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选取2006-2019年我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的年度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融资约束与银行竞争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银行竞争度的提升和融资约束的缓解总体上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企业所受融资约束的程度越大,银行竞争度提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就会越强;提升企业内部现金流水平将有助于减轻银行竞争度下降所带来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企业规模越小、管理费用率越低、成长性越好的企业,银行竞争度的提升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就会越大。  相似文献   

2.
吴昊旻  邱霞 《金融论坛》2019,24(7):71-80
本文以2008-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管理人员研究经历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净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管理人员研究经历有助于企业获取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相较于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研究经历有助于提升民营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而当民营企业处于法治水平相对滞后的地区时,这种正向影响更为显著。关于作用机理的进一步研究表明,管理人员研究经历是通过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降低企业财务风险进而提升了企业获取商业信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融资性动机,从商业信用使用的角度,研究货币政策对企业商业信用可得性的影响。利用2004—2014年度我国A股上市公司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实证验证了市场地位越高的企业更容易获得商业信用,且这种效应在货币政策紧缩期更明显;相对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在货币政策紧缩期间对商业信用的依赖度更大,因此更多地使用商业信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10~2017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基于固定效应及泊松模型在产能过剩治理的政策框架下考察了商业信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产能过剩行业的商业信用显著地促进了企业创新,这一效应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而实现。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动因是在产能过剩治理的政策框架下,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受限于银行信贷与其他融资的可得性,转而寻求商业信用作为替代性融资方案。基于企业创新质量的纵深检验发现,商业信用主要促进产能过剩企业的实用型和外观专利型创新,处于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亟需通过策略性创新获得规制政策支持和消除信贷市场歧视。本文验证了商业信用的替代性融资假说,也为我国推动产能过剩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及其效果评价提供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5.
金融中介、非正规金融与现金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金融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影响了商业银行利用金融资源的效率,致使投放到企业中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除正式的金融制度安排外,非正规金融形式也是重要的融资形式。以我国上市公司1999-2005年的数据为样本,本文研究了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金融资源和以商业信用为主的非正规金融资源之间的资金效率问题。结果发现,对于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的确通过商业信用来缓解融资约束,两种融资渠道存在替代性关系;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中介的资金效率低于以商业信用为代表的非正规金融的资金效率。  相似文献   

6.
不同于传统的基于资本市场情境进行的会计信息可比性经济后果研究,将研究场景拓展至商品市场中企业供应链层面,考察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能否影响供应链伙伴的商业信用政策制定,进而反映到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水平.研究发现:会计信息可比性越高的企业,其商业信用融资水平也越高;会计信息可比性对商业信用融资的促进作用只在市场地位较低、所处行业竞争程度较高的企业中存在.进一步的拓展研究证实,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可以有效缓解我国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7.
市场地位、商业信用与企业经营性融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新民  王珏  祝继高 《会计研究》2012,(8):58-65,97
本文以2004—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检验企业市场地位对其商业信用及经营性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信用和银行借款都会向市场地位高的企业集中。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和银行借款融资的"替代关系"在市场地位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即市场地位高的企业同时可以获得来自商业信用和银行借款的融资;而二者的"替代关系"在市场地位低的企业中相对较低甚至不存在,由此突显出市场地位低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本文为我国亟待发展的"草根金融"及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善提供了企业微观层面的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8.
罗琼  刘志成  曹小衡 《征信》2016,(4):59-69
使用2001-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研究企业融资能力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在考虑了企业的异质性后发现:企业外源融资能力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是正向的,尤其对私营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更加显著;与国有出口企业相比,私营出口企业生产率对外源融资能力的依赖性更强,其中低流动性企业对外源融资能力依赖性高于高流动性企业;外资的进入可以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进而提升企业生产率,企业融资能力通过保证研发活动的顺利实施促进企业生产率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7—2019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供应商视角研究了企业金融化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程度越高,从供应商处获取的商业信用越少,且相比于短期金融资产,企业配置长期金融资产对商业信用融资的负向影响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企业金融化会通过“财务风险机制”和“资源挤占机制”影响商业信用融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规模较大和市场地位较高的企业中,企业金融化对商业信用融资的负向影响得到缓解。本文为全面评价中国企业金融化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并从企业投资行为角度,为商业信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逻辑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我国“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为背景,基于2006—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产业政策对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探究了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处于产业政策鼓励行业的企业,其商业信用供给水平更高,且产业政策对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正向作用在具有禀赋优势的大型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政策通过增强受扶持企业短期债务融资能力提高企业商业信用供给,且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越低,产业政策下企业商业信用供给行为越明显。本文在丰富企业商业信用供给影响因素研究的同时,也丰富了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微观企业行为的研究框架,为我国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可能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商业信用渠道对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重要性日益得到重视。本文从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视角,研究了不同类型企业如何借助商业信用渠道实施融资,以及企业垂直一体化水平如何影响其对商业信用渠道的使用问题。不同于既有研究,本文发现企业垂直一体化水平的提升会显著降低其对商业信用渠道的依赖;垂直整合度低的企业更多地借助商业信用融资;相较于有着相近垂直一体化水平的民营企业而言,国有企业反而更加依赖商业信用渠道。这些结论对于理解我国异质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制度结构差异及其融资行为特征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孙孝奇 《财会学习》2018,(8):145-146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的银行信贷融资存在较大的困难,银行为了避免信贷融资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难以实现与企业的商业信贷融资配给,这就使企业转向一种以"软信息驱动"的商业信用融资模式,它相较于银行的"硬信息驱动"的融资更具有优势,为此,成为了企业外源性融资的重要渠道和途径,要重点分析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因素,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供应链融资模式下商业信用融资决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供应链融资中的商业信用不仅可以优化资金流从而提高供应链绩效,而且可以影响上下游企业间的订货批量和订货时间间隔,进而降低供应链成本。本文参照商业信用融资下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以供应链成本最小为目标,探讨了该目标下的最优商业信用融资决策问题,并通过利益共享模型分析了最优商业信用决策下实现的成本节约在上下游企业间的合理分配,研究结论可以为企业开展供应链商业信用融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将企业创新策略细分为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考察创新策略影响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不考虑融资环境及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条件下,创新策略通过客户的风险规避效应正向影响商业信用供给,企业因开展实质性创新对外提供的商业信用更多。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和核心技术员工股权激励均能弱化商业信用供给,高金融发展地区和核心技术员工股权激励公司开展实质性创新对外提供的商业信用更少,地区金融发展和核心技术员工股权激励均能显著降低实质性创新与商业信用供给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2010-2013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作为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内部控制和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独立审计对中小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高的中小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但高质量的审计并未显著增强中小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水平,并且内部控制和审计质量在增强商业信用融资方面也不存在替代效应和补充效应.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 A 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就商业信用变动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以投资效率损失作为融资约束程度分类标准,对融资约束程度不同公司的商业信用变动的边际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商业信用有利于提高公司价值;融资约束公司的商业信用变动的边际价值小于非融资约束公司;对于融资约束类公司,商业信用变动的边际价值会随着商业信用存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对于非融资约束类公司,商业信用变动的边际价值会随着商业信用存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0~2012年的数据,检验企业市场地位对商业信用及其信贷传导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商业信用普遍向市场地位高的企业集中,而银行信用与企业市场地位间并不存在一定的必然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存在替代效应,与商业信用存在传递效应;根据市场地位进行分组发现,相比市场地位低组,替代效应在市场地位高组更为显著,与此相反,相比市场地位高组,传递效应在市场地位低组更为显著。商业信用竞争在中国商业信用的传导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前期大量文献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越好,其融资能力越强。然而,本文从现实案例出发,基于中国上市企业大样本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对商业信用融资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本文将这一独特现象称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约束商业信用之谜”,并尝试提出“社会责任承担—面纱效应—供应商信用收缩”假说加以解释,对此提供了稳健丰富的经验证据。进一步从“信号质量模型”和“履责压力模型”双重视角的研究表明,由于中国社会责任尚处建设追赶期,制度环境不完善不到位,在信誉型信任、制度型信任、关系型信任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对商业信用融资的约束作用更显著,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无法通过提供有良好质量的信号来提升其与供应商之间的信任水平;在经营风险水平较高、监督治理水平较差的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对商业信用融资的约束作用更显著,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无法通过形成正面归因和良好预期、降低供应商风险估计来吸引其支持。此外,有效的内部控制、治理结构和媒体监督是缓解面纱效应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为转型经济国家中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经济后果提供了补充,丰富和拓展了商业信用决策的影响机制研究,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建立巩固与供应商良好关系提供了崭新的...  相似文献   

19.
林志华 《武汉金融》2007,15(4):37-38
商业票据是反映并满足企业短期资金需求的重要融资工具,受市场供求、信用条件、技术因素以及政策环境的影响,我国商业票据沿着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融资性票据的轨迹发展,并在空间上并存。在其形态的演变过程中,商业票据附属的商品流与资金流逐渐分离,并带来企业融资效率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测算了商业信用合同违约风险对商业贸易和现金需求的影响。结果显示,外国直接投资企业为其贸易伙伴提供了大量商业信用,而中国的企业,无论是私营,还是国有企业,他们交易实行货到即时付款的比例很高。外国直接投资企业之所以是经济交易中信贷的提供者,是因为他们具有较高的商业信用合同执行技术(contract enforcement technology)。我们还发现商业信用合同的执行技术主要包括贸易物品的竞争力、竞争幅度、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以及公司治理的性质。一个企业具有较高的合同执行概率,就可能提供大量的商业信用,并获得更大的交易量。合同执行技术对贸易交易量的弹性估计约为2.2。模拟显示如果合同执行概率提高,分布在75%,贸易交易量可增加24%,商业信用规模可增加30%。由于商业信用合约的不完备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则是巨大的。此外,我们证实,高的商业信用合同执行技术通过商业信用量和交易量的增加而在经济中产生正外部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