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缩小陕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有效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娜 《价值工程》2012,(12):118-119
城乡收入比是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陕西城乡居民收入比2002年—2010年一直远高于全国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农村人口占陕西人口总数的多数,与城镇居民主要依靠政策性收入来源的相对固定性和单一性相比,农村居民收入来源更灵活多样,增收潜力可挖。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近来超过城镇的事实,更进一步证实了农民增收在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中的作用。必须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村工业化;提高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实现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等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以缩小陕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
收入按来源结构可以划分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直辖以来重庆市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逐年大幅度提升的同时,收入来源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农民日常经营活动的改变,对农村居民纯收入有重要影响。收入来源结构变化的趋势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分析这些原因,并提出合理决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民财产性收入主要来自农村土地收益,但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即农民土地产权主体地位缺失、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土地征用补偿机制不完善以及审批制度低效,使得农民无法从土地中获得除农业收入以外的其他财产性收益,制约了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因此,应该改革土地制度,明确农村土地产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完善土地征用机制、规范土地审批制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乡分离的二元经济体系决定了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是其主业收入,农村居民的主业收入和非主业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可能存在不同的增长影响机制。本文以此为基础,将农村居民收入按来源划分为经营性收入和非经营性收入,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不同来源收入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经济增长对于经营性收入增长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对于非经营性收入增长的影响较小,且反应较为迟缓;通货膨胀对于不同类型来源名义收入的提高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是非经营性收入提升的重要因素;对于经营性收入的增长,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高于通货膨胀,对于非经营性收入增长,通货膨胀的推动作用高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2019)》的调查数据,研究了社会保障、绝对收入、相对收入等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绝对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对居民幸福感影响不再显著,相对收入显著影响居民幸福感;社会保障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加强社会保障建设、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进而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提高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通过采用1993至2009年相关时间序列资料,利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我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与经济增长二者的互动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是经济增长在推动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提高.为此.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通过经济的增长来带动广大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内生增长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实现这一目标,最为重要的则是居民消费水平的有效提升,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困境的破解。基于此,本文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NLS)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及其演化规律进行了跨时期分析,结果发现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表现为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并没有完全遵循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七五”时期和“八五”时期,城乡居民边际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增;“九五”时期及以后,城镇居民边际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则仍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增。从收入结构视角看,农民边际消费仅随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增加而递增,而城镇居民边际消费随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由于农民收入增长质量较低,而且收入结构不合理,从而直接导致农民消费水平低下且结构不合理,因此,提升农民消费水平,迫切需要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着力下好提高农民务农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收入"三着棋",为农民铺设了一条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务农收入农业是农民的经济基础。传统农业只能解决温饱,只有发展高效农业,才能提高农民务农收入。建湖县委、政府通过土地流转、引进高效农业项目,使广大农民增加了务农收入,改变了过去的"一年到头一季麦一季稻,年年老套套"的传统格局,过上了按时上下班、按月拿工资的城镇市民式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根据长沙2013—2017年统计数据,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水平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占比小,波动明显,地区差异大,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较大且有扩大趋势。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最主要的来源分别是红利收入、出租房屋财产性收入、利息收入和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收入。政府应在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金融建设等方面多给予农村居民引导和帮助,促其财产性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10.
收入差距是影响消费差距的重要因素。通过对1980-2010年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和收入差距增长率数据的平稳性检验,以及两者之间结构模型的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和预测检验后,最终确立的结构模型揭示,河南省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变化对消费差距有着直接的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每增加1个百分点,消费差距会增加近0.6个百分点,除此之外,收入差距以外的因素,也会对消费差距有一定的影响。为此,可以通过提高河南省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倾向来增加农村居民的生活费支出,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  相似文献   

11.
金融可得性视角下的农地流转与农村居民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金融可得性视角下农地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内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金融可得性能够显著促进农户农地流转,提高农户金融可得性能够提升农户农地流转的概率;(2)金融可得性视角下农户农地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提高农地转出组或是农地转入组农户的金融可得性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居民收入;(3)金融可得性可以通过影响农地流转,促进农户参与农地流转进而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12.
收入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机会公平,通过采用1989年至2009年CHNS数据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强弱进行考察后发现: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呈现下降趋势;中国农村中间阶层更易向下流动,更易跌入社会的底层,而难以跻身于高收入阶层;受教育年限、年龄等因素对收入流动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政府应在完善劳动力市场、增加教育支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收入流动性,改善收入不平等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13.
收入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机会公平,通过采用1989年至2009年CHNS数据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强弱进行考察后发现: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呈现下降趋势;中国农村中间阶层更易向下流动,更易跌入社会的底层,而难以跻身于高收入阶层;受教育年限、年龄等因素对收入流动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政府应在完善劳动力市场、增加教育支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收入流动性,改善收入不平等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资性收入是指农村劳动力受雇于单位或个人,通过提供劳动而得到的货币收入,其来源主要有三:一是在非企业组织中得到的收入,二是在本地企业中得到的收入,三是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根据三项来源比重的差异,可以把改革开放后河南省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在非企业组织中劳动收入为主的阶段、在本地企业劳动收入为主的阶段、外出务工收入为主的阶段,以及在本地企业劳动收入为主的阶段。农民获取工资性收入将越来越取决于农村居民在本地企业劳动得到的收入。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小城镇建设,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拓宽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的渠道,是现阶段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民收入结构变动与收入波动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增收问题一直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在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结构变动与农民收入波动的变化趋势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借鉴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波动贡献的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民收入结构变动与收入波动之间,以及农民收入中各部分收入波动与农民收入波动之间的内在作用关系。研究发现: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且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最主要来源,其次依次为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而目前我国的经济制度等因素对农民收入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农民收入中各部分收入的波动对农民收入的波动均没有明显作用,农民收入波动是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农民财产性、转移性收入的格兰杰原因而不是农民工资性收入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6.
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实践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实施,农民收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如何保证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当前,农村地区存在大量的"沉睡资本",未来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潜力巨大。广东东莞和重庆等先行地区在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方面做了诸多尝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有助于从实践层面探索完善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受到包括收入结构在内的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因此,关于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影响因子的综合定量分析对研究农民收入的结构性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卡雅恒等式(Kaya identity)的拓展,采用对数平均权重迪维西亚分解法(Divisia decomposition method),建立中国农村居民收入解构模型,将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因子进行分解,并计算其影响程度.然后,使用模型计算1999~ 2011年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数据,分析这一时期各因子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变化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最后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基于微观收入数据通过收入转移矩阵建立收入流动性指标,运用有序Probit模型与倾向匹配得分模型(PSM),实证检验了社会保险对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与全面性在收入流动性中发挥着正向激励收入阶层“向上流动”的作用;第二,社会保险的五大分类保险在收入流动性上均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社会保险对收入流动性的提升均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社会保险的全面性对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的提升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企业技术开发》2015,(29):141-142
文章通过分析陕西省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呈逐渐扩大态势及陕西省农村基尼系数的变化轨迹,得出结论: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严重制约了陕西省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我国1978-2003年农村收入及消费的年度数据,分析了经济体剥转变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受经济制度变迁影响,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和收入在这一时期不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呈降低趋势;农村居民的滇费行为对同期收入的敏感度较强,短期政策对农民滇费支出的影响较大,从而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支持是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有效途径;同时,我国农村居民受收入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的理性预期消费行为也进一步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