地认识到:没有自己形象的企业,是很难“出人头地”,很容易被淘汰的;企业竞争已不仅仅是产品竞争,更多地体现在企业形象的较量上。对直接为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商业企业来说,谁在社会大众面前拥有良好的形象,谁就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商业企业形象的塑造已成为竞争制胜的关键。企业需要形象。企业形象是产生西方企业界的一个新的管理名词。企业形象是消费者、社会公众、企业员工及企业相关部门…  相似文献   

7.
企业形象是公众和内部职工对一个企业的整体评价和判断。树立企业形象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定。搞好企业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是塑企业形象的关键,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是塑造企业形象,建立一支颇有威望的领导班子,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8.
基于存在于企业客体的资源和存在于企业主体的能力互动形成企业形象力这一分析基础,建立了一个企业形象力评价模型,构建了企业形象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的形象力进行了系统评估,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了企业形象力的强弱,以期为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和形象战略的制定及实施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企业形象是指企业的关联对企业根据自我意识所持有的判断和评价,这种观念不能随意操作,须依现实真实反映。CI是企业的基本战略,将各种情报讯息活动加以统合的CI政策是形成企业形象的重要因素。PR活动的目的是推销企业本身,而PR活动的结果,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因此,企业形象是由企业广告、CI战略、PR活动等各方面组成的。  相似文献   

10.
CI战略:企业市场营销的新境界李向东,樊康练企业识别本系简称CI,包括理念识别(MI)、行动识别(BI)、视觉识别(VI)三部分,它将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追求等运用企业形象整体传达体系,特别是透过视觉传达设计,传播给企业内部员工和社会公众,使其对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保险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提升保险企业形象、争夺一流人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及获得社会公众与政府的支持。保险企业社会责任的培育与落实需要保险企业自身、政府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论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企业的品牌形象需要长期的经营与积累。整体形象的一致性,使得人们对该品牌形象形成长期沉淀,从而加深对企业的认识。企业整体形象一致性的关键是品牌视觉载体,因为受众是通过品牌视觉载体如标志、名片等对品牌的性质、价值和理念等品牌要素等进行认知。品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价值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依托和开拓与占领市场的标签和通行证。品牌形象是一个企业形象的物质基础,是企业产品质量、性能、设计、价格等要素在社会公众中的整体表现。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招聘配置、培训发展、绩效考核和薪酬福利管理等与企业形象密切相关。理论分析发现,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这四个方面的认知会影响其公平感、满意度和归属感等。这些心理反应折射出员工对企业活动的评价,影响员工对企业形象的评定。  相似文献   

14.
企业形象是企业这一。特定主体的综合表现和周围客体即企业相关者对其评价。这里作为主体的企业不必要有法律上那样严格含义,是个组织就行。因此企业形象的概念可以引伸为组织形象.任何组织包括企业在内都有形象问题。这里作为客体的企业相关者是指与企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关系包括非直接关系的社会群体和个人,如消费者、中间商、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形象战略正受到许多企业的重视,企业形象设计工作也逐渐开展起来了。但一个时期以来,企业形象被某些人误解为仅是一种公关策略,企业形象设计工作也往往被局限于企业视觉识别的策划上。因此、很有必要正确认识企业形象战略的内涵,了解企业形象战略的系统特性,以保证企业形象设计方案的完整、深入、有效,且使企业形象战略的设计导入、实施运行、管理控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其真正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系统工程。本文结合个人从事企业形象设计的体会,就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异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娜 《大众商务》2010,(1):290-290,292
企业形象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无形资产,也是公众对企业了解与认识的一种概括性的陈述。它影响着企业的生存状态,是决定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企业的形象力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成为许多的国内外的学者研究的课题。而企业形象的设计和建立也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本文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为出发点,通过对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的结构及功能的分析,提出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7.
企业形象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无形资产,也是公众对企业了解与认识的一种概括性的陈述。它影响着企业的生存状态,是决定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企业的形象力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成为许多的国内外的学者研究的课题。而企业形象的设计和建立也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本文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为出发点,通过对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的结构及功能的分析,提出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化、语言与认知互动的视角分析了企业形象与企业新闻的关系.企业形象是企业识别的认知表征,而后者的形成离不开文化的影响.企业识别转化为企业形象的传播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企业新闻;因此,聚焦企业识别是如何通过企业新闻分别在高低语境交际中转化为企业形象的这一过程,揭示了文化是如何由语言承载,为认知所呈现的.通过调查统计验证假设,并从功能与认知两个视角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企业形象学是一门新的统筹性经济学科。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形象学是社会生产方式变革和不同学科交叉发展、渗透过程中产生的。系统论和辩证唯物论是它的理论渊源,企业形象战略或曰CI战略是它的实践基础。它与其它相关学科是网络与资源的关系。企业形象是一种企业名誉信用,是企业发展的有力杠杆。中国企业形象学对我国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功能。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企业间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推销人员受功利论、道义论等道德理论影响,在商品推销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诸如强制推销、"红杏出墙"、推销自卑、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短斤少两等行为,严重损害了推销人员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进而也危及到企业形象、企业声誉及销售业绩.结合推销实际,针对上述不当行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