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浮于表面,难于深入,表现在企业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兴趣不高、学生沦为企业利用其劳动力挣钱的工具、校企合作有与人才培养工作脱钩的现象,人才培养工作有反校企合作倾向。原因在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前瞻性和企业追求眼前利益之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泛社会性和企业发展的个体性之间、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内在要求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化解策略是高职院校要实施高级现代学徒制改革,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努力提升自身的科研实力。  相似文献   

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具有社会性、差异性和综合性等主要特征。校企合作作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之一,在改进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化发展,通过系统的教学管理改革,走出一条教学质量管理的新路。  相似文献   

3.
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发展高职教育、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率的必然选择,同时也对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结合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的实践探索,就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及其教学管理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过程中,促进校企合作的逐步深化,能夯实学校和企业同步办学的基础,使育人工作高效化开展。本文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发展困境入手,在深度探究的基础上重点针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创新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旨在能够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及时解决发展困境,构建比较完善的办学体系和育人体系,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系统贯彻落实,支撑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促使我国人才培养工作能呈现出创新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加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是高职院校深化改革的重点。新形势下企业改革发展速度加快,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同时对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以及具体实践提出了全新挑战。文章立足鲲鹏产业学院建设背景,探索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提升产教融合效果,通过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打造产教融合品牌,推动鲲鹏产业生态系统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6.
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技术技能人力资源开发,离不开校企合作。当前,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改革发展能否突破的重要瓶颈。据统计,高职院校开设最多的前四个专业都属于财经商贸大类,财经商贸类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效果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是,现阶段该类专业校企合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高职财经商贸类专业竞争激烈,合作企业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校企合作鱼龙混杂,人才培养和需求难对接;校企合作不规范,影响学院长远发展;校企合作缺乏监督,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对此,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调动合作企业的积极性;高职院校需要紧跟政策导向,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企业应建立校企合作审批制度,健全校企合作机制;社会层面应完善校企合作过程考核监督环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而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离不开高职院校的发展建设。论文主要分析校企合作的展开形式,阐述校企合作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分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此探析如何提高校企模式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办学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问题、校企合作办学问题和校企深度融合问题三个方面分析讨论了校企合作办学研究现状问题,从而进一步展示出校企合作办学和校企深度融合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7,(31):202-203
本文结合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行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改革实践,通过对校校企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探索,分析实证了多赢机制是深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前研究国内外专门职业教育援助的校企协同模式的文献较少,研究的重点主要为职业教育校企协同模式的研究,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已取得显著成效,高职院校逐渐成为推动我国教育国际化、教育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其中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渠道,是将职业教育融入社会发展过程的必然手段,同时也是缩短高职课堂教学与社会发展差距的重要举措。然而伴随校企合作模式在高职教育领域中的发展,相关教育问题日渐突出,已然制约了高职院校健康发展及人才培养的步伐。因此,我们需要校企合作教育的基本理论与主要模式,探析校企合作的教育现状,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校企合作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高等院校和企业合作,可以把市场与社会就业当作人才培养方向的运行模式,共同培养人才。该模式的核心就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这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完善模式和创新机制。基于此,重点分析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1.
翁嘉晨 《价值工程》2013,(36):273-275
校企合作是近年来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熟练专业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双赢模式。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式就是校企合作,但目前校企合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为推动校企合作有效开展,社会各方应努力营造校企合作的良好环境,高职院校更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技术开发》2015,(32):44-45
校企合作是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我校与企业建立培训合作委员会的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联手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及培训体系建设,为企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使校企双方深度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提高高职院校在企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彭文静 《价值工程》2011,30(31):211-213
中国近20年的高职教育改革实践已充分证明,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已成为拓展高职院校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而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方面则出现合作主体双方收益成本不对等的问题。本文借用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来分析比较校企合作主体双方各自的期望利益与交易成本,并据此提出降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交易成本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田素美  王绍维 《秘书》2011,(6):10-1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存在的问题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强调,高职教育要积极试行订单培养,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在"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上困难重重,阻碍很多。  相似文献   

15.
胡艳 《中外企业家》2014,(1):230-23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但仍然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中观、微观层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但在目前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中,还存在着深层次合作少、校企合作管理协调性差、校企合作冷热不均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校企合作难以深入的原因,提出了构建"四位一体五对接"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校企合作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保证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校企一体化普遍存在的现象,介绍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做法以及所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在高职院校推行校企合作模式的学徒制教育是对国家号召的响应,我国高职院校实施学徒制的基础较好,一是高职院校的"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更好地确定了学徒制的人才选取标准。二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达到就业标准。三是传统高职院校育人模式中,就已经与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合作关系,这为高职院校构建校企合作模式的学徒制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文章就高职院校应该在上述三个基础上还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模式的高职院校学徒制模式,提出政府部门要做好高职院校学徒制创新的政策保障工作,学校、企业等多方要协调好学徒制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协同完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学徒制模式,以期培育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现代学徒。  相似文献   

19.
<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一直对高职教育十分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内各个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现如今各高职院校普遍采取一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即主要探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路径,以期为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并从与时俱进、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标准,注重开发、制定校企特色课程体系和加强实践,搭建创新创业实训平台三个方面入手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提出针对性、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要想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就必须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本文主要研究了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具体实施方案,以期为高职人才培养提供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