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世界经济秩序变革中,国际经济法呈现出五大新趋向,即:区域经贸合作方兴未艾,最惠国待遇制度正经历变异;国家主权的自我限制趋多,法律的趋同化加快;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被淡化;互惠原则日趋宽松;协议管辖地位凸显。对此,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认真研究相应对策,完善有关立法,以维护国家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促进了国际经济体系的最终形成,与此同时带来全球范围的法制变革,由此也就奠定了国际经贸法制体系构建的组织基础。而作为世界经济三大支柱之一的 WTO,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国际经济法进 b了若干变革和创新,而国际经济法的嬗变又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制度基础和法律保障。WTO 必须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制定并有效实施一套能驾驭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经贸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
国际经济趋势的发展要求参与其中的经济主体在发生经济活动的同时严格遵守国际经济法的法律条款与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世界经济形势的转型与国际法推进与改革的进程中,各个国家和经济区域面对在异于自身主体的经济主体的交融与碰撞中,需要正确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以及兼顾宜于合作方的经济利益,以求国际经济环境下的良好共存。本文旨在研究国际经济形势中国际经济法的现状与变革方向,论述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经济法如何实现适应统筹中的最大可调性的国际经济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了现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各个国家间经济上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给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国际间的贸易发展不断出现摩擦,为了稳定经济更好地发展,就需要加强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国际间贸易的秩序。本文对经济全球化下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作为法学领域的一个新兴的学科,经济法根据国家的实际发展而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并在与经济立法的不断互动中实现了理论的创新,进而推动了中国的经济转型以及社会的发展,对于经济法基础理论的变革与创新分析与研究,也是确定经济法学发展的重要依据。本文将从经济法的理论基础的变革与创新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进而体现其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广辉 《品牌》2014,(9):38-38
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渗透到全球的各个领域当中,不管是对全球的社会生活还是对政治经济而言,其所产生的影响都是极为深远的。就法律领域而言,受其影响最深的是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及新变化都值得大家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本文将主要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经济呈现出来的特点,并探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创新国际经济法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7.
进入3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在世界蔓延,致全球经济陷入严冬,有人甚至认为其严重程度超过"9·11"和次贷危机。对此,中国该如何应对?对内,防疫生产两不误中国如何在防范疫情死灰复燃的基础上复工复产?对此,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以稳住自己作为承担大国责任的首要前提,中国稳住了,以全面复工复产恢复经济秩序,就有条件、有能力支持其他国家和地区抗击疫情,并对稳定全球经济秩序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喻叶 《商》2014,(38):52-52
二战后的国际经济秩序,首先是有利于美国的,因为作为二战中最大的赢家,战后国际经济秩序基本上是按照美国的意愿确立的。但即便如此,战后的国际经济秩序同时也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一直以来,国际经济秩序都是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意愿来制定,广大亚非国家没有发言权。但随着万隆会议的召开,亚非等发展中国家逐步登上历史的舞台。其中以中国的发展最为迅速,本文旨在对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历次调整背景下,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演变进行一个梳理。  相似文献   

9.
《商》2015,(28)
全球化的进程下,国际经济间存在冲突在所难免,如何能够减缓各国间的经济冲突,建立更和谐的世界经济秩序,是国际经济界所要研究的共同课题,也是全球经济的迫切需求。冲突的产生,必然呼唤新的经济规则与经济秩序。全球化加剧了各国的经济竞争,竞争中的经济规则对各国的约束力正在逐渐加强,经济规则的形成机制必然会牵涉各国的共同利益,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如何能够构建新的经济秩序,摒弃不合理的旧秩序,促进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更新,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从区域角度透析国际经济法,首要关注的是国际贸易法.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趋势.区域化的形式多样,产生原因复杂,并对全球自由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区域化的发展也对国际经济法的宏观方面有所影响,主要有:区域协定成为国际经济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法的主体之一,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在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共同作用下受到冲击,区域成员的涉外经济法律逐渐趋同等.  相似文献   

11.
江涌 《商务周刊》2009,(11):49-51
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秩序的影响国际经济力量多元化已成为一个事实,国际经济格局已经改变且仍在改变,但是国际经济秩序依旧。目前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的、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以资本主义价值为核心的系列制度安排与行为规则。  相似文献   

12.
《商》2015,(9)
一个国家的货币汇率,是这个国家经济政策的一部分,也是国家主权的一部分。在当今经济一体化的世界,每个国家都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国家与国家紧密相连,牵一国而动一区域,动一区域而影响世界,作为桥梁的货币汇率至关重要。汇率的变化意味着货币升值或变质,也就是该的购买能力。人民币是中国的货币,人民币的政策不仅为中国经济服务,而且还维护了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人民币汇率改革已经带来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这将加速整合中国和世界经济。而改革似乎是相对成功的,但中国证明整个汇率改革成功的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13.
王宣懿 《商》2012,(18):63-63
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法人和个人,以及在不同的国家在国际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自成立以来,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国际经济实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在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经济法的历史,并认为做一个简单的评论。  相似文献   

14.
柴兴文  廖薇 《商业时代》2011,(25):54-55
全球经济失衡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刚刚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新兴市场国家,近年来也深受其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全球经济失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中国如何应对全球经济失衡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品牌》2015,(7)
国际经济在全球贸易快速发展中,随着人口、资本的大规模流通而不断加强。对于金本位的国际经济秩序的研究,一直是世界经济运行的客观反映,尤其是英镑主导下各国经济、贸易、投资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但对于二战后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的分析,从国际经济秩序的维护上来探讨其演变的因素、路径和趋向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美国"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带来的影响正愈演愈烈,也影响着中国的经济秩序。目前,金融危机已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世界经济已明显放缓,下行风险逐步加大,前景更加不确定。在当前金融危机爆发形势下,我国物流行业将何去何从?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对物流企业的影响,其次,就物流企业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实在法学派的研究方法为主导的国际经济法学面临着南北尖锐对立、国际经济法规则发展停滞不前的困境。中国国际经济法学可以另辟蹊径,选择采纳与批评主义方法论不同的建构主义方法,占领国际经济关系的舆论和道德制高点,推动国际经济体系的改革和正义国际经济秩序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国际格局是国际秩序的重要基础,国际格局变化势必给国际秩序带来重大影响,二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经历了若干次大的变局,然变局常与布局联系在一起,全球经济出现新的列阵,其中中国元素逐渐凸显,到底中国该何去何从?共赢、民主、改革成为中国参与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外贸易》2010,(7):26-26
从2008年11月15日中国参与在华盛顿举行的二十国集团第一次峰会,过去19个多月里,中国和G20一起成长。对于G20来说,该组织顺应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一举成为讨论国际经济问题的主要平台;对于中国而言,则在不断探索如何利用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参与解决全球经济问题,构建新的世界经济秩序。G20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参与国际事务。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开始走向前台,这意味着它不仅要搞好本国经济,还对世界经济承担了责任和义务。从某种意义上讲,G20这一国际多边框架,  相似文献   

20.
张欢  王萍 《商业科技》2014,(9):23-24
随着经济全球化体系不断深化,国家之间贸易合作逐步增强,全球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确立一个国家在世界中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成为不可忽视元素。贸易自由化是国际经济发展主要部分。其对世界经济发展拉动作用十分巨大,为全球贸易及世界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开放环境,是经济全球化在国际贸易领域体现。众所周知,汽车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同时也是国民生活质量标志性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话题。本文在通过分析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找出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加强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