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国有企业正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政企分开,资源配置主体由政府转向市场,企业只能在竞争中获得所需要的资源;二是政府的财政职能正在向公共财政转变,国有企业的发展必须依托资本市场。可见,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现在的资本市场仍然是不完全的资本市场,市场机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应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资本市场,使其更好地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2.
浅析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 从委托代理理论看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必然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在这种代理关系中,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在利益目标、风险态度上并不完全一致,加之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信息的非对称性,经营者很容易为追求自身代理收益而不惜牺牲所有者的利益。因此对经营者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与约束是降低代理成本、维护所有者利益的有效途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与所有者职能联系在一起。伴随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二十年来“放权让利”、“政企分开”等的…  相似文献   

3.
会计委派制是政府部门或企业产权所有者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人员代表政府或企业产权所有者监督国有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的制度。实施国有独资和控股企业(以下统称国有企业)会计委派制,对加强我区国有独资和控股企业财务监督、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本文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区国有企业会计委派制工作的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重构财政体系的思路胡乐亭,左敏一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决定了国家具有社会管理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双重人格”,并相应承担着社会管理和资产管理双重职能。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功能残缺,企业不是独立的微观经济主体,因而不存在政府通...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负债与预算软约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作为所有者的政府、最大债权人的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的状况。试图从这个角度 ,为国有企业高负债型的资本结构提供一个解释。  相似文献   

6.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财政部制定的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十大指标之一。公式为:(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X100%。资本保值增值率等于100%,为资本保值;大于100%,为资本增值。所有者权益由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四个项目中任何一个变动都将引起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变动。稍加分析,至少有两种情形,期末所有者权益增加不能反映真正意义的资本保值增值:〕1.期内投资者追加投资;2.期内接受外来捐赠或资产评估增值导致资本公积增加。]即使在本期内既无投资者追加投入,又无接受捐赠和资产评估事项的情形…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资本结构问题的财务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国有企业既缺乏必要的自我积累能力和意愿,又缺乏必要的偿债意识;在资本市场尚不发达和自有资本不足的情况下,企业经营资金过分依赖银行贷款。当前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已达75%,扣去虚拟资产和坏账损失,实际资产负债率已达83.3%,即国有资本金不足17%。在全国30.2万户国有企业中,1995年资产负债率在100%以上(即资不抵债)的占17%,空壳企业(即损失挂帐大于所有者权益)占20.2%,两者合计占全部国有企业的37.2%。在企业盈利能力低下的条件下,资产负债率过高,不仅不能发挥负债利息的抵税作用,而且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破产成本提高。高负债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还本付息压力,造成国有企业资金缺口较大,资金周转十分困难,生产经营步入困境。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改革无论是“抓大”还是“放小”,都无法回避“资本经营”问题。资本经营与资产经营是不是一回事?国有企业改革如何引入资本经营机制?这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一)对资本经营的认识误区我nl经济工作者对‘债本”概念并不陌生,但在分析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时通常避而不用,却以“资产”或“资金”取而代之,致使目前常常出现混淆资本与资金、资产界限的倾向。此处仅就资本和资产两个概念的区别,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探讨。一是误把资本经营当作资产经营。资产是所有者投入经营的“所有物”;资本是所有者对投入经营“所有物”…  相似文献   

9.
政策信息窗     
我国加紧起革《国有资产法》 全国人大财经委《国有资产法》起草工作小组最近透露,我国《国有资产法》的起草工作正加紧进行,其指导原则是: 一、保证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则。 二、实行政府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的原则。 三、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管理,企业自主经营原则。 四、实行税利分流、分管、分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国有企业负债率迅猛增加,形成高负债资本结构。如何认识、处理这种性质的结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试从企业股东、债权人的角度,对国有企业高负债资本结构的形成作初步分析。企业的资本结构由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构成。对股东来说,当企业预...  相似文献   

11.
王伟 《理财》2001,(2):27-27
具体会计准则《所有者权益》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具体准则)已由财政部下发。   具体准则中将所有者权益定义为“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企业净资产等于企业的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的金额”。 1992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将所有者权益定义为“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具体准则规定的所有者权益包括:( 1)股本或实收资本;( 2)资本公积金,包括超面值缴入股本或资本溢价、…  相似文献   

12.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为了综合、全面评价和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状况,财政部从1995年起采用了新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从投资者的角度设计了主要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完整性和保全性的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并定义:资本保值增值率=100%为资本保值;资本保值增值率大于100%为资本增值。由于这一指标是按年考核,期求所有者权益总额与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之差,不仅包括期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的净利润(即资本增值额),而且还包括期内企业新增加的资本(如投资者为扩大再生产而追加的投资,企…  相似文献   

13.
会计委派制度在西方国家公司的内部管理中应用普遍,是资本所有者保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有效方式,我国的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于1998年引入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4.
资本市场的完善,创新与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症结在于资本市场发展存在缺陷。国有企业改革要想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突破口就在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自身功能的完善和发展,既可以为国有企业开辟新的资金源,降低高负债率;又能通过完善企业的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进而改善融资机构,提高国有企业的绩效;还能通过流动性功能的加强,促进企业产权重组。其核心是构建一个完善、成熟、规范的市场机制,实现资本资源的优化,高效配置,最终从微观的、供给的层面来促进经济增长。为此,需以资源配置为核心,完善资本市场的功能;以创新为动力,推动资本市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浅谈所有者权益的审计□晁秀喜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本核算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四部分。对企业的审计,应把对所有者权益的审计列为重点之一。一、对实收资本的审计实收资本即资本投入,指企业投资人实际投入企业的各种...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不再是一个“黑匣子”或“简单的生产函数”,而是由许多独立要素所有者达成的一个复杂合约。在企业许多独立的要素中,那些投资者投入的要素称为物质资本,而企业家投入的经营能力和智力要素则属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因其形态的易见性而容易理解,但企业家的人力资本及其对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却往往受到忽略。  相似文献   

17.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既是一个宏观层面的课题,又涉及企业微观个体。在这一进程中,作为微观主体和改革对象的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围绕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施产权变革;作为管理宏观经济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政府,其角色和职能也对改革影响深远。本文从政府角色论的发展演变入手,逐一分析市场和政府、企业和政府的相互关系,通过阐述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特殊性和行业特殊性以及股份制改革的重要性,进而指出在其股份制改造过程中,政府应当在制定战略规划改革方案,支持财务重组和产权重组,规范推动公司治理,实施有效监管,创建良好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应有的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8.
管理的重心在于决策,科学的决策又离不开正确、可靠的信息,对于企业单位而言,企业所有者关心的是其投入企业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且要求其实现资本保值增值,会计业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更是成为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各经主管部门的各种信息,更是成为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各级主管部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9.
实行政企分开.建立新型的政企关系.按照政府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权职能分开的原则切断政府同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理顺政府管理职能.改变管理方式.各级政府部门必须依法按章对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不得沿用对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管理办法干预企业的台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一、国有企业约束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性质,企业资产的经营决策权最终来源并受制于外在于企业的资本所有权;其运作法则就是要通过对资本运营全过程及其成果的有效制约和最终控制,保障所有者权益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