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国智库的作用越发凸显,其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春天。在新形势下,如何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贡献?9月13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国研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承办的"国研智库论坛2014"年会于北京举行,主题就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开幕式上就此发表主题演讲,国务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9月,笔者参加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组织的英国智库管理与研究方法考察和培训。期间,先后拜访了英国参议院Ms Heather Wheeler议员、伦敦市议会以及英国知名智库海外发展研究所(ODI)、改革研究所(REFORM)、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Policy Studies,简称CPS)、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IIED)等,并听取了亚当·斯密研究所(ASI)高级研究员Tim Evans和英国硅谷创始人之一Steven Windmill先生的授课。20天的培训学习加深了笔者对英国智库的类  相似文献   

3.
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国研智库论坛2014"发表主题演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左)与刚刚履新的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出席论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在论坛上介绍国研中心2013—2014年度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2011年11月10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时提出,把中心建成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流智库。对此,中心党组高度重视,进行专题研究,认真部署落实这一指示精神。本刊自本期起开设专栏进行讨论,欢迎在国际知名智库做过访问研究、对智库发展比较了解的学者撰文,希望能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建设一流智库"的工作有所借鉴、启发和推动。  相似文献   

5.
正"忽如一夜春风来",中国智库业迎来了阳光灿烂的季节。尽管我国的智库发展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步,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即诞生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官方智库,并涌现出一批民间智库,他们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智库真正受到举国上下的关注,还是最近一两年的事。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的表述,和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4月、2014年1月两次针  相似文献   

6.
档案馆中保存着人类社会历史活动的真实记录,作为档案保管与利用的基地,它具有应用档案信息资源为现实服务、为决策服务的独特作用。而智库即指从事政策性研究、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的研究机构,又称智囊团。现在,随着政府工作的创新发展,智库在政府决策中已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档案工作在思路创新、服务大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档案利用需求的同时,不断拓展档案部门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方面的新内容,特别是在如何更好地发挥档案的资政襄政作用,如何把档案馆逐步建成智库等问题上已成为档案馆建设发展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2019年10月31日,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智库的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作为首批中国特色新型高端智库试点单位之一,按照中央要求,开展了大量改革创新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必须密切结合我们工作实际,用四中全会精神来指导智库建设和各项具体工作,不断增强战略谋划和综合研判能力,为服务中央科学决策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8.
档案馆中保存着人类社会历史活动的真实记录,作为档案保管与利用的基地,它具有应用档案信息资源为现实服务、为决策服务的独特作用.而智库即指从事政策性研究、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的研究机构,又称智囊团.现在,随着政府工作的创新发展,智库在政府决策中已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档案工作在思路创新、服务大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档案利用需求的同时,不断拓展档案部门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方面的新内容,特别是在如何更好地发挥档案的资政襄政作用,如何把档案馆逐步建成智库等问题上已成为档案馆建设发展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正无论是从政府、社会对智库的认识、需求,还从是智库面临的政策环境来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确实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而让智库跻身一流行列,不断产生高质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培养和吸纳一流人才参与其中是非常重要的智力支撑。9月13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的"国研智库论坛2014"年会  相似文献   

10.
《新远见》2013,(11):27-27
现代社会中,有人将智库称为与立法、行政、司法并立的第四大机构,可见其对社会决策的巨大效用。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机构,贴上了智库标签,而今"智库"俨然已经成为中国知识界和精英界的热门词汇。在学界,智库研究从不为人重视的"冷门"逐渐发展成为一门重要的跨学科的显学。在业界,无论是官方智库还是大学研究机构纷纷寻求智库发展的新模式,一批以建设现代化智库为导向、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目标的研  相似文献   

11.
正"民间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的风向标",9月13日,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在"国研智库论坛2014"年会上表示,民间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智库未来的发展和前景。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显示,若以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算法来衡量GDP,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的智库要走向世界,参与全球治理的研究,要增强话语权、影响力,为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作出应有的贡献",9月13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在"国研智库论坛2014"上表示。9月17日至19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期间,两国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声明中第九条提出,双方同意建立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印度政府经济事务局的对话机制;3  相似文献   

13.
智库作为现代决策体制的产物,其发展水平往往是一个国家"软实力"水平的展现.而民间智库是指处于政府系统之外的专门从事政策研究和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机构,其组织形态和运作方式大同小异.民间智库作为政府决策咨询的"理性外脑",是政府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国现阶段政府决策过程中,民间智库仍然是缺位的,因此有必要对民间智库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揭示民间智库发展的现状困境,从而对症下药,促进民间智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6月26日上午,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北京共同签订"关于共同建设中央国家机关"青年智库"网络平台合作备忘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机关党委书记韩俊在签约仪式上致辞,对中央国家机关"青年智库"的成立  相似文献   

15.
智库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影响力是智库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智库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旨在探究中国智库影响政府决策过程的途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制约智库影响力的关键因素,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通过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科学运用先进传播技术,增强信息生产和服务能力,更好地传播主流声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在此背景下,前不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青年智库"以"研究人员如何通过媒体提高政策解读能力"为题召开研讨会。研讨会邀请中心王慧炯研究员及刘培林、张立群、王金照等同志发言。各位专家讲述他们在智库研究人员提高  相似文献   

17.
如何适应现代决策体制的需要,努力成为服务党委决策的核心智库,是党委政研工作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和新的使命。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着力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8.
10月17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2 0 2 2”发布会暨智库出版合作伙伴签约仪式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2 0 2 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课题均围绕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展开,其中部分重大、成体系、可公开的研究成果结集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2 0 2 2”(一套九种),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美国智库发展的历程入手,总结智库当前发展的新趋势,分析智库影响政府决策的手段,从而探讨其在确立和维护美国霸权地位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对我国政府科学决策、科学用人和政策推行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智库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在提升国家硬实力的同时,不断提升各种软实力,包括更多地进行国家智力资源的储备、加快建设一流智库的发展,拥有国际话语权,从而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去年9月份,笔者参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美国公共政策决策咨询制度比较研究"学习考察团,与美国布鲁金斯学院约翰.桑顿中国中心、兰德公司、传统基金会等著名智库学者进行了交流,引发诸多思考。"一个智库要对社会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