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我国要素比价扭曲的现实,对能源密集型产品出口贸易的环境代价及相关比较利益扭曲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从能源机会成本与环境容量资源成本两个层次构建估算体系。研究表明,我国在此类产品的出口贸易中发生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和比较利益扭曲。环境代价内部化是矫正扭曲的根本途径,但由于我国此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定价权,且出口额对出口价格的弹性大多为负,此举将导致矫正扭曲与获取贸易利得的两难。权衡结果表明,环境代价内部化虽可实现比较利益的净增长,但这一宏观最优抉择会在微观层面遭遇阻滞,故其路径选择应对微观经济主体产生实施此类措施的内生激励,方可化解两难,从而经济且可持续地矫正扭曲。  相似文献   

2.
肖唯楚 《中国市场》2022,(23):11-13
劳动要素价格上升对我国出口贸易企业而言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文章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研究发现,劳动要素价格上升对企业出口的“量”产生了正向的促进作用,而全要素生产率和企业出口质量是两者正向关系间的重要影响机制。文章的研究目的在于为正确看待劳动要素价格上升趋势,使其在企业出口提升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面对出口贸易限制增多的压力,提升我国民营企业出口生存概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考察资本配置扭曲对我国民营企业出口生存时间和生存概率的影响效应、渠道和后果。结果发现:民营企业的出口市场进入率和退出率高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出口4年以后生存率大幅下降;资本配置扭曲程度越高则民营企业退出出口市场的概率越大、生存时间越短;从驱动因素来看,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资本密集度下降是资本配置扭曲降低民营企业出口生存率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资本配置扭曲提高对沿海城市、资本密集型以及2002年以后民营企业出口危险率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4.
企业进口中间品多样化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实现技术进步、追赶国际技术前沿的有效途径,也是新贸易理论框架下进口贸易利益的来源之一;但在国内要素价格负向扭曲条件下,生产要素与中间品相对价格变小,从而导致包括进口中间品在内的中间品投入种类减小。基于上述判断,本文以中国数据为例,实证研究企业要素价格负向扭曲对其进口中间品多样化的影响,从而为分析市场扭曲与贸易利益的关系提供一个经验事实。本文认为:中国要素价格扭曲呈现递增趋势,企业中间品进口多样化呈现递减趋势;要素价格扭曲降低了企业进口中间品多样化水平,这一降低作用对于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东部地区和一般贸易更明显;而且劳动力要素价格负向扭曲的影响大于资本价格负向扭曲;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本文政策含义是,尽快实现国内要素价格完全市场化有利于企业在国际市场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特别是摆脱企业对低工资、低价格的过度依赖而丧失技术创新和模仿的机会,从而最终实现中间品多样化和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5.
矿产品出口政策的调整已成为中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以焦炭为例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矿产品出口价格扭曲的根源及机理。研究发现,我国焦炭出口价格的扭曲根源于生产环节,属于生产扭曲。焦炭低价出口在本质上是我国以自己的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为代价向国外企业提供了隐形补贴。出口关税是补偿两个外部成本,纠正矿产品出口价格扭曲的一个手段,但是一种次优选择,容易引致国际贸易争端。根据扭曲理论,从源头上化解我国矿产品出口所面临的"避免双重损失与违反WTO规则"之间两难困境的关键是按照两个外部成本内部化的要求对矿产品的定价机制进行市场化改革,矿产品的出口价格应以内化了两个外部成本的市场价格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章实证分析了要素市场扭曲对贸易广度与贸易质量的影响。首先基于三元边际分解框架,将各省出口贸易总额分解为贸易广度、贸易数量与贸易质量,分析各省贸易总额与贸易模式的差异性;然后,采用计量模型,在控制了经济规模、人均收入水平、贸易成本等因素后,考察市场扭曲对贸易总额与贸易模式的影响。结论发现,中国各省份贸易总额差异主要源自贸易数量;贸易广度和贸易质量的跨省差异较小;要素市场扭曲主要通过提升贸易广度和贸易数量提升了贸易规模,但对于贸易质量影响为负。因此,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降低市场扭曲程度是改善中国出口增长模式,提升贸易质量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7.
王磊 《商业科技》2013,(11):50-52
研究温州企业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和现状分析的文章较多,本文将对过往的研究文献分几个大类进行综述,总结研究得出的成果。本文对该课题方向上的文献综述包含以下三个部分: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温州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贸易引力模型解决出口影响因素问题的研究现状。最后,本文将对综上三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02~2019年222个国家的HS-6位产品出口数据估计了各国出口三元边际,进而通过Heckman两阶段模型探讨数字基础设施对出口三元边际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抑制了出口扩展边际的增长,但对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产生了积极作用。虽然三者耦合的总效应为负,但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数字基础设施改善对发达国家出口贸易发挥了积极作用,且这种影响也因产品异质性存在一定的差异。进一步讨论发现,全要素生产率、经济自由度和创新能力在数字基础设施影响出口三元边际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并重点体现在集约边际上。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出口贸易的绝对量,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即技术复杂度对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作用更重要;而不同的制度质量下,要素禀赋对出口技术复杂度所发挥的优势作用可能有所不同。基于门槛回归模型,本文利用2002-2016年104个国家的出口产品数据考察不同制度环境下要素禀赋与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要素禀赋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存在制度门槛效应。当经济自由化水平低于门槛值时,出口技术复杂度与要素禀赋没有显著关系,当经济自由化水平提高到门槛值之后,一国的出口技术复杂度能有效体现其要素禀赋特征。因此,从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的视角看,当一国要素禀赋趋于高端化时,应采用较自由的经济政策;当一国要素禀赋处于低端状态时,单纯采用自由的经济政策有可能造成出口低端锁定,相反,适当的政府管制可能会有利于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据江西省月度出口额与用美元表示的出口价格之间的实证分析表明,汇率变动对江西出口贸易没有显著的影响.这主要得益于江西省出口的商品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贸易主要是以加工贸易为主.尽管如此.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汇率变动对出口企业所带来的压力将长期存在,江西必须从宏观、中现和微观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保证出口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别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探讨了要素价格扭曲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在理论层面论证了劳动力、资本与中间品三要素的价格扭曲对产品质量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理论假设,认为劳动力、资本与中间品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性。在此基础上,以2000-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合并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发现:劳动力价格扭曲在短期会显著抑制产品质量升级,但在中长期,随着劳动力价格扭曲引致的经验累积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及研发效应的逐渐显现,这种抑制作用会减弱甚至会促进产品质量升级;资本价格扭曲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取决于规模经济效应和要素错配效应的综合作用;中间品价格的正向扭曲会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而其负向扭曲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取决于要素错配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的力量对比。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85-2009年全国水平的时间序列数据,在测算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的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对食品加工业及机械设备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食品加工业的出口贸易没有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而对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出口贸易产生了正向促进作用;同时,主要出口对象国家国民收入均促进了两个行业的出口贸易,而有效汇率对两个行业的出口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出口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作用举足轻重。虽然价格卡特尔作为一种限制竞争行为而经常被认定为违法,但依据我国出口贸易的现实情况,价格卡特尔具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本文通过对出口价格卡特尔问题的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在该方面所面临的巨大法律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对价格卡特尔反垄断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 价格扭曲导致外贸效益的下降,这是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最重要成果之一。要素扭曲即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间的边际替代率不等,是扭曲理论所分析的几种扭曲之一。在双重体系下,要素扭曲存在着一些特殊因素。同时,西方扭曲理论主要分析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扭曲,但外汇的国内资源成本扭曲也具有要素扭曲的类似性质。这几个环节的研究对于提高我国的外贸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的出口贸易在国际市场上正承受着巨大的价格压力。作为“世界工厂”,制成品在中国的出口贸易中地位至关重要。因而,十分有必要对现阶段中国制成品出口贸易的价格走势做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2001—2013年对22个发达国家行业出口数据,利用要素禀赋模型实证分析知识产权要素禀赋对我国行业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行业知识产权要素禀赋与我国对发达国家出口贸易存在稳定且一致的正相关关系;分行业回归结果表明,知识产权要素禀赋对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出口的促进作用非常显著,而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对欧盟普惠制方案的调整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本文通过研究厦门出口贸易的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欧盟2002~2004普惠制方案的实施对厦门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厦门对欧盟出口与利用欧盟普惠制出口是密切相关的,欧盟2002~2004普惠制方案的实施对厦门的出口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出口贸易增加值的微观核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投入产出表是目前研究贸易增加值的主要方法,本文则从企业生产增加值出发,寻求企业生产增加值和出口贸易增加值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利用1999-2007年企业层面数据对中国出口贸易增加值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出口贸易增加值率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其中劳动密集型的民营企业是出口贸易增加值率上升的主要推动力。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FDI流入、研发投入、品牌营销、全要素生产率是提升企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率的重要因素;持续扩大的出口规模并没有带来贸易增加值率的相应增长,反而抑制了中国出口贸易增加值率的增加;而政府补贴确实能对企业出口增加值率产生正向影响,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增加值收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价格弹性、生产投入、要素价格3个方面探讨了汇率变动影响出口商品结构的理论机制,进而从价格弹性、长短期关系以及未来变动的视角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主要结论表明,人民币升值轻微抑制了中国整体出口,不同商品受到影响的程度不同。升值将减少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加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由于汇率的长期弹性要大于短期,这种结构优化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另外,不同的升值方式和升值幅度所导致的出口商品结构变动是不同的,为了实现出口贸易的稳定发展,渐进升值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谢贤君 《财贸研究》2019,30(6):36-46
基于SYS-GMM估计方法对要素市场扭曲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并运用交互项方法探究了不同区域要素市场扭曲对不同企业特征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宏微观差异。研究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显著抑制作用,且是通过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中介效应渠道实现的;在企业微观特征所产生对要素市场扭曲抑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冲抵效应中,企业规模较大、具有非国有企业性质、企业创新能力高及资本集聚程度较低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企业微观特征所产生的冲抵效应;而企业异质性特征在各区域所产生对要素市场扭曲抑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冲抵或增加效应因资源禀赋差异表现不尽相同;企业规模和创新能力的冲抵效应在东部地区表现较强,资本集聚程度的增加效应则在中部地区表现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