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权包括公民个人环境权和国家的环境资源管理权。知道个人环境权的内容、性质、怎样保护个人环境权是关系到公民能否实现自己权利的大事。  相似文献   

2.
公民环境权理论自产生以来便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项新型的基本人权,公民环境权已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和认可。但目前,在中国的宪法、环境法、民法等部门法均没有明确确认公民环境权,造成对公民环境权的保护不力。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权利问题,农民权利问题是一个人权问题,人权问题是一个宪政建设问题。保护农民权利应从宪政的理论框架和制度安排下寻求方案,这就是以宪政的力量抹去错误的农民身份特征,还农民身份以公民身份,切实有效地参与到国家各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去,成为既当家又做主的共和国人民。  相似文献   

4.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政的根本目的和最高宗旨,生存权是人的生命安全和生活保障的权利,最基本的人权。行政救助就是为了保障公民生存权,监督国家与政府履行职责,有效地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社会制度。然而,无救济就无权利,赋予公民权利的社会制度,没有必要的救济手段,权利也只是一纸空文。正确界定行政救助合法性审查范围,规范行政救助司法救济的裁判方式以及执行制度,是保障公民享有行政救助权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国家权力既是个体权利的侵害者,也是个体权利的有效保护者;权利的实现需要国家的积极作为,需要法律制度的支撑。于是社会权利观念诞生。社会权利在古代出现了萌芽,在中世纪得到了长足发展,在近代学者们分析了社会权利的含义及内容,论证了其合理性,在近现代宪法法律对其予以确认。社会权利是一项基本权利,本质是保障公民其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体现的是国家与公民之间最基本的权利义务关系,内容包括社会保障权、劳动权和受教育权等,保护对象主要是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6.
环境权是继公民政治权利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之后的第三代人权,保护环境权是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WTO作为国际法主体,有义务在促进贸易发展的同时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不能一味地追求贸易自由而损害环境权。尽管WTO原则与环境权保护制度之间存在冲突,但由于二者具有相同的价值目标,通过完善WTO制度,可以实现对环境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7.
住房保障权的性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保障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该项权利的实现离不开特定的物质构成要素和社会物质构成要素,不少国家的宪法都将住房保障权加以规定,实现住房保障权具有保障基本人权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住宅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在人权体系中举足轻重。它具有住宅保障权、住宅不可侵犯权和住宅财产权三种含义。这三种权利之间既互相区别又互为依存,统一于适当住宅权这一更高层次的概念。该概念进一步明确了住宅权的内涵,更将住宅权的标准从"居者有其屋"提升到"居者适其屋"的高度。住宅权概念揭示出国家有义务与责任多措并举保障公民住宅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一半权是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而提出的新的权利主张,它分为公民环境权、法人环境权和国家环境权三种,各有其内容。我国应从法律上明确环境权的概念、充实环境权的内容,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权利是它的所有者通过法律、道德、秩序或其他形式而获得的有利地位。实证性权利既包括制度性的经验事物如国家和契约,也包括观念性的现实事物如自由和习惯。由于无论国家还是契约,自由还是习惯.都有其不能脱离先在的权利来谈论的局限,因此,权利的来源往往被追溯到具有逻辑先在性的东西那里。传统自然法理论把自然权利看作是实证权利的前提.现代人权理论则否认有脱离制度安排的抽象权利。从地位而不是从来源出发来理解人权,是现代人权概念区别于传统自然权利概念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1.
公平分配是改革的目标,而公平分配是以权利平等为依据的,如果社会中各方面的权利不平等,则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与地区之间、行业之间、职业之间、级别之间的权利不平等直接对应。整个权利体系,在权利内容上按市场经济、公民社会以及政治国家归类,在权利结构上按归属权和行使权划分,由此发现形式上平等而实质上不平等的权利不对称性。影响权利平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保障权利平等的改革也是综合性的。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关键是从多方面保障权利平等。  相似文献   

12.
公民的基本旅游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在旅游领域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由于对这一权利认识上的模糊,使得旅游界和广大公众难以有效地行使这一权利,旅游领域的许多问题与此密切相关。对"公民基本旅游权利"的概念给以初步的揭示和解读,根据中国宪法公民权的相关规定,从"宪法公民权利"中分离出"公民旅游权",分析了这一基本权利的法律地位和性质,为公众更好地行使这一权利,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为旅游业的改革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道德权利的人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概念是一种权利概念。法律性权利与道德性权利是权利的两种基本形式。人权从根本上说是一种道德性权利。权利具有相对于功利而言的优先性。否定性权利是保护自由的权利,肯定性权利是保障生存的权利。社会契约论提供了关于个人权利范围和界限的合理解释。判断人权实现与否及其程度高低的依据.是看国家是否公平地分配了公民自由和政府权力.妥善处理了这两关系中发生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4.
保障人权是宪法的最终目的,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是每个公民都应享有并受国家保护的人权,农民的权利应受到宪法的平等保护。事实上,一方面由于缺乏健全的违宪审查机制及相应的制度设置,农民的宪法权利无法获得充分保障,另一方面,在宪法及相关法律规定中存在着对农民法律上歧视,农民缺乏平等权利。因此,必须从宪法的角度保护农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环境权是环境保护中公民参与的权利基础和法理依据,通过立法确立公民的环境权并将其具体化是各国惯常做法。我国环境法中关于环境权的的规定不够明确,关于公民参与制度的规定也不够健全,导致环境保护公民参与途径有限、效果不彰。因此,应该对我国环境保护公民参与法律制度加以完善,使这一制度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环境人格利益作为人格的应有内容,是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构成人之所以为人的要素或者条件。它体现了人对环境资源生态价值与精神价值的需求,包括环境物质性人格利益和环境精神性人格利益两个方面。在现行的民法制度无法对环境人格利益提供全面保护的情形下,应当将以环境人格利益为客体的环境人格权独立为一项具体人格权。这不仅是现代人格权的发展趋势,也是环境权私权化的必然要求。与其他具体人格权相比,环境人格权的客体具有特定性。它是一项总括性权利,具体包括生命安全和健康权、清洁空气权、清洁水权、宁静权、眺望权和景致权等。鉴于环境人格权的特殊性,对环境人格权的民法保护也具有保护限度和保护方法上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人权保障乃现代刑事诉讼之灵魂。我国19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虽加大了刑事被害人人权保障的力度,但依然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应赋予刑事被害人较完善的知情权、上诉权等权利,建立司法审查、国家补偿等制度,进一步保障刑事被害人权利。  相似文献   

18.
人格尊严和言论自由是公民重要的权利,两种权利产生冲突的情况下,既要考虑保护公民的隐私及人格尊严,又要保障公民言论自由权的正当行使,尽量取得两种权利的平衡。一方面应当注重言论自由的双重权利属性,一方面需要对言论自由进行合比例限制,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可采取依宪解释的途径对相互冲突的两种权利进行平衡。  相似文献   

19.
政治文明建设离不开社会民众的参与,并需提高公民的权利意识、包括政府官员的责权意识。只有在权 利文化中,政治文明建设才能拓展。  相似文献   

20.
在提倡生态文明的当今时代,民众的环境权利意识不断提高,享有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源、优美的环境等等都在逐渐被权益化。通过法律途径,寻求制度上的保障是人们环境权益受损后的惯常思维。然而,作为环境权益存在基础——环境要素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系统性、变化性等特征,这最终使得环境权益成为人们广泛的、不确定的权利和利益。若使民众环境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必须借助环境标准使之得以量化,这缘于环境标准科技性和法律性的双重特征。为此,在具体内容、制定程序、配套工作以及环保法律规范细化等方面,强化环境标准,量化环境权益,使之具有法律上的可操作性、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