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构成社会质量理论的四维度来看,当前乡村可持续发展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乡村环境污染影响了社会质量的经济保障机能;"熟人社会"衰落影响社会凝聚力;乡村社会排斥现象制约了乡村社会的包容性发展;乡村主体参与的局限性阻碍权能的实现。应以提高社会经济保障机能为基础,以加强社会凝聚力建设诚信社会为重点,以减少社会排斥为桥梁,以实现村民增能和赋权为最终目标,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性的善恶问题是思想家们广泛关注和永久争论的话题,至今未达成共识。人的本性是利己的,无所谓善恶。人的善恶是人的社会性和理性的产物。人为满足其私欲,既可能行善又可能作恶。人性是善和恶的统一。法律应建构于人性的善和恶的统一的基础上,成为建设性的社会规范,既达到抑恶的目的,又为人的善行提供制度环境和制度保障,以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会计诚信、失信及相关理论预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会计行为失范和会计信息失真有其厚重的理论渊源和深刻的现实背景,它既与诚信产生的前提--人性善、恶的理论预设有关,又与信用的伦理学基础、经济学性质密切相联,还可以从博弈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有限理性理论和成本理论等角度予以解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机制建设,不仅依赖于全社会信用意识的形成,以及社会道德体系的完善,还在于建立健全社会反信息欺诈的制度体系。其中,以提高信息欺诈成本的方式,对信息供给的诚信进行"逆向定价"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善和恶是人性中的两个基本维度。基于人性恶会导致利己行为,并会为一己之利而损害他人,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法律制度来维护正义。基于人性善会产生利他行为,使得人与人之间友爱和睦,因此,我们崇尚人类的美德品质。本文从人性出发,完整地解读了斯密思想的法律观、道德观和经济观,揭示了斯密心中完美的理想社会和人类自然秩序,阐述了斯密思想对现实社会发展的启迪和意义。文章最后揭示了为保障实现理想社会的三条自然法则:正义的法律作为人的一切行为的外在规范;公正的旁观者作为人的一切行为的内心监督;在平等和自由条件下追求自我利益。  相似文献   

5.
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这种转型要求政府要转变职能,改造作风,进一步构建公共财政体系.  相似文献   

6.
社会信用是社会保障制度良性发展的有效支撑。我国目前的信用现状还不能满足社会保障发展的要求,今后,应加强诚信宣传教育,营造诚信文化环境,加快信用体系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和健全个人信用档案管理制度、完善个人信用档案管理法规体系,普及自动指纹识别技术等,以加强我国社会信用建设,保证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7.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没有信仰的法律退化成了僵死的教条,这是伯尔曼所处时代西方社会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我国当前法治建设中存在着民众法治意识淡薄、法律信仰严重缺失的重要问题,中西法律传统的差异提醒我们,要建构法律信仰必须明确其内涵和偏误、培育法治精神和树立法律权威、转化和融合传统法律文化和道德信仰,而不是...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政府组织的诚信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构建诚信社会,为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和良好的信用环境,已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关键.目前一些地方政府组织的诚信现状不能令人满意,既影响了政府形象,又对社会的诚信建设产生负面影响.建设诚信政府必须转变政府行政观念,加强政府诚信的法律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用问卷法,对65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13个影响亲社会行为因素的选择倾向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大学生对亲社会行为影响因素的选择倾向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对亲社会行为影响因素的选择倾向在陌生人与熟人、紧急与非紧急、公开与非公开这三对情境中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大部分学者认为由于欠缺法律信仰生成的土壤,我国传统社会根本不存在法律信仰。而事实上,我国传统社会是存在法律信仰的。不过在信仰程度、信仰方式上与西方社会不同。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律信仰是一种伦理价值型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1.
人是国家、社会、法律的主体。从人性的角度和历史的层面看,国家、社会和法律是依据人的利益需要的产物,并随人的利益发展而调整。国家、社会和法律的运行,必须有利于人的矛盾的解决、服务于人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社会和法律面临人的利益平等的呼唤,变革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2.
诚信是民事主体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目前,诚信缺失正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大瓶颈,构建切实可行的诚信法律制度已是燃眉之急。从诚信立法的走向、诚信原则的定义入手,探讨诚实信用原则对构建诚实信用法律制度的价值,旨在通过构建诚实信用的价值观在我国建立健全诚实信用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政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居于主导地位,政府自身建设关乎社会管理创新成败。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础,由于社会转型期的特定背景,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加之法律制度不健全,以及政府权力过于强大的事实,导致政府种种失信表现。因此,要从提升政府服务意识,加强法制建设,增强政策执行力,提升公职人员能力等多方面着手,提高政府绩效,从而建设诚信政府,为提升社会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政府诚信法治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政府出现了诚信危机,必须加以救治,法律和制度将成为救治行动的必然选择.但是政府诚信法治化过程又面临着传统官本位思想及地方保护主义等多维困境.解决问题的关键要依靠诚信立法实现政府诚信的法治化,从而推进现代诚信政府的建设,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没有信仰的法律退化成了僵死的教条,这是伯尔曼所处时代西方社会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我国当前法治建设中存在着民众法治意识淡薄、法律信仰严重缺失的重要问题。中西法律传统的差异提醒我们,要建构法律信仰必须明确其内涵和偏误、培育法治精神和树立法律权威、转化和融合传统法律文化和道德信仰,而不是盲从西方社会以弥合法律与宗教之间出现的巨大鸿沟的方式来解决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6.
信仰的独特性在于信仰情感的执著坚信和敬畏敬仰。培育信仰情感,仅靠单纯的学校德育课堂是很难实现的。网络环境下信仰教育需要培育信仰主体的信仰自觉性,发挥德育课堂的终极情感关怀作用,特别是要重视发挥学校校园"微文化"、家庭的"家文化"、社会的"虚拟社区"等组织的信仰传播和信仰情感的精神家园作用,实现信仰教育的合力。  相似文献   

17.
法律和道德是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成果,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也是实现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举措。中国现存的诚信缺失、职业道德缺失、社会公德缺失等不良社会现象,其根源就是当下人们内在社会道德缺失、外在法律缺失。只有将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有机结合,有效实施德治、法治的不同功用,以此强化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机制,才能更好地改进社会的不良现象,提升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内保险市场缺乏诚信的现状,提出"如何构建保险市场诚信制度"的命题.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引出"保险诚信制度是博弈重复进行的、共有信念的和自我维系的系统"的研究视角.在此基础上将传统、文化、社会心理等一些不可观测因素作为嵌入性制度约束条件纳入到保险诚信的重复博弈中.从政府干预经济、产权制度、文化变迁和制度变迁等理论视角出发,提出构建保险诚信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传统的观念与法律的矛盾冲突不断凸显出来.传统的信仰价值体系处于危机之中,而新的信仰价值体系尚未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社会价值系统处于一种断裂的状态,于是产生了许多法、理、情的观念冲突.本文通过对我国法律信仰的现状进行剖析,指出转型社会的断裂、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当前司法因素是影响法律信仰培养的主要因素,并对法律信仰的培养提出几点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论舆论监督在保险诚信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是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之一,经营着以信用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承诺。保险的金融性质、产品特点及其所承担的特有社会责任决定了保险业诚信建设具有特殊意义。而在保险诚信建设中,舆论监督有着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要始终高扬舆论监督的大旗,激浊扬清,扶正怯邪,以促进保险业诚信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