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一、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矛盾与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还是解决当前农村社会发展滞后所面临的若干矛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起点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  相似文献   

4.
分配与生产是相互依赖的关系,而社会保障能够在维持生产效率的同时,实现对收入分配的合理调节.因此,应用理性与发展的观念来评判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的关系,在互促与互制中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日趋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度是一个定量描述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指标。本文利用安徽省2006年度环境与经济发展数据,得出了安徽省17个城市的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度,从结果可以看出,安徽省各城市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状况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各市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经济差异上,因此,要平衡各市之间的发展,关键还是要加强各市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相符现成、互相促进。金融危机的产生对经济发展有着诸多负面的影响,间接的影响着社会保障。如何正确的理解中国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社会保障的影响,找出金融危机、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三者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对金融危机发生后采取有效地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政府加大了对城市社会保障的投入,更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辽宁在建立与完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进程中,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已经逐步建立与完善,但是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相对滞后,不利于深化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不利于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具有内在的相互关系。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社会保障一旦建立,不仅发挥了社会安全网、稳定器的保障功能,而且一直在发挥着经济加速器、推动器的作用。正因如此,绝大多数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注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伦理形态,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目标。根据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构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法对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算,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秦皇岛市2002~2011年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纵向的动态对比分析,得出秦皇岛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度呈现初级协调发展——中等协调发展——良好协调发展,且经济发展水平始终滞后于环境发展水平的演化轨迹。  相似文献   

10.
区域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机制是我国社会以及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加大对区域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协调发展机制的管理以及研究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就区域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发展中现存的问题入手分析,着重探讨如何继续推动区域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机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鄂州市在不断探索中建立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最低生活保障等四个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覆盖面、资金规模、保障水平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广大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分享到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的支持,随着经济发展给环境的破坏程度逐渐加深,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话题已经引起全球范围内关注。本文从环境危害的根源入手,提出解决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是消除技术进步非对称性,并从技术和经济角度对其进行了可行性的分析,最后根据理论分析,提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企业经济》2013,(8):139-142
经济带和都市圈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人力资源与经济是否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性问题。论文采用了理论与实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现状,构建了人力资源与经济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人力资源与经济协调度进行评价研究,为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人力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依据,对于实现辽宁沿海经济带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深刻认识加强社保资金审计的重要性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与经济发展水平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由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住房保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构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作用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在谈到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时,有人认为,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政策,是对经济政策的补充,社会保障的实施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甚至有人认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应着重强调经济发展,搞社会  相似文献   

16.
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分析贵阳市城市化与经济发展间的协调性,结果表明贵阳市城市化水平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呈现不协调状况.在深入剖析了导致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基础上,提出推进贵阳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苏策 《企业经济》2022,(11):82-93
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本文选取我国29个省份2011—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并且对第二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影响程度远大于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影响程度。分区域来看,在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第一和第三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第二产业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通过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发现,第二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数字经济的发展会逐步增强这种外溢效应。最后,根据上述结论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供应链管理、消除区域间壁垒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障水平是反映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不仅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推动经济良性发展。本文在分析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现状的基础上,计算出其与社会保障适度水平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游城市群行政、产业、基础设施等的协调发展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基础,在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包含了更广泛的含义。首先分析了城市集群经济增长与协调发展的内在统一,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经济的未来发展就是要促进区域内的协调发展,接下来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成就,以及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现状和不足,最后针对性提出了组建区域合作委员会、建立区域产业协作分工体系、加强功能区规划、全区域生态协调发展规划、政府规划与民间参与的协调以及三省人才交流机制等对策,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永恒的主题,与之相随的另一面则是地区差距这一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难题。控制区域差距扩大、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主要来自在市场机制作用基础上政府政策的选择。区域财税金融政策是针对市场机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失灵领域进行调节与引导,优先发展具有优势的地区,刺激和帮助落后地区快速发展。文章通过述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战略布局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效应,研究评价财税金融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