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三维品牌     
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和自主品牌的建设是两个关键。可是.品牌建设是企业现实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许多企业有心(强烈的意愿)去打造一个百年品牌.有力(足够的资金)去进行品牌推广.不过.并没有形成多少本真品牌.不少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投资不菲却收获不多.不少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追求“短平快”而致使品牌“昙花一现”.不少企业想打造百年品牌却不知如何切入.这些足以说明我们企业在建设品牌方面还有许多本源性的问题没有真正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刘凤军 《中国广告》2005,(8):177-177
经过多年的市场磨砺.中国企业的品牌观念已经快速建立起来.品牌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也已为绝大多数企业所接受.“名牌”已经开始向“品牌”演化.品牌的作用已经成为大众消费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财富》2005,(5):94-94
什么“创造知名品牌是自欺欺人”,“为卖掉产品,把树立品牌的机会抛掉了”,“只控制产品成本.忽视品牌成本,价值从何而来”“产品好不见得品牌好”之类……  相似文献   

4.
由世界品牌实验室、世界经理人周刊和蒙代尔杂志主办的“世界经理人年会”.于2006年12月21日在香港隆重举行。会上颁布了2006年度“中国经济年度风云人物”以及“中国品牌年度大奖”、“金融年度大奖”等奖项。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发挥其“中国第一动力品牌”的实力.获得“中国品牌年度大奖”(内燃机NO.1)。该奖项每个行业只评出一名。玉柴可谓实至名归。同时,玉柴集团的灵魂人物晏平董事长荣膺“蒙代尔世界经理人成就奖暨中国经济年度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5.
《中国广告》2006,(2):40-40
在《中国广告》杂志创刊25周年的日子里,作为“中国广告论坛”这一著名会务品牌的延伸.“中国广告与品牌大会”将于2006年3月在上海召开。本次大会以“见证历史.把握未来”为主题.深入挖掘中国广告25年的历史积淀.研讨并展望中国广告与品牌的前景与未来。  相似文献   

6.
莫响 《糖烟酒周刊》2004,(44):i006-i008
“一‘牌’之隔.生死不同”是“百牌号”最鲜明的写照:凡是未上榜的品牌一定是消亡的品牌。凡是已经上榜的品牌一定就是发展的品牌;但发展是有时间要求的.现实是残酷的。“百牌号”就像传说中的“生死簿”一样,所不同的是,“生死簿”是对“生”和“死”的全面限定:该生则生.当死则死.而“百牌号”则是关于“死”的单方限定:未列其中者死:位列其中者现在不会死.但有的将来也会死。  相似文献   

7.
图表     
《成功营销》2011,(11):18-18
全球最开心品牌榜 最爱苹果 美国知名财经杂志《福布斯》近日推出了一项有趣的榜单:“全球最开心品牌榜”。顾名思义.实际上也就是那些最得消费者欢心的品牌。上榜的品牌涉及“衣食住行”——除了苹果公司当之无愧地排名第一之外.还有服饰品牌、餐饮品牌等等。  相似文献   

8.
杨晓雯  魏劭农 《中国广告》2013,(12):127-131
清末民初西方的重要学科随着留学热潮被引入中国.上海以”海纳百川“之胸怀.孕育着品牌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公众开始在大众传播的导向下.有意识地进行消费与品牌认知。由于上海华洋共处的城市特征.接触西方商业文化后.市场对低技术产品的需求.使得上海具有形成轻工业品牌的先天优势。“杏花楼“、“双妹“等基于传统背景.结合适应时代的经营理念和宣传方式;”美华利”、”精益”等沿袭西方技术.从技术引入到自主生产。  相似文献   

9.
王冬 《商场现代化》2005,(12):264-26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形成,城市品牌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城市品牌已逐渐成为一个城市竞争力的外在体现。各地城市纷纷根据自身历史.人文.经济.自然等方面的特性推出各具风格的城市品牌建设目标,如珠海将其城市品牌定位为“浪漫之城”,成都则将其城市品牌定位为“休闲之都”;而山东潍坊则历时十余年着力打造出“国际风筝之都”的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10.
福建才子集团.原名为福建莆田制衣厂.1988年成立初期为北京大华衬衫厂做加工.生产“天坛”、“绅士”、“文人”等品牌的衬衣.因无自己的品牌。利润微薄。但作为OEM厂商积累了技术和人才。1991年开发出自己的品牌——才子牌衬衣。在创业初期公司拥有庞大的销售队伍.销售人员具  相似文献   

11.
品牌是竞争的利器.但是新创品牌怎么办?福来总结了一条品牌创建和发展的成功规律,这就是“品牌功效化”和“功效品牌化”!  相似文献   

12.
孙培毅 《新商刊》2000,(7):44-45
当今世界.市场竞争集中表现为品牌竞争。企业产品的技术、成本、质量差异愈来愈小。消费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常凭消费经验选购品牌商品.品牌成为企业开发市场“打得进.守得住”的”精锐部队”。  相似文献   

13.
《成功营销》2008,(5):12-12
如果你处于某个特定年龄层,就算是不抽烟,你也一定记得那个品牌的香烟“好烟的好品味”(tastegood.1ike a cigarette shaold——云丝顿香烟广告).你也会知道为了那个品牌的香烟“愿意走一英里”(骆驼香烟广告).那个品牌“宁死也不换”(泰瑞登香烟广告)。  相似文献   

14.
经过20多年的发展,随着国家对本土品牌倡导“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方向的发展,本土品牌从无到有.少数品牌已经在国际市场开始崭露头角.并面临品牌的国际化运作的新课题。同时,随着我国入世承诺的逐步兑现,跨国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在中国的经营都更加强势。本土品牌也逐渐在从单纯追求短期的销售量提升转化向打造品牌力的方向发展了。隆力奇作为国内本土日化的第一品牌.近年来在注重品牌“知名度”向“美誉度”提升的同时,寻求和品牌广告代理公司的和谐互动,对品牌进行科学规划,对传播策略进行科学整合,已经成为隆力奇发展战略规划之一,也是增加隆力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出牌是转变的关键,品牌能否获得认可,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功与否。目前.专业品牌规划的缺乏,导致一些企业在业务扩张之后出现品牌扭曲.陷入市场困境。  相似文献   

16.
如果只有曾国藩,“湘军”成为不了概念:如果只有毛泽东,“湖南人”也成为不了品牌。同样,湖南如果只有远大和三一这样少之又少的企业品牌,那么.企业“湘军”、品牌“湘军”,又怎能形成?  相似文献   

17.
“忍看朋辈成新鬼.城头变换酒王旗。”这是时白酒市场现状的精彩描述。这种描述是形象客观的.白酒品牌就像流行歌曲一样,总是在不停的更替。然而在这“变换更替”之间总有一些品牌始终屹立不倒,他们既不是国家评定的“名酒”品牌.也不是依靠“名酒”余荫成长起来的。他们依靠的是自己的营销力、品牌力、产品力.乃至一些小小的运气,避渐茁壮成长起来.乃至成为参天大树.他们就是“民酒”。  相似文献   

18.
《中国广告》2005,(9):23-24
“百分之七十的品牌决策是没有计划的.往往在店里才作决定”,“顾客只花4.3秒来决定选择哪个品牌.在最后一公里与消费者面对面沟通,会产生更为直接与深刻的品牌影响力.让品牌在最后一公里也熠熠发光。  相似文献   

19.
在常州的柴油机制造企业圈内.柴油机的“常”系品牌化成为行业中一个独特而又非常的现象.表面上看都是“常”氏家族.其实大多都各自为营。并无本质联系。就连无锡、徐州等地的小柴制造商们也迫不得已跟着姓“常”了。还有不少企业既取了“常”姓的品牌名称.又沿用自己老品牌的。这多少让人感觉到无奈,对企业而言也着实很累。 众企业之所以热衷于姓“常”可能因为小柴老大“常柴”就在常州的缘故。当然,这并不能“归罪”常柴。用其他“常”氏族中人士的话说.消费者对“常柴”品牌的忠诚和认可,使得经销商和消费者就认“常”姓,而他们不得已而为之。 难道说只有冠以“常”姓才能够取得市场的青睐、消费者的认可吗?其实不然。在常州市的武进区有“五菱”(原品牌“武进”)不远的金坛市则有“天鹅”,等等,他们至今没有姓“常”,照样做的让别人视为劲敌。 本期第一访谈,让我们一同走近坚决不跟风姓“常”而力推“天鹅”品牌的常柴金坛柴油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兆华。  相似文献   

20.
何佳讯 《广告大观》2004,(4):144-145
年初.米尔顿&;#183;科特勒在媒体上发表高见.直言中国啤酒品牌有三大“硬伤”。首先缺乏也是最最缺乏的是“有情感价值的故事”.这是中国啤酒业的第一大“硬伤”。他说:“中国啤酒的品牌建设相对缺乏感情和爱,而对于一个成功的品牌来说.应该在品牌和消费者之间创造一种‘爱’,设计一个持续,一致并具有情感价值的故事是最重要的,而大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