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柳洪 《金融博览》2013,(2):46-47
“关于融资成本,其实我这里坦率地讲,我说我们银行获得利润太容易了。为什么呢?就是少数几家银行处于垄断地位,只能到它那儿贷款才贷得来,别的地方很困难。”  相似文献   

2.
今年,一家股份制银行的行长公开表示,银行利润高得不好意思证一位学者公开质疑,银行业利润为何会高过烟草和石油.随后,银行业“暴利”的说法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温家宝总理近期也明确表示,银行获得利润太容易,原因是少数几家大银行处于垄断地位.解决民营资本进入金融就是要打破垄断.文章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分析打破银行垄断给市场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贷款买车正成为一种潮流,据<经济观察报>报道,汽车消费贷款最近两年已经成为继房地产信贷之后,我国消费信贷领域的又一大亮点.以前,消费者要贷款只能去银行,但银行车贷繁琐的手续流程、高额的利率,让一些消费者望而生畏.如今银行垄断车贷款的局面已被打破,消费者有了第二种选择--汽车金融公司.  相似文献   

4.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贷款买车正成为一种潮流,据&lt;经济观察报&gt;报道,汽车消费贷款最近两年已经成为继房地产信贷之后,我国消费信贷领域的又一大亮点.以前,消费者要贷款只能去银行,但银行车贷繁琐的手续流程、高额的利率,让一些消费者望而生畏.如今银行垄断车贷款的局面已被打破,消费者有了第二种选择--汽车金融公司.……  相似文献   

5.
《金融博览》2010,(13):30-31
第一.“三农”贷款增长困难,不能完全责怪金融机构。银行已经是股份制了.追求高利润没错。政府要让银行做事,就要给银行创造条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推进市场化取向改革是对的,但过分市场化的后果也很严重。比如农村金融,如果政府不担责任,任何地方也搞不了农村金融。  相似文献   

6.
童士清 《金融论坛》2008,13(1):27-32
信贷增长状况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营活动和宏观经济的运行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信贷供求的理论模型,并对影响中国贷款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银行存款数量、消费、银行改革都对贷款增长有较为明显的正面影响,但投资对贷款增长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同时,银行资本数量、存贷款利率等对贷款增长也有一定影响,存款利率增加将会减少贷款发放,而贷款利率提高将会增加贷款发放.在银行更加注重利润目标的情况下,加息不会减弱银行的放贷积极性,要减少贷款的发放量必须着眼于缩小存贷利差.  相似文献   

7.
小额贷款的出现在拓宽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领域和银行的自身经营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需要关注的现象: 现象之一:“抓大放小”.农村商业银行在贷款投向上“抓大放小”,单纯追求贷款规模迅速增长,强调所谓“利润”最大化,不注重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与管理. 现象之二:“坐门等客”.一些信贷员工将“背包下乡,进村入户”弃之一边,不愿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不深入村组开展信贷服务,坐等农户上门.  相似文献   

8.
郭昕 《云南金融》2012,(6X):145-145
如今的银行业垄断经营现象非常明显,这一方面导致银行的盈利数字惊人,另一方面导致中小微企业面临贷款困境。这种金融生态的扭曲使得打破银行业垄断成为当务之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表示,中央已统一思想打破金融垄断,这是最明确的改革信号。  相似文献   

9.
郭昕 《时代金融》2012,(18):145
如今的银行业垄断经营现象非常明显,这一方面导致银行的盈利数字惊人,另一方面导致中小微企业面临贷款困境。这种金融生态的扭曲使得打破银行业垄断成为当务之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表示,中央已统一思想打破金融垄断,这是最明确的改革信号。  相似文献   

10.
经历了2009年以来过快的信贷增长后,银行业利润高增长饱受诟病——即银行业在经济下行期获利过丰,于是形成两种推论:一是银行与实体经济回报背离,利润畸高;二是存在银行以过高利率榨取实体经济收益之嫌。必须承认的是,银行业在近两年的发展的确存在资产膨胀过快、中长期贷款占比过高以至于在未来必将面临总量扩张难以保持既往速度、融资  相似文献   

11.
日本商业银行是对企业发放贷款的主要金融机构,其贷款金额一直稳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金额之首。在日本,商业银行由城市银行和地方银行组成。城市银行通常设立信托部,直接办理中长期信贷业务。城市银行大部分与大企业集团融合一体,构成垄断财团的核心。地方银行,一般只能在某一地区范围内营业,且大多  相似文献   

12.
银行利润的来源就是利息。即存、贷款利差减去费用等于利润。从现在银行经营的情况看,吸收的存款大致上都是按季或按年付息的,即使是过去定期储蓄存款按到期付本息的作法,近年来也有所改变,即执行按一年定期储蓄存款息提取应付未付利息。这样,银行在一个结算年度内,应付给客户的利息已经全都付了,但是银行应收的利息却不能全部收回。即是银行放出的贷款,除工商贷款能够按期收息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贷款不能在年内收入利息,影响银行利润的实现,以致有些行造成亏损。如合山市支行按去年底的全部贷款余额计算可盈益三万元,但由于农贷159.6万元(包括乡镇企业贷款)不能按期收回,没有利息收入,结果造成亏损0.69万元。所以,我认为执行农贷按期收息,是关系到利润能否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中国银行业的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银行业的运营效率,无论是贷款效率还是利润效率,都呈现出不断改善的趋势,但是中国银行业的整体利润效率并不高.对比分析不同性质的银行之间的效率情况,可以发现:就贷款效率而言,国有控股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高于其他商业银行;而就利润效率而言,其他商业银行则高于国有控股银行和政策性银行.  相似文献   

14.
信贷增长状况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营活动和宏观经济的运行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信贷供求的理论模型,并对影响中国贷款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银行存款数量、消费、银行改革都对贷款增长有较为明显的正面影响,但投资对贷款增长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同时,银行资本数量、存贷款利率等对贷款增长也有一定影响,存款利率增加将会减少贷款发放,而贷款利率提高将会增加贷款发放。在银行更加注重利润目标的情况下,加息不会减弱银行的放贷积极性,要减少贷款的发放量必须着眼于缩小存贷利差。  相似文献   

15.
●贷款利率上调而存款利率不变将直接扩大银行的利率差,提高银行的赢利能力。经过大致测算,约可使银行全年利润提高10%至15%。由于银行大部分贷款利率并非及时可以调整,而要到次年的1月1日才可上调,因此我们提高2006年赢利预测5%,2007年赢利预测10%。●贷款利率上调作为紧缩调控的信号将使银行未来的贷款增速减缓,并且由于贷款利率上升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导致企业赢利能力下降从而增加银行的不良贷款。但是,相对于GDP超过9%的增长,我们并不认为在现有低贷款利率基础上27个点的上调将造成企业因此的大幅亏损和银行不良贷款的大幅增加。而贷款利率的上调和央行要求把握信贷投放进度的窗口指导会议将引导银行信贷增速回归到较为正常的水平。我们预测信贷新增数额2.6万亿元至2.7万亿元,同比增长14%。●我们认为贷款利率上调对银行板块利大于弊,更坚定了我们看好板块表现的信心,维持银行板块“增持”的投资评级。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率两个维度衡量地方经济发展,在对地方性银行产权结构、贷款供给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我国67家地方性银行的数据,实证研究在贷款供给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不同产权性质的地方性银行是否具有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城商行与农商行在促进城市和非城市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地方性银行提供的贷款越多,地方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地方经济效率也越高。在贷款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方面,国有与非国有控股银行的作用无明显差异,但在贷款促进地方经济效率提升方面,国有控股银行的作用弱于非国有控股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贷款均能有效促进市辖区的经济发展,且作用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它们均未能明显促进非市辖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深入分析了目前湖北省银行贷款需求持续增长、贷款供给及审批特点。但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房贷为主导的个人消费贷款结构,银行息差为主的利润增长模式,都是制约银行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持续高利润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金融市场发展缓慢以及金融抑制政策的实施、银行业的垄断地位等是造成银行持续高利润的原因。通过对未来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等条件分析后,认为中国的银行业持续的高利润具有不可持续性,最后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一些理论工作者提出:““应该打破四家专业银行分割垄断局面……,允许各个银行跨地区、跨部门经营,各个银行可以有不同的存款者和贷款者,”(详见《经济日报》1986年11月1日第三版)其意图在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银行业信贷结构与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银行业主营策略--"以量补价" 在当前国家保增长的基调下,各类经济刺激政策带来基建相关行业较为强劲的贷款需求,加上银行自身的利润压力,构成银行业2009年采取.以量补价"经营策略的主要动力.预计2009年银行业新增贷款总额将达到7万亿元.另外,由于前期监管当局调整了我国银行业并购贷款政策,这将增多银行拓展并购贷款、过桥贷款等业务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