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次贷危机的阴霾似乎已被世界经济回暖的微风吹散,但是新的乌云正在天边聚集,甚至可以听到隐隐的雷声。这片乌云,是美国和世界经济在两年后可能二次探底的乌云;这个雷声则是由世界经济新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实施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逐渐显现,今年前三季度,津冀晋蒙四省市国民经济承接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回升势头,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但经济金融运行中深层次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经济整体回暖的基础尚不牢固.  相似文献   

3.
资产组合是金融投资时应遵循的基本“避险”原则。然而,过去三年,世界经济疲软,全球股市同时走低,跨国投资组合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昔日的风采。国债投资似乎成为投资者惟一可选的安全投资工具。全球股市2001年~2003年一季度,受世界经济疲软的拖累,持续走低;二季度,随着不确定因素的减少,开始逐步回暖;四  相似文献   

4.
正值金融危机,中国经济的回暖对动荡不安的世界经济局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加重了人们对2009年中国经济情况的关注。恰逢此时,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原所长赵海宽、  相似文献   

5.
一、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一)国际形势转好,但并不稳固1.世界经济经过一年来疾风暴雨状的波动起伏,目前,从整体上讲,全球经济已经企稳回暖,全球经济复苏局面已经形成:西方三大经济体(美、欧、日)已开始经济复苏;中  相似文献   

6.
天下     
《中国保险》2009,(8):4-5
中国经济有望加速回暖率先复苏;下半年我国汽车工业继续向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半年来首现正增长;中国消费者信心攀升至全球第六位;2009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发展环境虽然整体企稳向好,但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研究,敏锐把握各种机遇,正视发展中的困难挑战,趋利避害,科学应对,更好地做好基层人民银行各项工作。第一,全球经济初步回暖,国内经济整体向好,为我省经济金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市场信心增强,扩大内需和改善  相似文献   

8.
李贺 《中国金融家》2013,(11):36-37
前不久,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向世界传递出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讲话中,他列举了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的四个理由:第一,中国经济增速处在合理区间和预期目标内;第二,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第三,中国经济的强劲内生动力;第四,亚太发展的良好前景。习近平的讲话论证翔  相似文献   

9.
第三届进博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特殊时期,备受世界瞩目的贸易盛会;是世界经济复杂困难时期,展现中国责任担当的国际盛事;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刻,增强全国人民"四个自信"的开放盛举。第三届进博会的成功举办,充分表明了中国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坚定决心,充分体现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  相似文献   

10.
在“海啸”肆虐世界经济近一年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近期频繁释放出经济回暖信号。“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这引起世界的高度猜测和广泛关注。作为在此次危机中首先破冰而出的中国经济,将在“后危机时代”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也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经济回暖以来,河北政府投资在刺激经济增长中作用比较明显,但民间资本"惜投"现象仍然严重.经济增长主要靠政府投资和政策推动,而民间投资和市场机制明显不足,经济回稳的基础仍不牢固.在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的过程中,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二者不可偏废.政府投资及其他经济刺激政策可以帮助有效抗击衰退,并在短期内激活经济,但在回暖之...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2020年全年的数据,分析了2020年经济运行及2021年经济形势展望.认为2020年中国经济复苏向好,但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2021年中国经济持续回暖,下行压力依然存在.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具有深远结构性影响,世界金融市场较为平稳,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基调.主要的政策建议包括:从全球看宏观经济政策短期应稳定支持力度,长期应推进经济结构改革;应对未来不确定性,我国积极财政政策需保持持续稳定,货币政策常态化需协调推进;政策和改革并举提振消费需求,稳定工业生产向好趋势,精准施策解决就业结构性问题;稳定和改善预期仍是政策出台和制度改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2005外贸:大势延续 变数犹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的一年,世界经济气候普遍回暖.中国发展快车高速运行.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巨大推动力的对外经济贸易亦迎来一个丰收年:2004年我国外贸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居全球第三位;外商直接投资流入(FDI)达到62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那么.2005年对外贸易能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对国内宏观经济和世界经济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外资流入形势又将如何?本刊特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就上述备受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予以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作一前瞻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仍旧增长乏力甚至负增长,而中国今年一至三季度的GDP增长7.7%,比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彰显出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在分析了中国经济是驱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我国进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国内需求已趋于回暖,去库存化过程导致进口急剧变化等。  相似文献   

15.
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已经有三年时间,在世界各国政府积极救助和协调下,各国经济逐步回暖.对外贸易也慢慢走向正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格局迎来了新的重组和变革.但是伴随着经济复苏,后危机时代也呈现出很多不确定因素,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出现了增长乏力、主权债务危机等经济现象,加之国内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劳动力、原材料、燃料...  相似文献   

16.
冯赫 《中国外资》2007,(2):28-29
<正>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回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显著复苏,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也呈现一路增长态势,2004年增长27%,2005年继续增长29%,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今年1月的最新预测,2006年全球FDI将增长34%,总额达到1.2万亿美元左右。作为2005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的疾风骤雨已经过去,世界经济回暖初露雏形,但后金融危机时期仍迷雾重重,充满变数。全球主要经济体复苏缓慢且不稳定,甚至面临二次探底的风险;发达国家金融有毒资产仍未最终消除,隐患犹存;主权债务危机一波接着一波,不仅在地域上由欧洲扩至全球,而且扩展至私人债务;主要发达国家高失业率顽疾久治不愈,表明实体经济尚未真正复苏……  相似文献   

18.
<正>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和世界第四经济强国,金融业规模虽然相对较小,却形成了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高、宏观杠杆率低、房地产风险低的成功模式。然而,随着近年全球经济环境变化,“德国模式”的内在问题逐渐凸显。  相似文献   

19.
近期公布的2008年11月经济数据中,外贸出口、CPI、PPI以及工业企业增加值等各项数据寒意十足,四季度经济面临下行风险。为提振市场信心,调动经济活力,一系列政策在年底密集出台,让人们应接不暇,这也昭示出政府是动了真格的要刺激经济回暖。  相似文献   

20.
《国际融资》2013,(10):26-27
上海自贸区建设具有三大亮点:第一,先行先试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境外投资或在此起航;第二,政策法规的突破及金融服务的创新将带来相关行业的发展良机,投资机会涌现;第三,中国经济"升级版"从上海出发走向全国,提振宏观经济,或成私募股权市场回暖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