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两工”是指村合作经济组织无偿向农民摊派的“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规定:义务工主要用于防讯、义务植树、公路建勤、修缮校舍等;劳动积累工主要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植树造林。从本质上讲,“两工”同向农民提取的村提留、乡统筹一样,都是向农民的无偿索求,只不过其表现形式和用途不同罢了。现行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将村提留、乡统筹作为“提留统筹收入”纳入账内核算,而将“两工”摒除在账外,只要求当“两工”投入形成固定资产时,才将其计入“公积金”。笔者认为,将“两工”核算摒于账外有所不…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积累工”和“劳动义务工”(以下简称两工)是增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共积累和改善公益事业的重要的投工形式。现结合农村用工的具体情况,对两工的帐务处理方法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核算农村两工的会计帐户国务院颁布的《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对农村两工的使用范围做出了明确规定:“劳动积累工,主要用于农田基本建设和植树造林”。所以可直接通过“公积金”、“投资基金”、“固定资产”等帐户核算。对  相似文献   

3.
根据《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之规定,农村劳动力每年必须承担一定数量的劳动积累工和农村义务工(以下简称“两工”),并以出工为主。实际  相似文献   

4.
劳动积累工是依法由农民承担的一项主要劳务,主要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植树造林。它的提取、使用、管理一方面涉及农民负担问题;另一方面,又涉及农业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问题,因此用足用好劳动积累工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从1990年开始,泰和县...  相似文献   

5.
农民承担的农村义务工,劳动积累工(简称“两工”)是农民负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少地方“两工”中的以资代劳资金超过了农民承担的村提留,乡统筹费总额,且有的地方借种种理由,在劳务负担分解中,违背政策规定,图工作省事,简单地按入,按田或按人田各半的方法进行分解计算到户,使一些人口多,田地多或是老弱病残和小孩都承担着农村“两工”任务,而一些年富力强的劳动力却没有承担相应的农村两工义务,这种劳务负担分解方法引起农民不满,给农村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笔者认为,在农民承担劳务负担分解中,必须把握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对村“两工“的管理,做到用工有计划,分摊合理,手续严格,结算及时,山东省即墨市采取如下措施,收到了显著效果。一、“两工“管理的有关规定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是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农业基本建设和兴办公益事业时,按照有关规定向村民无偿调用的劳动用工,简称为“两工“。它主要有以下三项规定:1.“两工”的负担范围及计算方法。凡户口在农村,具有劳动能力,且年满18~55周岁的男性公民和年满18~45周岁的女性公民,除按规定减免者外,每年都应承担5~10个义务工和10~15个劳动积累工。村民出工统一按“工票…  相似文献   

7.
“两工管理亟待规范卢光元“两工”即积累工和义务工,是农村劳动力应承担的劳务负担。加强“两工”管理是执行国务院《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管好劳务用工、减轻农民负担的需要。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两工”管理存在一些极不规范的问题,亟待引起注...  相似文献   

8.
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是村合作经济组织为进行农业基本建设和兴办公益事业 ,按照有关规定向农民无偿调用的劳动用工 ,简称“两工”。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公民 ,每年向村集体投入一定数量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 ,是应尽的义务。近几年来 ,农村“两工”的管理相对薄弱 ,工票管理混乱 ,村集体与农户“两工”结算不及时 ,导致不少村对年内“两工”的使用情况及结欠情况不清楚 ,也因此而引起村民对村干部的不满。为切实解决“两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近几年的工作中 ,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收到了明显效果。一、年初编制用工计划每年初 ,各村要根…  相似文献   

9.
“两工”管理是农民负担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国务院发布的《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农村义务工每年劳平5—10个,劳动积累工每年劳平10—20个,并对“两工”使用范围、计划、安排、减免原则等作了详细规定。但是,一些地方由于对“两工”管理不重视...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营管理》2006,(4):32-33
本刊讯据农业部对100个县、600个村、3000个农户、13024人的监测统计,2005年农民承担的农业税和“两工”大幅度减轻。但减负的基础并不牢固,农村“三乱”出现反弹苗头。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中,要坚持不懈地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一、农民承担的农业税和“两工”明显减轻,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和劳务有所增长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减免农业税等政策,2005年缴纳农业税及附加的农户数仅为上年的十分之一左右,亩均支付农业税及附加也只有上年的一半。大部分省份取消了原来由农民承担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2005年还承担“两工…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平顺县狠抓农民承担的“义务工”、“积累工”劳务负担的监督管理,有效地减轻了农民负担,他们的具体做法是:(一)坚持民主制定用工方案。一是每年初各村要根据实际需要实事求是地确定工程项目和用工数额,如修路、修缮校舍、植树造林、公路养护、农田建设等,逐项计算出用工量,依用工量计算出投工数,不得超过规定限额,编制出用工方案,方案要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二是确认标准劳动力。依据年龄变化,各村年初确认标准劳动力。凡有本村户口、有劳动能力、18—60周岁男劳力和18—55周岁的女劳力每年都应承担“两工”。按规定减免者除外。…  相似文献   

12.
当前 ,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 ,有很多村集体经济发展迅速 ,实力不断壮大 ,有的村便为群众垫支各种税费。国务院《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规定 :农民承担的费用和劳务 ,是指农民除缴纳税金 ,完成国家农产品定购任务外 ,依照法律、法规所承担的村提留、乡统筹费、劳务(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以及其他费用。向国家缴纳税金 ,完成国家农产品定购任务 ,承担前款规定的各项费用和劳务是农民应尽的义务。在这个范围内的农民负担都是合法的 ,农民应积极缴纳。但是 ,在一些乡村 ,在向农民收取税费上出现了两个极端 ,一是该收的不收 ,本应由农…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营管理》2004,(8):46-46
本刊讯从今年起,浙江省将全面取消在农村已延续20多年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成为全国首批全面取消农村“两工”的省份之一。从2002年起,浙江省就决定用两年时间取消统一规定的“两工”,以减轻农民的劳务负担,防止强行以资代劳。2002年每个农村劳动力不超过8个,2003年不超过4个,  相似文献   

14.
管理农村“两工”的思考刘光明管理好农村“两工”(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对巩固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但目前“两工”管理上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引起注意。一是分摊缺少计划性,不平衡性较大。有的摊派用工过多,加...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91年12月7日国务院制定的《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农民应当承担的费用和劳务是指:农民除缴纳农业税金,完成国家农产品定购任务外;依照法律法规所承担的村(包括村民小组)提留、乡(包括镇)统筹费、劳务(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以及其他费用。 另据条例规定,农民承担费用的标准为:农民直接向集体经济组织缴纳的村提留、乡统筹费的标准是以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农村各地在“两工”管理方面做了大量而富有成效的工作,但在一些地方仍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   1.“两工”负担方法不当。由于农村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在“两工”的负担方法上,除一部分按国家规定以劳出工外,还有不少地方统一以资代劳。实行以资代劳的地方,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以资代劳超过国家规定。《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中规定,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以出劳为主,本人要求以资代劳的,须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批准。而农村中一些地方不是坚持“农民自愿、集体批准”的原则搞以资代劳,而…  相似文献   

17.
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关系到每个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如何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节约、高效、合理使用农村的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是我们农村工作的同志所必须研究的问题之一。目前农村劳务用工存在着浪费、效益低、使用不合理、管理混乱等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农村调查中发现,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一些村或是为了化解村债,或是为了解决、提高村干部报酬,或是为了解决奖金来源和来人招待等资金不足问题,便打起过渡期农村“两工”(即劳动积累工和农村义务工)的主意,把工当钱来用,并有突击滥用“两工”之嫌。或是利用年初经过有“权”部门批准  相似文献   

19.
河杂工是农村劳动积累工、义务工的统称,主要应用于防汛抗灾、植树造林、修桥补路等公益性事业。在许多人看来,河杂工是一笔不值得关注的“小帐”,可是江苏省射阳县六垛乡党委、乡政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算了三笔账: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日前宣布,从今年起全面取消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今后,除遇到特大洪涝、抢险、抗旱等紧急任务,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临时动用农村劳动力外,跨乡、跨村的各项事业建设不得再无偿动用农村劳动力,不得再向农民摊派劳务。村内兴办公益事业确需农民出工的,应严格按照“一事一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