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改革,应突出“统筹协调”和“以人为本”两个关键 人类社会对发展观的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经济发展观,即发展=经济增长。二是综合发展观,即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三是可持续发展观,即发展=今天的发展+明天的发展。四是科学发展观,即发展=今天的发展+明天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人类对发展观认识的最高境界。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深化农村改革的灵魂。其中,特别要贯彻好统筹兼顾和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切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问题、新任务、新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引导企业树立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意识,已成为企业推进管理创新的最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相对于传统的发展观而言,是以人为本为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对中国如何发展、走怎样的发展道路的科学回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必将为人的全面发展创设更为有利的经济社会条件,最大程度的提高人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新的科学发展观,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是以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为基点,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可持续发展为必经阶段,是在深刻总结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发展观的确立,实现了我国经济发展观的质的飞跃,有着及其丰富内涵。全面落实新的科学发展观有助于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高度概括,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中得出的重要结论.我省审计人才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务实奉献作风为重点,以促进廉洁从审为保障,在群众中树立了"团结务实、开拓创新、公正廉洁、勤政高效"的审计形象.然而,在审计工作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轨之际,如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坚持"以人为本",如何实现审计人才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发展观的深刻变革,从物本主义发展观转向人本主义发展观,从唯经济主义发展观转向全面发展观,从自发发展观转向协调发展观,从传统发展观转向可持续发展观,是当代发展观变革的主要  相似文献   

7.
安文  戴叶 《质量春秋》2005,(5):22-27
《管子》富民、崇法、重教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观,“一体之治”的协调发展观,“用非有”的开放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人与天调”的可持续发展等构成了2000多年前朴素的科学发展观,不仅不是导致“单纯GDP增长”观的“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而且还是当代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的理论渊源之一,至今对我们领会贯彻科学发展观仍有针对性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以人为本--服务业发展的引擎与指引 我国的发展观已从单纯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过渡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托达罗指出,"要理解发展的'内在'含义,起码要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或核心价值作为概念基础和实际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9.
实施科学的发展观,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重点是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本质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前提和可靠保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最终目的。劳动保障事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以人为本理念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实施科学的发展观为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注入无限活力。  相似文献   

10.
<正>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每个团干部应该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企业共青团践行科学发展观,核心要求就是要始终坚持以青年为本,代表青  相似文献   

11.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绿色GDP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就要求对传统的以GDP为核心指标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相应的修改,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新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能够科学合理地衡量可持续发展程度.文章分析了传统GDP的局限性,提出绿色GDP的概念,并为我国推行绿色GDP核算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提高审计监督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耘农 《中国审计》2004,(21):74-75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审计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监督部门,必须把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措施作为自身的根本任务,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今后的审计工作,不断开拓、不断创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到审计实践中去,努力提高审计监督质量和水平。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更新审计工作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会带来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其组合的方式,也是发展观的具体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已…  相似文献   

14.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树立审计免疫理念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党在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和行动指南。为此,我们审计机关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不断创新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功能。即审计既要当好经济卫士,更要发挥审计监督、预防、警示和抵御作用,当好“保健医生”。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是我们建党和执政以来在国家发展观上的历史性突破。“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说,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它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一脉相承的。当前,人们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过程中,注意力放在纠正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倾向,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而忽视资源、生态和效率的倾向,谈到人的发展时,…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要用这个发展观来看待和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政策调整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杨军 《活力》2012,(18):64-64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武警部队审计工作应对新形势、新任务,实现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的转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勇于开拓创新,永葆武警审计活力。  相似文献   

19.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党理论的重大贡献.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会计学研究新思维: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矛盾观和发展观等重要哲学内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现代会计学研究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