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海峡经济区位居全国八大经济区中游 国家发改委关于中国区域规划的研究中,综合考虑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体系的建设等因素,把全国划分为八大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海峡经济区、大长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区、中部经济区、西南经济区、西北经济区,其中地处沿海的有五个。海峡经济区的范围包括福建全省、台湾地区、浙江的温州、丽水,广东的梅州、潮州、汕头、揭阳市,江西省的抚州、鹰潭、上饶、景德镇市。除了台湾之外,其他基本上与海峡西岸的范围一致。  相似文献   

2.
陈曦 《发展研究》2006,(2):29-31
2004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根据新的形势,对发展战略作了适时调整,制订出台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突出了“发展”、突出了“对台”、突出了“创新”,强调福建的区域定位,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本文重点探讨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法律制度,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强大的法律支持和坚实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3.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共福建省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为全局作出更大贡献。“两个先行区”建设,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为两岸关系发展提供一个全新平台,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赵智杰 《发展研究》2009,(11):12-14
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提出五年来,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正逐渐成为各种市场要素融合聚集、产业集群迅速发展的新兴经济带。改革开放以后,长三角、珠三角创造了区域发展的奇迹,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最快、投资环境最佳的发展区域。客观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运行特点及其与长三角、珠三角之间的差距,对于汲取两地经济发展经验、明确发展思路、迅速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整体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随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先行,环渤海经济区崛起,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我国以区域经济为特色的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形成,地处东南沿海地区的福建,一直在探寻自己在全国发展当中的战略定位。今年两会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议案的提出并获通过,标志着本省正以崭新的面貌迈上新一轮创业的轨道。因而,能否顺应形势统筹内外发展,加强区际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对重建本省比较优势、不断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中央提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福建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福建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福建省委提出了加快建设海峡经济区的战略部署,本省的各级审计机关,要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围绕发展大局,突出审计重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为民、服务建设和谐社会,在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更大地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强 《发展研究》2011,(11):36-40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党推进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创新。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要建设生态优美之区,生态文明建设位居全国前列的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生态省建设为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奠定良好基础。海峡西岸经济区应从积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大推进节能减排力度、继续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健全法律政策体系建设、构建综合考核评价机制等入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上升到国家战略,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如何评价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实施效果,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设计了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发展的总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水泥业为代表,评价和回顾了福建水泥在全国的定位与发展绩效,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添友 《发展研究》2004,(11):42-43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镇、街经济作为本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过程中应当大有作为。目前,本省许多镇、街基础扎实,实力雄厚。以厦门市思明区梧村街道为例:该街道辖区面积仅6.2平方公里,2001—2003年梧村街道三年累计招商注册资金达10.5亿元。至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并选取合理的评价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客观地比较了海西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城市竞争力的差距。文章认为,海西经济区的城市竞争力在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服务、社会事业与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竞争力均远远落后于长三角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为了加快发展,海西经济区应该构建海峡西岸城市群,增强中心城市竞争力;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深化海峡两岸的交流,拓宽对外开放广度深度;加大社会事业的投入,提升科技教育竞争水平。  相似文献   

11.
俞裕兰 《时代经贸》2012,(14):169-169
海峡西岸经济区两化融合现存在缺乏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企业管理体削滞后、企业产品创新能力不强、部分中小企业对信息化认识不足、缺少统一的两化融合标准、缺少复合型人才等问题。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两化融合的发展进程,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两化融合的发展进程应进一步可以采取如下发展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和厦门对台作用的进一步增强、产业布局和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思明区作为福建省综合发展实力位居前列的城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厦门经济特区的中心城区,商贸服务、旅游会展、文化教育三大中心的功能定位凸显,以商务产业链为主导的服务业支撑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13.
闽西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大有可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维力 《发展研究》2004,(11):39-41
一、闽西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的原因。造就和形成了闽西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主客观有利条件,使闽西能够在现有基础上,迅速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并发挥自已独特的应有作用,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4.
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税收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西岸经济区为福建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极好机遇,讨论研究并及时出台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税收政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大战略抉择,明确了福建省发展目标定位,必将推动本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同时也为区域经济提供一个更加开放、更富竞争、更具前景、更有作为的广阔空间和舞台。按照大泉州发展的要求,石狮应当成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泉州湾滨海城市的排头兵。要继续大力实施“四市三海”发展战略。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统揽。以产业建设、城市建设、干  相似文献   

16.
在全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大格局中,借助这一良好的发展平台,积极参与、主动融入,在更大范围、更高起点上,推动龙海市与其它地区的互动协作、优势互补、共进双赢、加快发展,实现速度与效益的有机结合,经济社会的协调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断提升全市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一、必须立足实际,科学定位谋划新发展龙海市要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必须站在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个层次来找准发展定位,更好地对接融入到全省区域发展的大格局中。龙海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定位: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17.
王瑞强 《发展研究》2004,(12):58-60
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给鲤城区带来了新的机遇。鲤城区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对接发展战略,打造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全省重要的电子信息等产业基地,努力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8.
《发展研究》2009,(11):F0003-F0004
近年来,省人口计生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大局出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与时代同行,与发展同步,与群众同心,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创造良好人口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9.
《发展研究》2007,(12):1-1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要认真落实十七大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进一步发挥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构建扩大对外开放平台、推动全国区域合作平台、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平台,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为全局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在开展“四个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卢展工书记代表省委提出了“四个重在”的海西建设实践要领。这是近年来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实践总结,是新阶段做好福建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福建的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各部门必须从推进海西建设的全局高度,深入理解“四个重在”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认真贯彻“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努力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有更大的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