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谷区城镇建设用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城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镇发展用地合理布局和科学评价提供有效范式。研究方法:以GIS栅格技术为支撑,利用多因素加乘复合算法和互斥性矩阵分类方法进行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利用对比分析法佐证评价方法与结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平谷区城镇建设空间布局可优化为优先建设区、适度建设区、控制建设区、适度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和禁止建设区,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22.97%、12.15%、11.69%、9.93%、12.90%和30.31%;城镇建设用地适宜程度在空间上呈圈层分布特征,由平原向四周的半山区和山区逐渐降低;评价结果与平谷区城市规划成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结论:提出的评价方法对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有效的,评价结果可以为城镇建设用地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更加深入地了解县域尺度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情况,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以 重庆市荣昌县为例,采用AHP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选择了地形、社会条件和生态安全3大类8个指 标,建立了适用于浅丘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荣昌县中心城区生态景观格局和建设用地 生态适宜性分布。结果表明:荣昌县不同景观类型之间生态景观指数差异较大,但各种景观类型分布比较 均匀。荣昌县中心城区适宜分布建设用地的面积大,未来城镇建设开发潜力大,其中最适宜和适宜开发的 面积为1.288 55万hm 2 ,占中心城区面积的34.85%;可适度开发的土地面积为1.0 59 878万hm 2 ,占中心 城区面积的28.67%。因此,今后荣昌县应在生态环境许可的条件下,采取差别化政策对待不同区域土地 利用与保护,更加充分合理利用每一寸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3.
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地质适宜性评价问题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充分考虑规划建设用地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工程地质特征、环境地质问题等条件,采用定性分级法对丰城市城镇周边规划建设地质适宜性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工作,进一步优化了土地利用与规划布局,为地方政府开展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通过对作物种植适宜性研究领域的动态分析,为作物种植适宜性领域研究方向与趋势提供基础信息与借鉴。[方法]文章基于文献查阅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梳理、研究与分析,获取作物种植适宜性领域研究趋势,对作物种植适宜性领域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结果](1)作物种植适宜性研究领域大致可以分为作物种植适宜性评价时空尺度、作物种植适宜性研究方法、作物种植适宜性研究中的敏感性与不确定性分析及结果验证几个方面。(2)尺度研究方面:作物种植适宜性研究对象呈现逐步细化的趋势,由土地类型层面逐步细化为作物种类层面,甚至作物品种层面;评价的时空单元逐步细化,空间单元格由几十千米、几千米细化为几十米,时间评价尺度由生长期、月份细化为天甚至小时。(3)作物种植适宜性研究方法方面:作物种植适宜性评价指标日益丰富,评价方法逐步由线性方法发展为非线性方法,其中人工智能等方法成为研究的新热点和方向。[结论]作物种植适宜性分析需要进一步细化至品种级别,品种的辨别标识是深入研究作物种植适宜性的阻碍,作物适宜品种与地理因子的匹配关系需要挖掘,研究导致作物种植适宜度值空间差异性的主要因子即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有助于了解适宜性空间差异产生的原因,对于人工改善作物种植环境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土地利用评价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软件)和层次分析法为技术支撑,在建立璧山县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专题图叠加分析法对璧山县域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研究.研究表明,璧山县最适宜、适宜、较不适宜、不适宜、很不适宜开发建设的区域面积分别为72.30 km2、95.30km2、375.08 km2、287.35 km2、84.53 km2,分别约占县域面积的7.91%、10.42%、41.01%、31.42%、9.24%.经验证,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实际,能够对璧山县今后的建设用地布局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 的浮梁县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省浮梁县为例,在GIS 的支持下,充分考虑建设用地的工程地质要求和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等条件,利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对浮梁县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浮梁县建设用地的规划和管理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结果表明,优质的建设用地面积为78384.55 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27...  相似文献   

8.
选取大连渤海一线的金州湾至普兰店湾段,以海岸线向陆域一侧延伸1km,向海一侧至1m等深线为研究区,采用传统地理学分析和GIS方法,对该区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了分析;该区总面积为358km2,其中最适宜建设区总面积为195km2,较适宜建设区为46km2,一般适宜建设区为47km2,准适宜建设区为52km2,不适宜建设区为18km2;适宜建设用地规模总量较大,分布集中,特别是最适宜建设区比重很大,而该区是沿海生态敏感区,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矛盾突出;应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海陆一体化建设、促进海陆空间资源优势互补,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目的]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在农村居民点调控、规划和预测中具有基础作用,且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应顾及农村居民点之间的社会经济活动联系。[方法]以辽宁省为研究区,首先运用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农村居民点转移概率,其次运用网络分析方法确定农村居民点图斑间的网络联系强度,最终通过加权求和方法确定农村居民点转化概率,进行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适宜性评价。[结果]辽宁省农村居民点可以划分为高度适宜类、较适宜类、一般适宜类和不适宜类4类,分别占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比例为28.18%、31.32%、13.26%和27.24%;从各地貌分区来看,高度适宜类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平原地区和东部山地丘陵区中的南方沿海地区,而不适宜类整体分布则较为零散;辽宁省中部平原区位条件好,东部沿海地区区位条件也较好,西部山地丘陵区地区较差。[结论]研究方法和结论有助于全面把握农村居民点社会经济与区位适宜性特征,为农村居民点科学规划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前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和评价方法仍处于探索阶段,并且城市地质环境信息与城市规划信息的相互传输不够.通过对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的综合分析评价,解决城市地学研究与城市规划之间的信息传输问题.以杭州市为例,运用GIS技术,综合考虑了地貌类型、坡度、场地土类别、工程地质结构分区、全新世饱和软土埋深、地下水富水性、地下水咸化度、地质灾害程度等多项因子,并对评价因子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探讨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与城市规划发展的关系,并对项目区建设用地的优化布局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太原市城市生态环境现状,提出太原市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原则、策略,以及生态网络建设构想,形成适宜现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多样化、高品质的生态环境系统。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双因素预测模型、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等方法,研究城镇用地扩张的规模和空间布局规划控制,以探讨具备适度弹性的城镇用地扩张规划控制的内容及模式。基于扩张经济和人口增长驱动双因素,运用GDP、非农人口弹性预测及单位用地GDP、单位用地非农人口控制构建扩张规模弹性方案预测模型;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节约集约控制需求,选取扩张弹性控制等级分区指标,划分由相对扩张到相对收缩、有弹性到无弹性的分级弹性控制区,结合建设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识别城镇空间有序发展方向。结果表明:弹性控制方案下南谯区2010、2015、2020年建设用地扩张规模弹性度分别为5.81%、7.25%、8.34%,并将其划分为四级扩张弹性控制区,东南方向为扩张有序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镇存量土地盘活难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城镇土地储备适宜性评价体系,对城镇建成区内所有地块的储备适宜性进行评价。评价体系包括年度储备适宜级,储备方式适宜级,储备用途适宜级,储备适宜宗地单元四个级别,分别提供适宜储备时间、适宜储备方式、后续开发适宜用途及程度、储备限制因素等信息。评价结果可为土地管理者提供详实直观的土地储备信息,为空间上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盘活城镇存量土地,优化城镇结构布局。  相似文献   

14.
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等级是水利工程建设政府监管的基础,而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将对信用等级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产生重大影响。针对现有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大型企业而不利于小型企业这一问题,从政府监管视角出发,以施工企业为例,研究并构建了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单位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贝叶斯网络信用评价模型。利用水利部有关施工企业的信用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训练及测试,据此得到的信用等级评价准确率达90.91%。基于本文指标体系的信用等级评价方法可为有关部门完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提出一种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规模与空间格局协同预测模拟模型,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更加准确的决策依据。研究方法:首先对社会经济宏观因素影响下的区域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规模进行分析,进而利用土地利用时空建模方法对农村建设用地图斑的整治概率进行预测,实现潜力规模约束下的整治潜力空间格局模拟,并以湖北省宜城市为案例区对模型的性能进行验证。研究结果:(1)宜城市2021—2035年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理论和现实潜力规模分别为4912.46 hm2和2201.94 hm2;(2)模型对宜城市农村建设用地图斑的整治潜力格局模拟准确率为81.58%,召回率为0.9879。研究结论:模型实现了对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规模与空间格局的协同预测与模拟,能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专项规划提供更加精细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Nonlinear adjustment toward long-run price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s in the sugar-ethanol-oil nexus in Brazil is examined. We develop generalized bivariate error correction models that allow for cointegration between sugar, ethanol, and oil prices, where dynamic adjustments are potentially nonlinear functions of the disequilibrium errors. A range of models are estimated using Bayesian Monte Carlo Markov Chain algorithms and compared using Bayesian model selection method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long-run drivers of Brazilian sugar prices are oil prices and that there are nonlinearities in the adjustment processes of sugar and ethanol prices to oil price but linear adjustment between ethanol and sugar pric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是土地整治规划的基础,可以为划定耕地整理重点区域、确定耕地整理项目和整理时序提供依据。[方法]文章以位于太行山区的涞源县为研究区域,以现状耕地图斑为评价单元,经独立性分析后选取地形坡度、表层土壤质地、灌溉保证率、耕地系数、与道路距离、与城镇中心距离、地质灾害易发性7个评价指标,运用贝叶斯概率模型计算各指标权重及未整理耕地的整理后验概率,并得到研究区未整理耕地的适宜性空间分布。同时根据改进的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了各适宜整理区的障碍因子并提出相应的整理措施。[结果](1)在影响涞源县耕地整理的各因素中,影响程度从小到大依次是表层土壤质地、与城镇中心距离、耕地系数、地形坡度、与道路距离、地质灾害易发性和灌溉保证率;(2)在涞源县未整理耕地中,高适宜整理区与较适宜整理区占未整理耕地的20.79%,可作为涞源县下一步耕地整理的选择;(3)制约涞源县全域耕地质量的障碍因子是灌溉保证率,整理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寻找灌溉水源、结合地形条件采用蓄、引、提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设农田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结论]该文可为太行山区更科学合理地开展耕地整理项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重庆市正面临着城市建设空间已趋饱和,建设成本不断加大等问题,研究的焦点集中于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合理使用建设用地提供依据。[方法]评价第一步是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限制等级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选取坡度、地质灾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人均用地面积、人均GDP、交通便捷性和距建成区距离等指标对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1)重庆市受耕地保护限制的区县9个,主要分布于渝西地区; 受生态保护、坡度限制的区县14个,主要分布于渝东北和渝东南; 受耕地保护、坡度限制的区县4个; 受耕地保护、生态保护限制的区县2个,分别为长寿区和江津区。(2)限制性等级划分结果为6个区县限制性等级为弱, 5个为较弱, 9个为中等, 7个为较强, 9个为强。(3)重庆市适宜建设区面积有限,仅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495%,主要分布于主城区和渝西、渝东北地区; 较不适宜建设区和不适宜建设区所占比例较高,多数受地形坡度、地质灾害、农业用地及生态限制。[结论]重庆市土地资源限制性主导因素有耕地保护限制、坡度限制和生态保护限制,适宜建设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主城区和渝西片区,渝东北大部分地区和渝东南适宜建设的区域较少且分布零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