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各项指标也说明了这一点,其中作为重要方式的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采用计量经济模型,通过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汇率、我国GDP以及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统计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研究外贸、外商直接投资、汇率(人民币与美元的对价)、我国GDP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结果表明汇率与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年来我国外向直接投资的兴起,以及对出口结构改善以提高本国产品长期竞争力的需要,本文主要研究出口贸易结构与对外直接投资间的关系.通过1990-2012年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结构的相关数据,运用ADF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多元回归方程的估计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的出口贸易结构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本文在研究两者关系时,主要关注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渠道产生的改善效应.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最外直接投资。本文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对其他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值的关系,发现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陈文彬 《时代金融》2008,(4):170-171
福建省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较快的地区,但仍处于邓宁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的第二阶段。本文尝试用适合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来解释福建省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并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选择。其发展动因和模式对我国其他地区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于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巨大差距,使得我国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健康与和谐发展.文章分析了中国对外投资的地区差异,剖析了造成地区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杨建清 《中国外资》2010,(10):32-33
由于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巨大差距,使得我国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健康与和谐发展。文章分析了中国对外投资的地区差异,剖析了造成地区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推动产业升级,是近年国内围绕"走出去"战略讨论的重要话题之一.广东省作为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强省,低技术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日渐落后,产业升级更加迫切.本文从企业的视角探讨了对外直接投资和广东省产业升级的关系,通过案例剖析了广东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广东省产业升级的影响途径.  相似文献   

8.
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推动产业升级,是近年国内围绕"走出去"战略讨论的重要话题之一。广东省作为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强省,低技术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日渐落后,产业升级更加迫切。本文从企业的视角探讨了对外直接投资和广东省产业升级的关系,通过案例剖析了广东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广东省产业升级的影响途径。  相似文献   

9.
利用1979—2010年的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检验等方法,研究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结果表明,进出口分别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进出口分别是对外直接投资变化的单向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79—2010年的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检验等方法,研究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结果表明,进出口分别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进出口分别是对外直接投资变化的单向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背景下,研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以2007~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审计费用显著高于没有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说明审计师能够识别因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导致的审计风险的上升和审计成本的增加,并通过增加审计费用的方式予以补偿;且此差异不因产权性质和企业所在地市场化水平而异;采用改变样本量、PSM及多时点DID等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保持不变。进一步分析发现,如果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较高,控制风险水平较低,则对外直接投资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会弱化,表明控制风险在对外直接投资与审计费用之间起到调节作用,且此作用仅在非国有控股及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中显著。  相似文献   

12.
邹忠全  谢廷宇  李琪 《税务研究》2020,(10):113-119
东道国税负水平是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吸引外资具有重要影响。实证研究显示东盟国家税负与我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负相关,但其基础设施和劳动力市场规模则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可通过积极推动我国与东盟国家多边税收协定谈判、加强与东盟国家政府间税收合作、构建对外投资税收激励政策体系、鼓励设立对外直接投资税收咨询机构等措施降低我国企业投资东盟的税收风险和成本,并通过积极推进我国与东盟互联互通建设、加强东盟国家国别投资环境调查,为我国企业投资东盟营造良好税收环境,提升我国企业对东盟国家的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13.
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是一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主要方式。本文采用1982-2008年期间的数据,运用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检验中国的出口、进口、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长期因果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进口、出口分别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变化的原因,外商直接投资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4.
褚晓  魏伟  熊灵 《财政科学》2022,(9):75-9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和发展规律都开始发生变化,以往注重数量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阶段发展需求,因此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更为有效地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提高对外直接投资效率,成为当前中国对外投资活动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利用2006-201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模型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进行全面分析,并针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进行重点分析,同时从东道国的营商环境、政治因素以及中国的对外援助、境外经贸合作区等方面入手,识别和分析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鉴于国家安全因素对投资的影响将越发凸显、我国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决策时,应更加重视国家关系和地缘政治带来的潜在风险。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导致全球跨境直接投资金额大幅下调;相比之下、我国跨境直接投资总体规模则较为稳定.但制造业对外投资规模相对下滑。预计2021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将基本持平或有小幅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规模则呈稳定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突飞猛进,在更宽泛范围内与国内产业升级展开了深层次的互动,但两者间协同度较低,预示着可能存在某些未知因素正在阻碍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产业升级的协同有序发展。本文利用2006—2014年典型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节奏、不规则度及科技产出水平的波动性对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产业升级的协同发展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文蕊 《中国外资》2012,(24):11-12,14
通过收集我国1987—2010年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向量回归(VAR)模型方法,实证分析二者的相互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具有长期平稳的互补关系,并且出口贸易对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最后根据模型结论提出相应对策,以使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更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向前。  相似文献   

18.
舒悦 《中国外资》2012,(12):29-30
"走出去"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我们必须在借鉴西方比较成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基础上,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来构建我们自己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我们利用并学习国外理论主要有两种思路:发掘经济发展水平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和寻求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自身特点和比较优势。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是国际产业级差与产业梯度转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对国际收支、国际贸易、就业、产业结构、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五个阶段,即艰难探索、尝试发展、调整发展、快速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历程及其政策演变发现:动因变迁深刻影响区位与行业变迁、制度创新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有的驱动因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必将成功应对“逆全球化”挑战。同时,根据实践历程与理论探讨构建了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结构图并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应加强对外直接投资法律体系建设、强化对外直接投资扶持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提高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绩效、增强政府与企业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走出去”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我们必须在借鉴西方比较成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基础上,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来构建我们自己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我们利用并学习国外理论主要有两种思路:发掘经济发展水平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和寻求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自身特点和比较优势.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是国际产业级差与产业梯度转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对国际收支、国际贸易、就业、产业结构、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