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自2016年《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中提出市场化债转股以来,至今已近3年。与1999年的债转股相比,此次债转股的本质特征在于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对象企业市场化选择,价格市场化定价,资金市场化筹集,股权市场化退出,政府不搞"拉郎配"。明股实债?落地难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2016年实施债转股与1999年实施债转股的背景、环境、方式,阐述了本轮债转股的特点,同时引用徐矿集团两轮债转股的做法为案例,对煤炭企业债转股及国有企业降杠杆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1999年9月17日,宝钢集团梅山公司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就梅山公司债转股框架协议进行签约仪式。梅山公司从而成为全国第三家、冶金行业首家债转股企业,12月9日又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了签约。实施债权转股权后,梅山公司账面资产负债率由76.52%下降为40%左右,2000年初转股停息,当年扭亏。到2003年净资产收益率为6%左右。本文就梅山债转股工作进行初步探索。  一、有关债转股的概况  梅山公司是上海宝钢集团下属的全资子公司,是一个拥有总资产108亿元的特大型钢铁企业。经过30年的建设、生产与经营,炼铁前的各…  相似文献   

4.
<正>编者按:2016年,时隔17年后,国家实施新一轮债转股政策。在加快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的新形势下,煤炭企业怎样使用本轮市场化债转股政策,以时间换空间,降低企业杠杆率,缓解债务风险,赢得转型发展的关键缓冲期。《煤炭经济研究》第四期推出"煤炭企业市场化债转股"专题策划,邀请煤炭行业专家学者、煤炭企业债转股实践与探索者,深度解析我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美国、日本、印度和我国1999年债转股的实践效果,阐述了债转股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明确了新一轮债转股应遵循的4条原则,市场化原则、法制化原则、规范化原则和谨慎性原则,提出了在新一轮债转股下煤炭企业的筛选标准,指出了新一轮债转股面临的4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新一轮"债转股"已经启动,首批债转股实施机构呼之欲出,其中,5家国有大行的"AMC"(资产管理公司)将很快落地。据记者从大行相关人士处了解道,工、农、中、建、交五家国有大行,均表示愿意申请成立债转股子公司,以参与到"去杠杆"的进程中。各家银行方案基本一致,以自有资金出资100亿左右,成立专门经营债转股的投资子公司,按有关规定,交叉实施债转股。记者亦了解到,10月13日,银监会召集债转股试  相似文献   

7.
结合当前经济背景,介绍了本轮市场化债转股的政策体系、对象企业、突出特征和实施情况。通过以上形势分析,认为虽然本轮市场化债转股对于企业可以起到短期内降低杠杆率、缓解债务风险的积极作用,但主要是"以时间换空间",实施中还需要关注以下问题:不可低估债转股的成本,以加强转后管理作为实现债转股成效的关键,把握定价和退出两个难点,将积极的沟通协调作为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钟海 《冶金财会》2001,(1):36-37
<正> 1999年下半年国务院批准了《关于实施债权转股权若干问题的意见》,这是我国政府为实现国有企业三年解困目标和避免金融风险而做出的重大决策。2000年是债转股全面落实的一年,本文拟就怎样正确认识债转股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9.
走出债转股的认识误区 推进债转股的有效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颖 《冶金财会》2000,(7):37-38
<正> 为防范金融风险,促使国企走出困境,中国人民银行及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国家经贸委联合提出了债转股方案。方案提出一年来,国有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分别成立了华融、东方、信达、长城四家资产经营公司,并陆续与百十家企业签订了债转股的框架协议,从今年4月1日开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由于债转股在中国是首  相似文献   

10.
王竞梅  高媛 《工业技术经济》2001,20(5):48-48,60
为解决国有企业资金不足和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而出 台的债转股已引起世人关注.这一举措从直观的角度上看 对解决银行的不良贷玖和国营企业脱困起着一举两得的作 用.但另一方面人们不能不担心此举会给赖帐经济提供温 床.如何防范债转股的负面效应,如何正确掌握债转股的有 关政策,值得每个关心国营企业改革的有识人士认真思考. 一、债转股的有效性分析 围绕“国营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的目标,国务院提出 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针对措施.债转股就是其中之一.债转股是把原来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持…  相似文献   

11.
一、实施债转股具体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保证债转股工作的顺利实施 ,国务院领导同志专门召开会议予以研究 ,统一思想和政策。原国家经贸委、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文明确了债转股的原则、债转股企业的范围和条件以及债转股具体操作中的程序等内容。但是由于债权银行存在的问题 ,在执行政策的具体操作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 企业分立后债转股。由于国家开发银行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特殊地位 ,煤炭企业在债转股形式上 (是整体转股还是公司分立转股 )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原国家经贸委曾明文要求 (国经贸产业 [2 0 0 0 ]5 41号 )债转股“签约各方…  相似文献   

12.
债转股是国企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对我国来说,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债转股的涵义和意义,接着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五个应予以重视的问题及相应的策略,最后为推进债转股的顺利进行提出了五点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3.
债转股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债转股的本质、条件、功效与局限性1.债转股:本质与条件分析(1)债转股的本质特征———银行不良债权证券化。债权转股权,表面上看 ,是指将原来商业银行与企业的部分债权债务关系,转化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国家开发银行与实施债权转股权的企业之间持股与被持股的股权关系。但是,按照国际惯例和政策本意,债权转股权 ,是指将经营困难企业欠银行的不良债务,以适当方式部分转换为商业银行下属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或国家开发银行持有的企业股权。这一界定有助于认识债权转股权的真正实质与特点:①债转股的主要对象是微利或亏损的企业…  相似文献   

14.
对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实施债转股,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化解金融风险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一、正确认识“债转股”的必要性1.债转股的作用。所谓债转股,就是金融机构将对企业的不良债权转换为股权,即变为对企业的投资,其实质是金融机构的一种债权重组方式。债转股的作用在于:(1)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免除了企业的债务本息支付负担,可以较快地转换不良资产;改善企业财务结构,增强企业筹资能力。(2)将债权直接转换为股权,基本不涉及现金流动,对企业正常经营很有利。(3)在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日趋完善的情况下,随着债转股企业盈…  相似文献   

15.
实行市场化债转股是企业降低"杠杆率"、轻装上阵的重要选择,国家专门出台政策予以鼓励。在对山东能源集团这个全国煤炭行业首单市场化债转股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本轮市场化债转股与上一轮债转股的区别,分析企业参与市场化债转股的条件,从科学评估中提出完善市场化债转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前,享受债转股政策的企业大多是一些债务负担比较沉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或控股公司。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进行债转股是摆脱困境、减轻负担、合理优化资本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而债转股审计也随之成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 企业债转股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因此注册会计师进行债转股审计时必须加强这项工作的  相似文献   

17.
<正> 债转股工作已历时一年,目前通过审定实施债转股的企业,已分别与有关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签订了债转股协议。此项工作涉及部门多、政策性强、时间长,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认识问题,这里就债转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企业如何利用好这项政策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国企当前的形势和债转股对国企产生的效应。说明国企债转股符合三年脱困的目标,是国企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助推器,并就国企债转股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01年是武钢的改革攻坚年。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着力提升武钢生产力发展水平,武钢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债转股"的要求,积极推进"债转股"改革,与中国信达、华融、长城三家资产管理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武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同时,以"债转股"为契机,对集团公司机关机构进行调整,对武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进行科学设置,从而建立起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管理机构。这是武钢历史上改革力度最大、改革内容最多、涉及面最广的一次改革。面对改革,武钢党委坚持以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运用超前引导、同步开导和善后疏导的"三导"工作法,积极做好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国务院于1999年3月决定对部分国有重点企业实行债转股。4年后的今天,人们关于债转股的讨论也似乎平淡了许多,但债转股的实施对企业带来哪些影响始终说法不一,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债转股解决了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改善了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和融资环境,实现了国有企业三年扭亏脱困的目标。笔者有幸参与了国有企业的债转股工作及债转股后的实施工作,想结合自身体会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