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货币体制:关于人民币汇率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三极化的货币群、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汇率等问题。作者认为在目前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只会导致中国的通货紧缩状况恶化,还会推迟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实现,减少外国直接投资。因此,目前应当保持人民币汇率水平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意味着该种货币的内外部需求都将发生变化,其汇率可能出现一个升值过程。本文结合货币替代模型和资产组合收益率平价模型,建立了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决定模型,主要考察经济基本面因素、不同的可替代资产、套利成本以及风险因素对人民币汇率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人民币汇率均衡水平、失调程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基本处在均衡水平,不存在明显的高估或低估。  相似文献   

3.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有很多,资本流动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具有很大的影响。资本所有者为追逐利润最大化进行博弈,资本总会流向资本收益率高的一国。仅从资本流动考虑,当资本流向我国时.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当资本流向外国时,人民币有贬值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加入WTO、QDII和QFII实施以及人民币汇率机制形成,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文章选取2005~ 2011年上证综指、道琼斯工业指数、美国原油期货价格、美国黄金期货价格和美元与人民币汇率的日收盘价作为研究对象,运用GJR-GARCH模型,研究外围股市、能源、黄金期货和汇率对上证综指日收益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证综合指数收益股价收益率存在不对称现象,但不存在杠杆效应.美国股市和美国原油价格对上海股市存在正向影响,黄金期货收益序列的波动性与上证综指的均值收益负相关,美元/人民币汇率收益与上证综指波动率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改革不断向市场化目标推进,外国直接投资也不断增长.人民币汇率变动如何影响外国直接投资,本文从理论、现实和对策建议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首先阐述汇率变动与外国直接投资的传导机制理论;然后,运用1983~2012年的数据,对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外国直接投资的关系进行现实分析;最后,针对我国汇率传导外国直接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凯思斯的利率平价理论指出,两国利率水平的差异决定了两国汇率变化的水平,通常高利率货币远期贴水,低利率货币远期升水。但是,实际上目前人民币利率与美元利率之间的差异与汇率的变化趋势却刚好与之相反,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同期利率,而人民币却趋于升值。矛盾出现的关键在于我国实行的是人民币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而这种钉住汇率制度制约着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过快使利率市场化在资本跨国流动受到限制的条件下,极有可能影响人民币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2014年一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导致汇率下跌的主要原因:一是受美联储QE退出政策影响,二是国内市场利率走低导致套利热钱流出,三是国内房地产价格走向不明朗,热钱撤离地产业。要预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则需掌握决定汇率走势的三个主要因素:国际收支、通货膨胀率与利率差异。  相似文献   

8.
2006年5月15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首次"破8,"2007年7月3日,中间价报1美元对人民币7.5951元,将7.6元的重要心理关口也顺利突破。由此,关于人民币汇率合理性的评价问题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人民币汇率合理性的评价,关键在于确定作为评价依据的人民币均衡汇率,"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在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确定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模型的构建与运用,可以测算出人民币均衡汇率,并可据此对人民币汇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是符合汇率决定规律的。  相似文献   

9.
2012年4月16日,央行宣布将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0.5%扩大至1%,将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人民币兑美元现汇买卖差价由1%扩大至2%。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适当加大,更加体现人民币以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汇率的机制,顺应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汇率双向波动的因素,并针对汇率双向波动的综合影响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2年4月16日,央行宣布将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0.5%扩大至1%,将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人民币兑美元现汇买卖差价由1%扩大至2%。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适当加大,更加体现人民币以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汇率的机制,顺应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汇率双向波动的因素,并针对汇率双向波动的综合影响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与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不断积累的贸易逆差和美元贬值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不稳定的重要根源。东亚经济体持有的外汇储备越多,就越容易成为美元本位制中的“人质”,一旦美元全线失守,最大的受损者不是美国,而是持有美元资产的外国政府和投资音。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吸引外资以及金融业的冲击值得高度警惕,但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的时机已经来临,政府应该果断地采取措施,从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转变为有管理的低频浮动汇率制度,在汇率政策调整的同时积极推动金融体制和市场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2005年汇改以来尤其是2011年复旦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的走势特点,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波动区间较窄,导致人民币有效汇率大幅升值,盯住一篮子货币能够实现人民币有效汇率的稳定;人民币汇率已经进入均衡汇率区间,2012年人民币有效汇率将保持小幅波动。下一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应该是盯住一篮子货币目标区,并推出以人民币指数为标的的衍生品。  相似文献   

13.
论文利用经典R/S分析法和ARFIMA模型对人民币汇率收益率序列及收益波动率序列的长记忆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收益率及收益波动率均存在长记忆性,且波动率序列的长记忆性特征明显强于收益率序列。  相似文献   

14.
当前人民币汇率主要影响因素 判断人民币汇率走势,必须要考察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实际上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人民币汇率的走势.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汇率与外来直接投资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综合分析了当今外来直接投资理论的最新发展和对发达国家的实证研究结果,并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探讨了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外来直接投资的影响。文章通过对我国对外开放特别是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大国的实证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的所谓“财富效应”只能影响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型外来直接投资,而外商独资型外来直接投资则主要受我国独特的区位优势影响。文章认为,随着入世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扩大,以追求我国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为目的的外商独资型外来直接投资将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16.
从1995年1月20日开始,美元兑西方主要货币大幅度升值,兑日元汇率从1:79.75上升到1998年中期的1:1.147日元,升幅达85%;兑德国马克汇率也从1:1.34上升到1:1.84,升幅达37.3%;兑西方其他国家的货币也不同程度的上扬。在美元兑其他国家货币大幅度升值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则继续保持汇率并轨后稳中趋升的势头,基本稳定在1美元兑8.30元人民币左右;人民币兑其他国家货币又受美元升值的影响呈现升值的状况。那么,人们不仅要问,美元对西方货币汇率的升值以及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有哪些?一、美元升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GARCH模型应用于我国汇率风险的计量,通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日收益率VaR值的实证分析,证明基于GAKCH(1,1)模型得到的VaR值能很好的拟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日收益率,在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中具有应用价值.同时,本研究也可为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以及外汇投资者规避汇率风险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近十年中国美元存款及其结构的变化,探讨了导致这些发展变化的理论和可能的现实原因.利用多元回归模型的分析证实了人民币汇率尤其是名义汇率、拉动经济发展的外商投资和外需是美元存款变化的主要原因;储蓄美元存款的变化对存款美元化演进的贡献大于同期企业美元存款的贡献.根据本文的分析,中国应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已经持续了二年之久,而这种态势还没有缓和的迹象,本文分析了处于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企业对汇率波动的承受能力、经营效益影响、企业对人民币汇率升值与效益的关系.同时提出企业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的升值已成为国际经济和社会舆论的焦点。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政府改革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及汇率调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即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同时宣布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人民币的升值,必将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