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近日,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亚洲金融论坛上表示,原则上所有符合规范的机构投资者都能参与到QFII和RQFII的推广当中,目前QFII和RQFII占整个市场的比例在1.5%至6%,希望在现有基础上能够乘以9或10。郭树清的言论引起了市场的热议。扩容QFII和RQFII不仅意味着资本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际"热钱"流入我国的原因、渠道及对我国经济金融体系造成的危害提并出了我国应对"热钱"流入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华南金融电脑》2005,13(1):27-27
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上月10日通过其官方网站表示,我国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以投机获利为目的的快速流动的短期资本(“热钱)很难明目张胆地大规模进出。金融市场虽然存在一些漏洞,有可能被国际投机资本所利用,但是其需要付出的代价很高,难以形成大的气候。目前中央银行的财务状况良好,并不存在有的媒体所说的亏损问题。  相似文献   

4.
热钱,这个在11年前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翻云覆雨的词汇,如今正被越来越多中国经济界人士所论及,被视为悬在2008年中国经济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来无影,去无踪”的“热钱”,近期在越南又兴风作浪,导致该国出现恶性通胀、货币大幅贬值等问题,进一步引发了多国政府和民众的警惕和忧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持续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和中美利率差的不断缩小直至倒挂,吸引国际"热钱"大量流入我国境内,不仅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和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也使我国经济面临着国际"热钱"的冲击;一旦"热钱"发生大规模的撤离,必然引发金融动荡,即便中国经济发展很健康。本文通过阐述国际"热钱"进入中国的现状、原因及危害,进而提出了应对国际"热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0年,主要发达国家“无就业复苏”的疲软经济态势,促使其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造成全球流动性泛滥。中国则由于相对稳健的基本面和更强劲的经济增长吸引了国际资本的流入。这充分体现了国际资本的逐利性,应以平常心看之。而且,在我国资本账户仍然存在管制的情况下,目前较大部分的资本流入是有真实交易背景的,  相似文献   

7.
在狙击“热钱”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准确区分市场主体正常的风险管理与投机套利行为。逐利是所有跨境资本的共性,对其套利性不能不加区分一概否定,更不能对企业和个人基于汇差、利差及预期所做出的正常财务资产管理活动进行打压。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阐述了"热钱"流入中国境内的原因、渠道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对短期内"热钱"进出中国市场的趋势进行了分析;在借鉴国际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热钱"流入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热钱”流入中国的套利机制及其防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在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的条件下,投机资本早已把目光投向中国市场,大量的投机资本流入中国,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影响中国金融的稳定。本文主要分析了投机资本流入的原因、套利机制原理、热钱流入的影响,并重点考察了通过外汇贷款套利和通过港币套利的机制。最后本文提出了投机资本管理和防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进入2015年,搁置已久的“港股直通车”再次闯进投资者的视线。在1月10日到11日召开的20I5年中国央行工作会议上,央行首次明确提出要积极做好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试点相关准备工作。而随后于1月14日-15日在香港举行的亚洲金融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也明确表示,将在适合时间推广QDII2。由于香港市场是国内投资者进行境外投资的最前沿,因此,推广QDII2也即意味着“港股直通车”的开通。  相似文献   

11.
给本土游资与跨境套利资本一起戴上境外热钱的“洋帽子”,不仅夸大了热钱流入的规模和影响,加剧了公众对国家金融安全的担忧,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管理部门的手脚,延缓了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内资本、房地产市场升温的双重因素驱动下,有相当大比重的“热钱”不断涌入国内,给我国经济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本文从国际“热钱”流入我国的基本情况入手,分析了热钱流入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风险,并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特殊发展现状,提出了防治热钱大规模流入我国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半开放、半管制"的国际收支(BOP)结构特征和"宽进严出、放长限短"的资本管制特点使得基于资本自由流动国家的热钱估算方法不完全适用我国.热钱在中国流动具有隐蔽性和非法性,必须剔除诸如贸易伪报、资本夹杂和地下钱庄等隐性渠道对热钱流动规模的影响.本文以世界银行间接法和我国BOP为基础,首先提出"热钱流出之谜",然后分析热钱在中国流动的隐性渠道.并将其纳入估算模型,估算结果基本反映了热钱在中国流动的趋势和特点,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15.
一度由于金融危机而偃旗息鼓的热钱,在经济慢慢复苏之际,又卷土重来加入WTO以来,中国遵守允诺逐步开放国内市场,随着贸易全球化以及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国际贸易以及跨境资本流动规模急剧增加。近年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跻身世界前列,外汇储备位居世界首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与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明分析:第一季度外汇储备增量不排除有短期国际资本流入。中长期来看,政府应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应:降低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增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弹性,消除市场上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预期;强化对金融机构的宏观审慎监管,增强中国金融体系与金融机构应对跨境资本流动冲击的弹性,限制金融机构外汇净头寸的规模过大;进一步完善国内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避免资产市场形成持续的、大规模的泡沫;审慎、渐进地开放中国的资本账户,避免资本账户过快开放带来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7.
最近,有学者根据我国外汇储备增多、贸易进出口项下结售汇顺差增长大于贸易进出口顺差的现象,判断国际“热钱”通过经常项目交易冲击了中国。实际上,经常项目交易引起外汇储备增加的可能因素有许多,除了“热钱”因素外,单从市场角度看就还有五种:  相似文献   

18.
19.
国际对冲基金进入我国的前景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冲基金在东亚金融危机期间的表现,让国际社会意识到不受监管的国际"热钱"的影响力。此后,尽管经历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倒闭事件的重创,国际对冲基金业仍凭借其独特的投资策略、运作机制和业绩,极大地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机构投资者和富裕的个人投资者。特别是近年来,全球对冲基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外汇管理》2012,(1):24-31
“热钱”,可以当选为2011年度最热的财经词汇之一。纵观整个2011年,世界经济是“冰火两重天”。全球流动性热效应明显,发达闻家需求严雨不足;套利“热钱”流入发展中国家注入过多流动性。同时推高进口需求,并通过进口成本输入通胀,造成经济过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