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已经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借贷资本效率低下,整个社会货币资本短缺与滞存并存。由于定位偏差和制度性缺陷,使股票市场过度投机,无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滞后的金融市场不利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健康发展。现在急需疏通直接融资渠道,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共同发展,提高金融效率与安全。  相似文献   

2.
姜智强  漆鑫  钟帅 《银行家》2012,(5):99-101
民间融资市场是正规金融市场的有益补充,我国民间融资的历史源远流长,民间融资市场的发展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历史积淀。但是,近年来我国民间融资市场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除了广受关注的民间融资中存在的非法集资和高利贷现象,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当前我国民间融资市场的资金供给和资金需求市场相互割裂。资金供求市场的相互割裂成为我国民间融资的一个难题,将从根本上制约我国民间融资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而近年来蓬勃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权威观点周小川:我国金融市场四大软肋9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成立大会上指出,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构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银行贷款在社会总融资量中仍占绝对比重;市场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4.
企业债券市场的政府约束与市场约束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直接融资市场最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结构比例失调状况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在企业直接融资的构成中,股权融资的比重却远远高于债券融资,这与发达国家以债券融资为主的发展趋势不相符合。企业债券在我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债券市场受到了严格的政府约束,而在发达国家,企业债券市场则主要受来自于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的市场约束。改变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缓慢的现状,其根本的手段就在于将企业债券市场的约束主体,由单纯依靠政府转变为主要依靠金融市场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5.
(一)金融市场进入一体化快速发展期 未来五年,金融市场建设将向纵深推进,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间接融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将大幅提高。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衍生金融市场等边界限定和功能作用将更加趋于模糊;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  相似文献   

6.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将资金价格形成主导权从政府向市场让渡的过程,是一个金融市场逐步发展(包括直接和间接融资市场)、分层和融合(逐步综合和混业经营)的过程,是金融系统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当然,结合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利率市场化可适当超越金融市场的发展,可适度优先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允许金融市场的部分融合来造成必要的改革压力,从而实现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市场及其监管、宏观调控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利率绝对和相对水平的变化与资金的重新配置 我国存在多个相互分割的利率体系。利率受到管制的国家(从我国当前的实际出发,这里假设其他金融市场的利率管制已解除,不再考虑非信贷金融市场上的利率管制),金融市场往往都是以信贷市场(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市场并不发达(否则利率管制无效)。而且,在利率管制下,信贷市场往往也存在正规信贷体系和影子银行体系,即存在两个运行机制不完全一致,又有一定联系的信贷市场利率体系。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金融压抑因素仍相对较多,金融市场仍然不够发达,还存在较大的结构性问题,其中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结构不合理是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9.
王彬生 《新金融》1999,(2):38-39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各自应当如何发展,是以直接融资为主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来筹集建设资金,尚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国际上也有两条不同的道路,比如美英是以直接融资为主,德日是以间接融资为主,但从其趋势来看,两种融资方式正在走向融合。就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来看,至少目前还是应当以间接融资为主,但鉴于我国的直接融资的比重还很低,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又巨大。  相似文献   

10.
一、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问题的再认识金融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风险结构,在现代经济中起着核心的作用,这是勿庸讳言的。但中国金融市场仍然存在众多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一是间接融资比重过高,直接融资发展相对缓慢;二是直接融资中企业股票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我国在市场发育初期阶段条件下股票直接融资的效率和风险,现阶段股票直接融资的局限性和银行间接融资的积极作用,认为我国目前出现的股票热、证券热不能证明股票直接融资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而是反映了由于金融体制方面存在的弊端造成银行间接融资供给不足,指出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渠道,配合以其他融资方式,是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长期选择。  相似文献   

12.
在明确产业升级内涵的前提下,分析认为我国金融在支持产业升级中存在两种主要路径——以银行信贷融资为主的间接融资和以股票融资为主的直接融资。以1992-2010数据为样本,通过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间接融资路径与产业升级互为因果,直接融资路径与产业升级关系有限。针对实证结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建立、健全和完善金融体系、引导间接融资的投向、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充分发挥资本市场配置功能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葛军 《征信》2016,(10):87-89
作为介于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模式之间的一种金融创新,信贷资产证券化通过把“间接融资”形成的金融产品在金融市场上出售给参与“直接融资”的投资者,不仅能有效盘活存量、提升银行业有效信贷供给能力,还有利于实现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是对社会融资供给侧的创新和发展.但是,当前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仍然较为缓慢,参与主体受限,操作成本偏高,证券化效益较差,配套法规不健全,因此,必须创新监管体制机制,完善证券化产品结构,扩大资产支持证券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4.
王迅 《济南金融》2007,(8):16-17
<正>目前,我国金融压抑因素仍相对较多,金融市场仍然不够发达,还存在较大的结构性问题,其中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结构不合理是一个重要表现。间接融资比率过高,一方面使金融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体系,  相似文献   

15.
证券业发展的三种模式及我国券商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证券公司与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上的中坚力量,前主导着直接融资,而后则在间接融资市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二是不同融资方式的主要中介人,从表面来看似乎差别较大,但是就其本质而言,它们的实质功能是一致的,都是在充满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金融市场上,生产信息并从中获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宏观经济理论出发,建立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框架,探讨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关系。建模中,金融市场包括直接融资市场与间接融资市场,引入摩擦系数反映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模拟结果表明:货币政策调整对间接融资市场与直接融资市场均产生显著影响,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将更能反映货币政策调整对资金供给的影响,其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要大于银行信贷变动的影响;若信贷额度控制,窗口指导等政策导致贷款难度变大,银行信贷将会向直接融资转移,从而从社会融资规模角度考察资金供给将更全面。因此,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可行的,比银行信贷指标能够更全面地反映货币政策传导过程。  相似文献   

17.
魏海滨 《海南金融》2010,(11):79-81
搭桥贷款是国际金融市场常见的金融工具。在严控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背景下,监管部门全线收紧了银行搭桥贷款业务,一并叫停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现阶段叫停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有利于在直接融资市场与间接融资市场之间建立"防火墙",但同时也会抑制金融市场发展,制约银行灵活经营,增加发行人财务成本,相关负面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搭桥贷款是国际金融市场常见的金融工具。在严控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背景下,监管部门全线收紧了银行搭桥贷款业务,并一并叫停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现阶段叫停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有利于在直接融资市场与间接融资市场之间建立"防火墙",但同时也会抑制金融市场发展,制约银行灵活经营,增加发行人财务成本,相关负面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满足房地产业现在发展规模的资金供给是充分的、这个物质基础是客观存在的。在我国对房地产业宏观调控下,现行的房地产开发运行中,并不存在资金供给短缺的问题。资金的供给和资金的需求同时存在,问题只在于供给和需求由谁来连接,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和方式连接,住房金融市场不仅要有间接金融的信贷市场,也应有直接融资的工具;不仅要有直接提供融资服务的一级市场,也要有分担一级市场风险的二级市场,来解决住房贷款资金期限错配和流动性问题。因此,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的合理选择至关重要,关键是资金的供求渠道需要调整。  相似文献   

20.
正长期以来,企业融资方式一直以间接融资方式银行贷款为主,直接融资渠道狭窄。自2005年5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短期融资券管理方法》以来,推出了新的债券市场创新品种——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的适时推出对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改变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防止广义货币供应量过快增长、促进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维护金融整体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短期融资券作为一种无担保的信用产品,是直接融资方式的重大突破和金融市场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