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伟建 《商》2014,(37):294-294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汽车的使用量也快速增加,相关的交通安全事故越来越多,给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危害,安全驾驶也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如何做好汽车安全驾驶工作,提高司机的应急处置水平,已经成为城市交通安全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汽车安全驾驶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分析了安全驾驶的提升途径以及汽车驾驶的应急处置,从理论的角度研究了汽车的安全驾驶及应急处置。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能源价格高企的时代,各国日益认识到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应用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变、实现绿色环保的关键。相对燃油汽车百年的发展史,新能源汽车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项技术未达到成熟,如何保障安全是发展新能源汽车过程中需要优先考虑的课题。西方发达国家注重从安全标准、安全法规、安全技术和安全培训等方面确保实现新能源汽车"安全永远第一"。  相似文献   

3.
汽车各部件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安全性,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产财安全。本文主要从汽车的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两方面来阐述汽车各部件的重要性,并如何改善汽车行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自2000年成立以来,沃尔沃汽车安全中心已经完成了两千多次碰撞测试,沃尔沃汽车多项安全技术创新都归功于此。该中心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测试设备,测试水平也在逐年提高。目前,每周有10辆汽车在该中心接受碰撞测试。沃尔沃汽车安全中心充分体现了沃尔沃汽车的核心价值——安全。  相似文献   

5.
刚刚过去的2012年,公众对于汽车安全的话题的尤为关切。12月2日的"交通安全日",让更多人了解到提升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的迫切性。而12月18日的中瑞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2012首届国际汽车安全高峰论坛,则让我们看到以沃尔沃为代表的汽车企业在汽车安全领域的先进技术,以及领先的安全理念。在梳理沃尔沃最新安全技术及安全技术发展历史的过程中,我们更希望梳理出一条关于汽车安全的全新理念,这正是瑞典成为全球交通事故死亡率最低的国家,沃尔沃成为"最安全汽车"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段普章 《新晋商》2020,(6):0120-0121
汽车驾驶人员是汽车驾驶的主要载体,驾驶人员对安全驾驶有着直接影响。通过对以往安全事故分析驾驶员在安全 驾驶中存在问题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论文针对汽车驾驶员安全驾驶问题分析,探讨提高安全驾驶能力的方法对策。  相似文献   

7.
汽车技术首要作用是确保安全。在智能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汽车的安全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汽车安全主要有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两部分,作者结合自身学习与实践,从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两方面论述汽车安全技术的智能化发展现状,着重讲述主动安全技术的智能化发展趋势,并举出相关例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美国汽车法规的形成背景及历史发展,从美国汽车安全技术法规(FMVSS)、与FM-VSS配套的管理性技术法规、美国汽车产品安全召回法规、美国汽车环保技术法规、美国汽车节能技术法规、美国汽车防盗技术法规、美国联邦机动车运载安全法规、美国汽车合格评定等方面对美国汽车技术标准和法规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并关注和跟踪美国汽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对我国汽车产品破除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品牌》2015,(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国家的汽车产业的发展与进步也是突飞猛进。人类的出行方式和生活习惯也因汽车产业的发展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汽车如今已经是人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在如今科技和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子技术在汽车安全方面应用的研究也变得更加重要了。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发展和生产中的应用,不仅能使汽车功能更加丰富和全面,也可以极大得促进电子技术产业的发展。随着人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制造技术的成熟和生产成本的降低,汽车的售价也得到降低,因而家庭用车越来越普及,因此人们对汽车安全性的问题越来越关心。更重要的是,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安全系统中的应用,不仅改善了汽车安全性能,而且提高了汽车安全,减少的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了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以及汽车、摩托车的日益普及,人们对行车安全越来越关注,因为车祸已成为当代社会一种重要的公害,在人们对汽车行车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的时候,摩托车的行车安全也同时得到了关注,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摩托车的安全问题比汽车更加突出,因为开摩托车的人大多是年轻人,他们往往好胜逞能,更容易在车流中穿梭往来,不仅车速快,而且连个外壳也没有,这就使得驾驶者的安全更加没有保障。  相似文献   

11.
概述 一、汽车NCAP安全性评价 汽车的安全性能一直是各国政府对汽车工业实施管理的重点之一,为此各国也制订了相关的汽车安全法规,然而法规要求只是一个入门的门槛,因此依靠法规限制来促进汽车产业的安全性提高和减少汽车交通事故的伤亡率,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发达国家如欧洲、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除了安全法规的强制管理之外还制订了新车评价程序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NCAP通过权威评价,将汽车的综合安全性能以通俗易懂的星级方式表示,  相似文献   

12.
日本各大汽车公司的安全汽车 在日本,各大汽车公司纷纷研制现代化安全汽车。针对汽车驾驶员疲劳过度、神志不清或者超速行驶等,日本多家制造公司先后推出了可在危急时刻发出警告声或者振驾驶席,直至最后强制停车的安全型实验车。  相似文献   

13.
未来的汽车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可能有无数个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的汽车一定是智能的、安全的。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信息汗牛充栋的时代,被各项智能安全技术名词搞得头昏眼花的你有福了,我们精心准备了"汽车智能安全技术AtoZ"专题。通过这26个关键词,或许能让你对汽车智能安全技术的现在和未来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VOLKSWAGEN(?)入选理由大众汽车是全球领先的汽车制造企业。作为满足人类出行基本需求的汽车产品,汽车对环境、能源和道路交通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环境、能源和安全这三个方面有所作为,对所有汽车公司而言,责无旁贷。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汽车合作伙伴,"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宗旨完全与大众汽车集团的企业价值理念相一致,因此成为大众汽车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方向与目标。通过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大众汽车更加得到了中国社会和公众的认可,进一步兑现了"中国最可信赖的合作伙伴"的承诺,加强了大众汽车与包括政府在内的各方伙伴的密切合作,实现了中国汽车产业,消费者、乃至中国经济和大众汽车自身等多方"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安全简史     
从一条普通的安全带,到"零伤亡"的安全愿景,以沃尔沃为代表的汽车正在规划人类交通安全的未来蓝图。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从沃尔沃安全技术的演进过程中,看到一种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我们也希望这种安全理念能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普及和认可。1936年,沃尔沃汽车公司创始人之一的古斯塔夫·拉尔森制定了沃尔沃汽车基于安全的核心品牌价值,并鼓励全体沃尔沃人严格贯彻执行。从1944年至今,68年的时间里沃尔沃的汽车安全始终走在汽车行业的最前端。秉承创始人以"安全"为品牌核心的理念,专注安全技术的研发,是汽车安全当之无愧的践行者和领导者。  相似文献   

16.
对于所有的汽车驾驶者来说,安全,都是最重要的。无论驾驶者还是行人,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而提起"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沃尔沃会是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本期专家访谈室,我们请到了沃尔沃高级安全技术顾问托马斯·布博格(以下简称布博格)和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请他们一同探讨汽车安全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汽车从发明到现在已经有一个多世纪,当今社会,汽车已经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之一。汽车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随着行驶距离的增加和使用寿命的延续,其技术状况将不断恶化。因此,一方面要不断研发性能优越的汽车;另一方面要借助检测和修理,恢复其技术状况。汽车安全检测就是在汽车使用和维修中,对汽车的技术状况进行检验和测试的技术。随着社会发展,汽车安全系统,已经在逐渐的成长起来,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安全轮胎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全轮胎就是瘪了还能走的轮胎。汽车装上这种轮胎后,不但安全性能大大提高,而且不再需要携带备用轮胎。从1934年固特异取得首项安全轮胎专利算起,安全轮胎走过了70年的研发历程。它在20世纪完成了由概念到产品的转化,在21世纪可望实现从产品到市场的飞跃。  相似文献   

19.
对汽车安全检测设备定期进行标定,是汽车检测科学性的重要保证。当前,国内汽车安全检测设备大都由人工标定,数据非自动处理,存在着工作量大、人为误差较大的问题。着眼于提高设备标定的精度和准确度,提出了汽车安全检测设备标定系统的构成和运行原理,并就标定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功能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很多消费者对轮胎安全性的认识严重不足。不久前,由《中国消费者报》组织的一项关于轮胎安全知识问题调查,调查结果令人吃惊:平均50%以上的汽车消费者对轮胎安全常识一无所知。59%的汽车消费者大大高估了汽车胎的正常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