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僵尸企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大障碍。"僵尸企业"的存在具有极强的依赖性,占用了大量社会资源,却不产生经济效益,对其进行处置,能够减轻我国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僵尸企业"是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劣淘汰"的必然。"僵尸企业"不同于因问题资产陷入困境的问题企业,能很快起死回生。"僵尸企业"的特点是"吸血"的长期性、依赖性,具有绑架勒索的特征。"僵尸企业"吞噬了经济活力,消耗了原本可以投入新兴企业和部门的税款、资本和劳动力,其存在会引发各种纠纷。对"僵尸企业"进行处理,需进行"专家会诊",区别对待,既不盲目救助,也不一味清除,这其中的"度"较难把握。文章从"僵尸企业"的定义、特性入手,旨在拓宽其处理对策,激活"僵尸企业"资源,积极引导经济的转型升级,减少过剩产能,让"僵尸"入土为安,腾出宝贵的实物资源、信贷资源和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以经济转型为目标的结构性改革正处于历史窗口期。然而,"僵尸企业"的大量存在不仅加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也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不下决心出清"僵尸企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就无法化解,结构性改革就难以完成。因此,坚定不移地出清"僵尸企业"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处在全面深化改革期,企业发展从高速增长逐渐变为深度调整,有些行业出现了投资过度、产能过剩的现象,涌现出一大批"僵尸企业",导致资源配置的效率大幅下降。"僵尸企业"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增长新动力培育的一个巨大障碍。笔者所在的天津市亦存在上述问题,近年来天津经济增速渐缓、发展质量不高,与国有企业中"僵尸企业"大量涌出有关,如何为天津市推进"僵尸企业"退出提出对策建议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许多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导致大量"僵尸企业"的出现。"僵尸企业"的大量存在有着巨大的危害,不断恶化产能过剩的状况,浪费社会经济资源,导致银行不良贷款飙升,企业违约风险提高,在生产、经营、债务、就业等各个方面产生连锁不良反应,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精确鉴别"僵尸企业",并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处理"僵尸企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立足我国现实情况,同时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我国"僵尸企业"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处置"僵尸企业"能够为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提供突破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处置"僵尸企业"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剩余任务仍然艰巨。文章为解决"僵尸企业"处置进程因利益冲突而一再受阻的问题,运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等方法,站在国家、地方政府、金融机构、有兼并意愿的企业、"僵尸企业"及其员工等不同立场上分析各方的态度和利益诉求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为协调各方利益提供依据、加快去"僵尸企业"进程。  相似文献   

7.
2017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时指出:深入推进去产能,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由僵尸企业引起的一系列资源错配等问题阻碍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使得产能过剩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将重点探讨僵尸企业存在的影响,加深对僵尸企业的理解,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胡浩 《市场周刊》2020,(17):0001-0002,0008
在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影响下,国有企业有必要加大现有资源整合力度,改革经营管理模式,注重人才招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僵尸企业”作为国有企业新形势发展下面临的主要问题,做好对“僵尸企业”的清理,减轻国有企业发展中的压力,对于我国社会建设事业有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僵尸企业"与歇业性企业、可进行司法解散的企业、破产企业有所不同,目前还没有公认的界定标准,却因它"僵而不死"的特点成为社会焦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国务院明确强调,在深化企业改革方面,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促进市场经济健康运行,须在剖析"僵尸企业"成因及危害的基础上,运用比较法,取巴西相关制度模式之长,结合我国市场特点进行改革,鼓励"债转股",强化企业管理,进行产业提升,引进其他社会资本,保护小微企业。  相似文献   

10.
股票市场作为虚拟经济中较大融资收益的一种,机会成本不大,门槛较低,无须放弃现有的发展,也无须举借巨额负债,而且能够有较大规模实现规模较为可观的投资回报的特点更使人们狂热,进入股票市场也显得更为平常化。但近期"僵尸股"的大量出现引起关注。文章以"僵尸股"大量出现这一怪象为切入点,认识"僵尸股"的出现原因、特点及对策,了解其基本状况,使股票市场正常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1.
《商》2016,(3)
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僵尸企业的大量存在严重阻碍了资源效用的最大化,其退出市场是市场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法律为本位,通过刑事犯罪、合同违约、失信被执行人,分析僵尸企业标准并不只是法律上能解决的,还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  相似文献   

12.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去产能"作为2016年五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之首,而"去产能"的核心就是"僵尸企业"的退出。僵尸企业的存在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带来阻碍,有必要进行清退,而僵尸企业的情况较为复杂,应该对不同原因导致的僵尸企业采取不同的清退措施,对于因企业技术落后、管理不善等自身原因造成困境的僵尸企业,政府可以通过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其进行兼并重组,使其重新焕发市场活力;对于行业产能过剩、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的僵尸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市场规律的作用,让其依法进行重整、和解或破产,政府应该为其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其快速退出市场。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背景下,存在着产能过剩与产能短缺并存的特殊情况,所以进口竞争能否抑制僵尸企业形成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运用1998—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数据研究了进口竞争对僵尸企业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口竞争的增强有利于抑制僵尸企业形成,且该结论在经过稳健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进口竞争更有利于抑制国有控股混改企业和无主导资本混改企业的僵尸化;进口竞争会通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缩短技术距离的渠道,在增加行业平均收益的同时,为当前较差但有潜力的企业保留生存发展空间,从而抑制僵尸企业形成;僵尸企业的传染效应和城市级别会阻碍进口竞争的积极作用,但数字投入可以扩大进口竞争的正面影响。本文研究对于更好地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工业创新能力不足、经济政策刺激、银行信贷偏爱等原因导致"僵尸企业"大量存在,占用了社会资源,妨害了市场秩序,加剧了产能过剩,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应对"僵尸企业"的治理从银行端、政府端以及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入手,以便"僵尸企业"合理有序地退出市场,推进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15.
16.
僵尸企业是我国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所遇到的新难题。本文采用了2010—2016年上市公司30个行业数据,研究了僵尸企业对行业毛利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同行业的僵尸企业比率越高,该行业的毛利率将会降低。本文的研究显示,僵尸企业占据了大量的金融资源,但却降低了行业的毛利率,使得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的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因此,政府应该推进各行业僵尸企业的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使僵尸企业的效用最大化。另外,政府也应推动僵尸企业的市场退出机制,避免僵尸企业占据大量金融资源的同时拉低了行业利润,迫使同行业企业的经营状况恶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海关贸易数据,研究了僵尸企业对非僵尸企业进口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僵尸企业显著降低了非僵尸企业的进口规模。具体而言,地区-行业层面僵尸企业占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非僵尸企业进口规模平均下降0.15%;此外,僵尸企业还对非僵尸企业的进口决策、进口种类和进口质量均产生了显著的抑制效应。进一步的影响渠道检验表明,僵尸企业显著提高了非僵尸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进而对其进口产生抑制效应,并且这一抑制效应在高度依赖外部融资的行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僵尸企业确实是通过加剧融资约束进而影响非僵尸企业的进口。最后,异质性分析发现,僵尸企业对纯一般贸易企业和制度环境差的地区的进口的抑制效应更大,另外僵尸企业对资本品和中间品进口的抑制效应较大,而对消费品进口的影响较弱。本文研究结论意味着,解决僵尸企业问题可以缓解非僵尸企业的融资约束、减少资源错配,进而有助于推动中国制造业进口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Botnet(僵尸网络),是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的危害互联网的产物,近年来已形成重大安全威胁之一。首先介绍了僵尸网络的概念,使得读者了解什么是僵尸网络。从概念出发,分析了僵尸网络的工作过程以及分类及危害。从而涉及到如何防御僵尸网络。综合以上几点,得出结论,如今的僵尸网络日益隐蔽,并可成为扩大犯罪组织的一个平台,它通过大量的恶意软件在其中协调。随着新安全技术的兴起,IT管理人员可从新一代的防御体系中获益。  相似文献   

20.
王懋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5):287-288
Botnet(僵尸网络),是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的危害互联网的产物,近年来已形成重大安全威胁之一。首先介绍了僵尸网络的概念,使得读者了解什么是僵尸网络。从概念出发,分析了僵尸网络的工作过程以及分类及危害。从而涉及到如何防御僵尸网络。综合以上几点,得出结论,如今的僵尸网络日益隐蔽,并可成为扩大犯罪组织的一个平台,它通过大量的恶意软件在其中协调。随着新安全技术的兴起,IT管理人员可从新一代的防御体系中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