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土地复垦目标与内涵扩展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研究目的:对照中国土地复垦工作与国外的差别和中国加入WTO的要求,提出中国土地复垦概念与内涵扩展的必要性和具体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对土地复垦的界定和真正重视始于20世纪80年代,复垦一词来源于国外,由于国内外复垦的重点有所不同,加之国外资料的缺乏和深入理解分析不够,对土地复垦概念与内涵的理解产生了很大差异,有的甚至希望更名或认为已经发展到生态重建阶段.研究结论:中国土地复垦目标与内涵应按照国际通行的概念与内涵进行扩展并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中国城市土地估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城市土地估价研究始于上世纪 80年代中末期 ,近 10年来 ,一直是理论界和土地管理部门的研究热点。文章对我国城市土地估价研究进展作了简要介绍和回顾 ,认为在研究思路、评估方法以及评估实践研究等方面 ,紧密结合我国具体国情 ,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末期,始于安徽的农村改革,其核心是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体的责任制。它的特点是:实行“两权分离”,也就是把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实行以户营为主,联产承包。  相似文献   

4.
“土地日”里说土地并不轻松!既往的二十余年,有些人告别了乡村来到了城市,有些人为越来越多的宽马路和大广场彷徨,有些人从土地交易中获得了不当得利,有些人因为土地问题锒铛入狱,有些人沦为房奴表达出对土地贵为财富之母的无奈。中国的土地问题惊动高层并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系统总结中国土地经济学自198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和重要进展,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经济学是一门注重方法论、学科体系相对完整成熟、对土地科学的其他学科有基础支撑作用的学科,并且兼容并包、与时俱进;(2)土地经济学的演进也是土地经济学核心理论不断发展的过程,同时技术进步支撑了土地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发展,形成了以理论推动发展、以技术深化理论研究的演进逻辑;(3)中国土地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土地商品属性积极探索与城乡土地制度初步构建(1980—1993年)、土地市场体系初步创立与土地制度框架大体形成(1994—2000年)、土地市场规律深入研究与土地制度公平效率权衡(2001—2010年)以及"土地财政"问题加重与土地制度微观个体地位凸显(2011年至今)4个阶段。研究结论:未来应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体系运行规律,研究土地市场运行与政府干预调控的关系,分析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路径、性质和特征,并构建土地制度变迁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中国土地生态学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总结中国土地生态学研究进展,思考中国土地生态学发展方向。研究方法:文献检索与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生态学在土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变化、土地生态评价、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土地生态恢复与重建和土地生态管护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研究结论:推进土地生态学发展要加快构建土地生态学知识体系,加快提升土地生态评价技术方法,加快推进面向国家战略和决策需求的土地生态学实践应用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要给农民的土地经营权以长期的保障,15年不变,30年不变,也就是说永远不变。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最重要的是实行了家庭承包经营。土地属于集体,但生产和经营权属于农民,这是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势。中国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必须保护农民对土地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占用农民土地必须给予应有的补偿,土地出让金主要应该给予农民。必须依法严惩那些违背法律,强占、乱占农民土地的人。  相似文献   

8.
《中国土地科学》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土地学会和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土地科学领域惟一全国性学术期刊,也是中国土地学会会刊。《中国土地科学》是集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引文期刊和SPCUE(《Selected Publications ofChinese University:Economics》)50家来源期刊于一身的权威学术刊物,并为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网络数据库(JL)收录。  相似文献   

9.
论土地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从土地环境的角度探讨土地利用、保护和管理的途径.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界定了土地环境的概念,分析了其构成体系和基本特征,解读了土地自然环境、工程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土地的影响,依据土地环境的诱因对土地问题进行了分类,并对土地环境分析评价技术路线进行了框架设计.研究结论:中国原生土地问题、次生土地问题和社会土地问题都非常严重,致使人地关系失调,土地关系失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中国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模式应是建立以国家土地管理局为土地产权主休代表的全国土地垂直管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土地健康与土地保护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对土地健康概念及其内涵认识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健康是人地关系共荣的表现,也是维持土地永续利用的基本前提,进而提出把维持土地健康作为土地保护的目标,并进一步阐述了把维持土地健康作为土地保护目标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规范土地市场,促进经济发展”———今年国土资源部为全国土地日确定的这个宣传主题,是一个沉甸甸的话题。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政府领导人与土地管理工作者,都应该掂掂它的分量,引起一番深深的思考。值此“6.25”土地日,中国土地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在网上召开座谈会,目的正在于通过几位有关方面领导和专业人士的指点,引起更多人对这一重大主题的关注和探讨。新中国曾有过一个漫长的消灭土地市场的时期。在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时代,商品与市场都成了禁用语,又遑论土地市场!实际上,土地进入市场是从当代中国体制改革中途也就是上…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梳理并比较2021年国内外土地经济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研究重点,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2021年,国内研究集中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城市土地供给、农地流转机制建设、土地价格的空间分布、土地要素市场化、产权安全效应、产权制度创新、土地征收补偿以及宅基地制度改革等问题;国外研究重点关注城市土地价格的影响因素、土地市场与农业发展、土地市场参与主体与土地利用效率、产权安全与农业生产效率、土地制度改革的减贫效应等。研究结论:土地经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拓展,土地经济研究需要进一步结合中国国情,着力探索理论创新,为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土地经济理论、更好地为新时代土地制度改革服务而努力。2022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土地经济基础理论探索、土地市场波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土地要素市场化机制设计、土地制度改革配套政策、确权登记颁证进展与绩效评估、重要改革试点的跟踪与评价等。  相似文献   

14.
完善土地整理发掘土地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涛 《农业经济》2004,(3):51-51
土地整理就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下,对现有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空间、区位进行再配置,充分挖掘土地有效利用面积,以实现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最大化以及土地的持续利用,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由外延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一个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加快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建设的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当前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提出进一步完善土地产权制度的建议,为决策层和立法机关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结论: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建设存在两种土地产权不平等、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种类不丰富、内容不完整等缺陷,应对两种土地产权给予平等的保护;细化土地使用权的类型,增加土地使用权的层次;完善土地登记制度,明确土地登记的法律效力;依法保护土地财产权;成立专门的土地争议调处机构,加大对土地争议的调处力度.  相似文献   

16.
土地立法与《土地管理法》修订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土地立法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中国土地立法的基本思路,探讨<土地管理法>修改的重点和方向.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中国土地立法存在土地立法体系不完善,立法层次偏低,立法主体多元化,土地私法关系的立法被忽视和可持续利用的立法内容相对匮乏等问题.应该尽快制定土地基本法,健全土地立法体系,循序渐进逐步推出各具体职能法规、规章,设立专门的中性的常设"立法机构",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贯穿于土地立法工作之中,借鉴国外土地立法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土地法学的研究.在<土地管理法>修订方面,废除按"土地原用途"计算补助费用的规定,改按市场价格向农民支付征地费,"土地征用"改为"土地征购"和"土地征收"应是<土地管理法>修改的重点,中央与地方政府对国有土地所有权的分享应是<土地管理法>修改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土地零碎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目的:中国的土地零碎化是中国现代农业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因果分析法.研究结果:(1)从历史的角度评述近代以来中国土地零碎化研究的三种观点,中国土地零碎化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一种制度安排,提出土地户均块数是一个常数的观点.(2)中国土地零碎化是众多的政治、经济、技术、制度、人口、生产力、地理环境等因素博弈的结果,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了土地零碎化.(3)讨论了"反土地零碎化"主要的因素是生产力发展因素、兼并因素、自然条件因素.研究结论:土地零碎化还将是一个发展过程,提出土地零碎化向土地规模经营的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土地问题的症结刘秉芝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与复杂性是众所周知的,但问题的症结何在?其具体内容与表现形式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何,则是常有变动而需要认真研讨的。当前,我国土地问题的情况怎样,如何妥善解决好当前的土地问题,国家、农民和理论界都在探讨与摸索。我...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完善中国环境侵权救济制度,解决土地污染案件对土地的救济问题.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法条研究法.研究结果:从主体、客体、方式、途径、责任等方面得出在土地污染案件中对土地本身的救济对策.研究结论:土地污染案件中,对土地这一环境介质的救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救济模式,是重要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土地退化与土地养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退化是指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的、化学和生物学的过程。其中,土地质量则是指土地的或健康状况,特别是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土地持续利用及促进动植物健康的能力。土地质量的核心是土地生产力,其基础是土壤肥力。土地退化的形成既有自然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方面的原因。土地退化或土地质量下降往往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产物。土地退化不仅危害资源环境,也对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破坏作用。因此,无论是从土地退化形成的原因还是从后果来看,土地退化也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具有社会、经济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