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     
克莱斯勒、菲亚特双料CEO马尔乔内: 马尔乔内对中国汽车进入巴西市场深感忧虑.称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在对巴西其它汽车制造商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2.
《商务周刊》2009,(14):82-85
旧霸主的衰落往往伴随着新势力的崛起。生在意大利长于加拿大的菲亚特CEO马尔乔内虽未沉湎于罗马帝国曾有的强盛,但毫无疑问,他的确觊觎着后通用汽车时代势力范围的重新划分。随着菲亚特收购克莱斯勒尘埃落定,他梦想的图景正在变得更为清晰。  相似文献   

3.
声音     
《中国汽车市场》2011,(29):29-29
克菜斯勒.菲亚特联合CEo马尔乔内:全球汽车行业面临的下一个巨大挑战将来自中国。当中国停址在国内市场的角力.认识到外面还有全球市场,并开始用最廉价的产品攻入欧洲和北美市场时,会发生什么7我们需要有竞争力。克莱斯勒及其他所有汽车制造商都必须继续削减成本。  相似文献   

4.
声音     
克菜斯勒.菲亚特联合CEo马尔乔内:全球汽车行业面临的下一个巨大挑战将来自中国。当中国停址在国内市场的角力.认识到外面还有全球市场,并开始用最廉价的产品攻入欧洲和北美市场时,会发生什么7我们需要有竞争力。克莱斯勒及其他所有汽车制造商都必须继续削减成本。  相似文献   

5.
声音     
菲亚特CEO马尔乔内: 未来,菲亚特将拿玛莎拉蒂与豪华车保时捷、宾利展开竞争。由于玛莎拉蒂的DNA天生适于这场战斗.我们会大力投资它。玛莎拉蒂才是菲亚特制衡保时捷和宾利的“利器”。法拉利不会主动与保时捷、宾利竞争.而会另辟战场。  相似文献   

6.
1月4日,菲亚特集团CEO塞尔吉奥·马尔乔内(Sergio Marchionne)称,菲亚特将增持克菜斯勒股份至50%以上。消息一出如投石入水,再次激起了国外各媒体对菲亚特和克莱斯勒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身为美国三大汽车巨头之一的克莱斯勒于4月30日宣布,将通过破产保护这一途径,联手菲亚特在30-60天内共同创建一家新公司。不过,克莱斯勒中国方面表示,北美以外的业务运营不在克莱斯勒此次申请破产保护之列,中国市场将不受影响。尽管如此,大部分消费者对此仍然存有疑虑。为此,记者采访了多家克莱斯勒的经销商,给了消费者放心的答案。  相似文献   

8.
源于南京菲亚特惨淡的销售业绩,菲亚特在中国另觅合作伙伴的意图很早就表现出来。从今年年初开始,在奇瑞与克莱斯勒的合作谈判进入攻坚阶段的时候,有关奇瑞与菲亚特高层秘密会晤的消息就传播开来。  相似文献   

9.
《中国汽车市场》2011,(17):22-22
2008年底金融危机爆发,美国财政部为挽救克莱斯勒投资125亿美元成为其股东。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和汽车业逐渐恢复盈利并开始偿还政府救助金,克莱斯勒终于在3年后还清了美国政府的贷款。2011年6月3日,美国财政部发布声明.宣布将其在克莱斯勒公司剩余的60%股份出售给菲亚特汽车公司。这标志着美国政府彻底从克莱斯勒的救助计划中退出。清偿债务后,克莱斯勒获得了重新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几乎是在一夜之问,菲亚特让世人刮目相看。在CEO塞尔吉奥·马尔基翁内的带领下,菲亚特成为了克莱斯勒的“守护天使”.将这家曾经的美国汽车巨头的生死系于己身:现在.他们又向通用伸出了橄榄枝,计划收购通用的欧洲业务和拉美业务。根据马尔基翁内的计划,菲亚特将打造一个年产量近600万辆的汽车巨头.完全颠覆全球汽车业版图……  相似文献   

11.
2007年8月16日,奇瑞第100万辆车下线。在这之前,奇瑞与菲亚特、克莱斯勒签订了以自主品牌和代工交叉形式的海外市场合作协议,奇瑞提供给克莱斯勒皮卡、SUV、小型车等7款车型,还将参与克莱斯勒未来车型的设计,而奇瑞的自主品牌车也会在克莱斯勒强大的销售网络中进行铺货销售。奇瑞如此动作,显然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技术换市场"的合作方式,而在此次的谈判中,中方显得底气十足,从当初弱势的协商角色变  相似文献   

12.
一个零部件的缺失,整个汽车的生产和销售都将按下暂停键。从湖北武汉扇起的"蝴蝶翅膀",正传导到全球汽车产业链上。近期现代、雷诺三星、日产、菲亚特克莱斯勒(FCA)等跨国车企,已经相继停产的消息,很大程度上在于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中断。  相似文献   

13.
2009年4月30日,克莱斯勒有限责任公司及其全资拥有的24个美国境内分支机构根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向美国纽约南区破产法院自愿申请进入破产保护程序。然而,克莱斯勒破产及其与菲亚特并购重组、工厂临时停产的消息,并没有让国内的汽车经销商们发愁。经销商们纷纷表示.车子如果断货.那么谁手中留有现车.谁就能主宰市场价格。  相似文献   

14.
如果奇瑞知道了菲亚特已经把阿尔法·罗密欧166平台卖给了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会不会不高兴呢?毕竟奇瑞董事长尹同耀曾经很希望能与菲亚特共同参与阿尔法·罗密欧最新平台车型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周洁 《中国市场》2009,(24):34-35
当克莱斯勒汽车走到今天这一步,我们反问—难道十年前已经呼喊出"完美风暴的预言"克莱斯勒汽车没想到会有今天的命运?克莱斯勒的遭遇,给老对手通用汽车进展缓慢的重组揭开序幕。奥巴马政府给通用的最后期限是6月1日。而由于克莱斯勒和通用延长的停产期而引发的重要供应商破产,目前唯一尚可自保的福特汽车公司可能前途多舛。而在这些命运沉浮中,我们看到—并购重组是鸦片或者是摇头丸。初吸时或许可以提神,但吸多了则无益于身体健康。或许这一次菲亚特汽车成为一个例外,因为美国汽车业已经到了这一步,许多沉痼已经得以解除。比如说居高不下的劳工成本。  相似文献   

16.
不到20年工夫风水轮转,这究竟是因为克莱斯勒衰败得太快,还是一汽崛起得太快? 2月14日,世界汽车巨头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董事长迪特尔·蔡澈与克莱斯勒集团CEO托马斯·拉索达公布了他们的重组计划,计划包括将在美国和加拿大裁减13000个工作岗位,最终关闭一个工厂,并减少另外两个工厂的生产线。  相似文献   

17.
鲁杰罗 《商务周刊》2009,(13):73-73
近来,全球汽车厂商面临着惨淡的前景,汽车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0%--40%。在利润下滑的警告声中,各厂商竞相努力采取措施降低成本。一些国际车厂正在濒临倒闭,另一些则在向政府申请巨额援助,这将使行业中掀起一番兼并浪潮,大多数专家的共识是,未来市场上全球汽车制造商的数量将不会超过10家。最近菲亚特与克莱斯勒之间达成的协议可以被看作是此断言的佐证。  相似文献   

18.
《新财富》2009,(11):94-97
并购潮将再次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在美国三大汽车巨头遭受重创的2008年,全球各大厂商纷纷扩张,谋求新一轮版图重构。 欧洲车商被认为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受益者,频繁的并购显示其意欲领导全球汽车业的野心。2003年步人升轨的菲亚特,合并克莱斯勒后跃居全球第六大汽车制造商,凭借其在节能技术上的提前布局,在新一轮产业重组中占据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19.
丘文敏 《大经贸》2008,(6):38-40
汽车制造业常常因某些领军人物而著名,这些领导者往往有着无比的自负和强烈的个性。从福特汽车公司的亨利·福特二世到菲亚特汽车公司的乔万尼·阿涅利,再从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李·艾科卡到通用汽车的二号人物鲍勃·鲁兹,他们在20世纪的后50年里,共同驾驭世界汽车工业向前行驶。  相似文献   

20.
人事     
《商界名家》2005,(1):7-8
郑海泉成为汇丰银行首任华人主席,澳最大上市公司CEO提前下课,孙勇黯然离职南京菲亚特,太平姊妹上任两新董事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