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近年来电煤价格的持续上涨导致的煤电矛盾反复出现的问题,从我国电煤主要构成中的合同煤和市场煤的价格影响因素出发,分析了2012年电煤价格走势。合同电煤价格主要受国家政策影响,2012年内价格较为稳定;市场电煤的价格则主要取决于市场供需关系等因素,2012年受国内经济增长趋势放缓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市场电煤的价格全年基本稳定,但不排除局部地区受季节等因素影响电煤价格可能波动走高,并就确保电煤稳定供应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1993年进行煤炭价格部分市场化改革,政府为稳定电价设定了国有大型电厂的电煤价格,从而形成了"计划煤"和"市场煤"并存的价格"双轨制",也同时引发了多年来的煤电矛盾,导致各种交易乱象和交易成本。目前随着煤炭市场疲软,电力供应相对宽松,煤电价格体制改革迎来了历史机遇。我国电煤市场仍采用的价格"双轨制",即在价格调控下分为重点合同煤价格和市场煤价格。重点合同煤指的是  相似文献   

3.
我国煤炭价格逐步市场化,电力价格依然由政府管制,导致了“市场煤”和“计划电”之间的矛盾,并成为影响我国电力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分析电煤矛盾的基础上,对湖南省9家统调火电企业进行了调研,从燃料成本、运行维护成本和资金成本等方面分析了电煤矛盾对火电企业成本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我国电煤矛盾的建议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受需求增速放缓、产能建设超前、进口量持续增长等因素影响,持续多年的煤炭供应紧张、特别是长期出现的煤电矛盾问题得到缓解。我国煤炭市场持续呈现市场总量供应相对宽松、电煤供应稳定、价格相对平稳,重点电厂库存长期处于高位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电煤之危     
●电煤问题直接导致发电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生产经营亏损●煤电联动存在五大缺失,使其积极影响大打折扣●电煤之危亟待化解一家名为“太平洋顶峰投资公司”的外资发电企业近期频频见诸报端,该公司CEO罗伯特·安德森称自2004年以来由于电煤价格不断上涨,企业亏损严重,面临进入中  相似文献   

6.
正2012年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决定取消重点合同,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并继续实施并不断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当电煤价格波动幅度超过5%时,以年度为周期,相应调整上网电价。"到目前新政实施正好一周年,煤电联动周期已到。并轨后的电煤价格走势先降后升,那么目前煤电联动政策执行条件是否已经具备?最近煤炭价格回升,又会对政  相似文献   

7.
由于电煤价格急剧攀升,国内各大电厂今年以来普遍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燃煤之急".记者在火电大省山东调查发现,在国家发改委对电煤价格实施临时干预后,电煤供应紧张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煤炭质量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电煤成为影响电力供应的一大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几乎所有的文献都从"市场煤"与"计划电"的体制矛盾入手分析电煤价格持续上涨及发电企业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与相关对策。作者认为,在近年来电煤市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的前提下,电煤市场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与发电企业买方市场集中度有关。本文运用讨价还价模型,分析了买方市场集中度变化即改单一发电企业购煤为发电集团公司统一购煤甚至多家发电集团公司统一购煤对电煤均衡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买方市场集中度能有效降低电煤市场均衡价格。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煤炭生产企业和发电企业稳定发展,保证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本着煤、电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国家计委提出,2000年对全国所有煤炭生产企业供电力企业发电用煤出厂价格(不分计划内外)继续实行政府指导价。电煤指导价格自1月1日起执行。据介绍,2000年电煤指导价仍按1999年指导价政策执行,即以1997年10月份实行结算价格为基础,发电用煤价格超过同质市场煤价的地区,电煤价格不变;低于同质市场煤价的地区,电煤价格每吨最高可上调5元。国家计委指出,无论是国家订货或市场采购的电煤,煤、电生产企…  相似文献   

10.
湖南电煤调运困难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罗日平 《电力技术经济》2008,20(5):11-14,31
针对湖南电煤供应紧张的问题,从湖南煤炭资源储量有限、产量受限、价格不断升高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湖南电煤调运困难的原因。从统筹安全与煤炭供需关系、强化政府调控、推进煤电联营、推进能源多元化战略、降低对电煤的依赖度等方面探讨了使湖南电煤调运不再困难、火电企业不再因煤价上涨而亏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始于2003年的煤电全面紧张形势至今未得到根本缓解,煤电供需矛盾依旧十分突出.随着冬季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煤电之争”还有不断升级的迹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煤炭价格的“双轨制”(于立、刘劲松,2004).煤电之争的焦点就是价格之争.这与我国电煤供应体制有关.由于电价没有放开,我国电煤价格和供应也仍然由国家下达指令性计划,这使得目前电煤存在两种价格--计划价和市场价(其中计划煤占1/3,市场煤占2/3).每年国家发改委都要主持一次煤炭订货会,煤电双方在会上商定来年的电煤合同价,并约定发电企业全年用煤中一定比例由煤炭企业按合同价供应,其余部分则由发电企业到市场上去购买.前者叫“计划”,后者则是“市场”.今年的情况是,电煤的市场价远高于计划价.按不同统计口径,每吨差价在40~100元不等.  相似文献   

12.
我国能源行业的体制性安排,使煤炭市场化程度远远高于电力市场化程度,终端电价不能随市场而变,这种单边市场化体制,造成了因煤炭价格变化所导致的发电企业经营成本的变动无法有效向市场传导。从2012年以来电煤市场与电力市场的博弈中,煤炭供方基本处于市场优势方面,电力企业处于被动地位。  相似文献   

13.
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等方法,对我国电煤的需求波动特征及电煤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电煤需求与国内生产总值、火电发电量、电煤价格和电力价格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火电发电量是电煤的直接引致需求,经济潜在增长是电煤的间接引致需求;国内生产总值、火电发电量、火电价格对电煤需求存在正向影响,而电煤价格对电煤需求则存在负向影响;而煤炭企业集中度与电力企业集中度则反映了煤炭管制与电价管制对于电煤需求的体制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近日发布《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从2013年起实施电煤价格并轨,同时明确了煤电联动的周期和幅度.专家表示,2013年国内电价总体可能维持稳定,企业和居民的用电成本可能不会增加.  相似文献   

15.
透析电煤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以来,随着电煤(即电力发电用煤)价格放开,在我国煤炭、电力企业间对电煤价格到底该怎么涨也持续发生了多次“争议”。由于双方站的角度不同,对价格上涨看法不一,导致了连续两年召开的煤炭订货会延期,甚至合同无法签订———电煤危机频繁出现。对双方的“争议”,一年多来,有关部门做了多次居间协调工作,对确保电煤供应和电力生产起了重要作用,但煤电双方利益关系需要协调的地方还有很多。对此,社会各方的看法也相当不一致。正在召开的2004年电煤订货会结果如何,人们还在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6.
郑坚 《广西电业》2012,(1):10-11
2012年度重点煤合同汇总会日前在昆明结束。截至今年1月4日,2012年合同煤网络汇总已告完成。据初步统计,2012年重点合同汇总量约12亿吨,比国家发改委8.346亿吨的框架量超订约44%。在7.75亿吨的合同电煤的定价上,煤电双方目前未写进最终签订的合同,来自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相关人士的说法是,预计框架范围内的合同煤量价格不会超过发改委此前限定的5%的涨价幅度。值得注意的是,在煤电双方价格博弈之外,煤电双方今年更关心的是铁路运力能否及时配置到位。  相似文献   

17.
魏治俊 《中国电业》2011,(12):30-31
自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在电力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电力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火电企业“计划电”和“市场煤”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受煤价上涨、成本增加,电价过低、煤电联动滞后等因素制约,火电企业呈现普遍亏损趋势。  相似文献   

18.
没出意外,电煤在岁末年初又出问题。 今年的煤电矛盾集中在电煤的供应上,由于产能不足,造成了很多电厂缺煤停机。而糟糕的天气在一定程度上放大或是掩盖了煤电矛盾。横看成岭侧成峰,在于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  相似文献   

19.
纵向结构特性与电煤价格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煤电矛盾始终困扰着相关产业与政府,其实质是未能构建起有效的电煤价格形成机制。本文分析了四种典型纵向结构下的价格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煤电产业链价格机制失效的原因。本文提出了煤电产业链整体规制的观点,并构建了整体规制框架,讨论了电煤基准价格、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之间的关系,以及煤电一体化对电煤价格形成的影响。本文认为,基于现实背景,以电价倒推来确定电煤基准价格并对电煤价格实施区间规制,应可作为近期内解决煤电矛盾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20.
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以来,国家能源重点提出“碳中和、碳达峰”发展目标。我国能源行业现阶段基本情况是主要以煤炭为主,能源结构特征是富煤、贫油、少气。本文研究了煤电产业链市场化改革的发展趋势,提出要提高电煤价格预测的准确程度,加大完善煤电市场价格体制,梳理了煤电之间的关系,保障煤电产业链的可靠性,保证我国能源的安全稳定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