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博婧 《现代商贸工业》2014,26(19):160-162
《担保法》第25条与《担保法解释》第31条关于保证期间的规定发生明显差异。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对"何为保证期间"这一前见问题进行回答,接下来有必要对第25条含义的诸多争议进行辨析,明确该条款到底为何意,之后对更深层次问题,即保证期间的性质到底是除斥期间还是诉讼时效期间予以回答。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是理清了是否存有法条冲突的相关法条之间的关系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担保法》第25条与《担保法解释》第31条关于保证期间的规定发生明显差异。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对“何为保证期间”这一前见问题进行回答,接下来有必要对第25条含义的诸多争议进行辨析,明确该条款到底为何意,之后对更深层次问题,即保证期间的性质到底是除斥期间还是诉讼时效期间予以回答。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是理清了是否存有法条冲突的相关法条之间的关系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法定保证期间正式出现于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在正式确定“保证期间”法律规定的同时,还明确规定了除约定保证期间外还存在法定保证期间,《担保法》有六个条款对“保证期间”作了规定,  相似文献   

4.
银行在催收贷款时经常面临确认合同的保证期间和诉讼时效的问题.根据<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和民法的相关规定,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存在一系列的区别.针对二者的特点和在银行实务中出现的问题,对超过诉讼时效的贷款催收给出了补救办法.  相似文献   

5.
刘惠 《北方经贸》2002,(6):38-39
银行在催收贷款时经常面临确认合同的保证期间和诉讼时效的问题。根据《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和民法的相关规定 ,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存在一系列的区别。针对二者的特点和在银行实务中出现的问题 ,对超过诉讼时效的贷款催收给出了补救办法。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担保法》和《解释》)对某些问题的规定存在冲突,其中对保证期间的界定、性质、起算点及其与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的关系甚为混乱。从对上述法律规定的分析入手,探询立法者设计保证期间制度的原意,从而找出问题的症结.并提出一些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担保法》保证期间制度设计有诸多不完善,虽经最高院司法解释之补充亦有值得商榷之处。本文就其中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咨询台     
《光彩》2008,(3):51-51
担保责任有哪些问:朋友开公司,想请我为他做担保向银行贷款,请问如果我同意需要负哪些责任?答:《担保法》规定,保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一般保证,另一种是连带责任保证。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一般  相似文献   

9.
在抵押登记工作中,有关抵押期间的问题,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认识。第一种观点认为:抵押期间可以由当事人协商约定,有约定的依约定,没有约定的为主债权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理由是:《担保法》对抵押期间没有明确规定,因而可以适用《担保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即"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权履行期满之日起6个月"。笔者认为,《担保法》该条规定是针对本法第二章保证而言的,并没有出现在总则中,不是《担保法》的总原则,因而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不能想当然地将此分则的内容适用于彼分则,…  相似文献   

10.
合同保证是我国《民法通则》和《担保法》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关于合同保证,现代各国民法及相关法律均有规定,且因为各国的立法特色,对合同保证的概念规定得不尽相同,至于合同保证的性质,则更是莫衷一是。本文将从理论探讨角度详细论述合同保证的担保性、债权性和替代性,从而揭示此项法律制度所具有的特质,从纵深角度论述合同保证制度在实践运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以期对我国的合同保证理论和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万江涛 《商业科技》2008,(23):251-251
我国《担保法》保证期间制度设计有诸多不完善,虽经最高院司法解释之补充亦有值得商榷之处。本文就其中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祖国飞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一天天的完善,而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因素--交易也日渐频繁和复杂.我国的法律当然有责任去保护和促进合法交易的进行.<担保法>第一条就开宗明义地阐明本法的目的和作用是"为促进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保障债权的实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担保法中,保证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保证在保护合法交易,保障合法债权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而对保证的基本类型进行研究也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3.
保证期间是保证合同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法律对保证期间的规定不甚明确。对保证期间性质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保证期间与保证合同诉讼时效是不同的期间制度,有其不同的制度运行方式。保证期间与除斥期间也有一定差异。就保证期间的性质来看应是一种特殊的权利行使期间,即失权期间。  相似文献   

14.
我国《担保法》实施以来,对我国经济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缺陷和不足。笔者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从民事立法入手,在对保证担保基本法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法哲学、经济学和比较法法学等多种手段从不同角度对《担保法》第十九条的规定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其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在祖国飞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一天天的完善,而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因素--交易也日渐频繁和复杂.我国的法律当然有责任去保护和促进合法交易的进行.&lt;担保法&gt;第一条就开宗明义地阐明本法的目的和作用是:“为促进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保障债权的实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担保法中,保证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保证在保护合法交易,保障合法债权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而对保证的基本类型进行研究也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6.
尽管我国保证制度在不断完善,但在立法、司法实践和法学理论界对保证期间的立法主义及其类型仍然存在不同的见解,要纵观世界各国关于保证期间的规定并结合我国的经过多年立法实践,对我国保证期间的立法主义的部分观点和类型加以有效地分析,以使最大限度地保障其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柳芃 《商业研究》2012,(2):205-210
保证期间决定保证人的责任存在与否,对债权人和保证人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对约定保证期间的上限进行适当限制,规定不超过2年的约定保证期间上限,符合保护保证人利益、督促债权人积极行使权利,衡平双方当事人利益的立法思想,有利于维护当事人双方的利益,有利于避免法律适用的冲突,对保证期间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保证债权是指主债权人基于保证合同对保证人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它是一种从债权.为了保护保证债权人的利益,我国担保法应明确规定保证债权的效力.本文认为基于保证债权的债权属性,保证债权应当具有债权一般效力,特别是应当具有债权的保全效力.基于保证债权的担保属性,保证债权应当具有担保物权的部分效力,尤其重要的是,保证债权应当具有物权优先效力.  相似文献   

19.
保证是债之履行的重要保障措施,是民事主体在信贷实践中广泛采纳的一种担保方式。鉴于保证虽然为债权人和保证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但双方签署的保证合同却又从属于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主合同;保证人虽然承担着保证责任,但在法律定位上与主债务人不能等同。因此,为避免保证人可能面临的随时承担债务的非公平局面,立法者在充分考量债权人与保证人利益后,为平衡双方利益,在《担保法》中对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设定了保证期间。但司法实践过程中,由于《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未对保证期间作明确定义,因此如何理解和适用保证期间成为司法实践的一大难题,依据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分析保证期间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我国<担保法>与<票据法>有关条款关于票据质押形式要件的规定存在重大差别,实践中必然影响人们对票据质押效力的价值判断.本文试就担保法与票据法关于票据质押规定法律冲突下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粗浅探讨,并指,就票据质押形式的有关规定而言,票据法的效力应优先于担保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