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82年《宪法》一条规定:城镇土地国家所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就成了土地市场运行的铁律,从此政府征地、卖地,农民被拆迁、抗争,此起彼伏,热闹非凡。但可能有许多人并不十分清楚为何我国的土地要实行公有制,并且还是两类公有制并存的局面。尤其搞中国土地  相似文献   

2.
一、农村房地产市场形成受宪法与其他有关土地的法律、法规的推动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1987年下半年深圳市借鉴中国香港土地批租的经验,实行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制度),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  相似文献   

3.
一、闲置土地使用权收回的理论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第10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外,属集体所有。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的利用土地。”这就明确了土地所有权是国家的、集体的。土地使用权仅仅是所有权的一项权能,收回权是基于所有权派生出的一项权利,是所有权人行使所有权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我国建立了包括土地在内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宪法》在1982年第一次明确提出土地的所有权制度,其第十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不过那时仅是存在土地的所有权而不存在单独的土地使用权,因为该法第十条第四款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  相似文献   

5.
一、集体土地产权的制度障碍(一)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导致土地金融主体不明晰我国《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和《农业法》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规定大致相同。《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读到一篇文章——《“修宪”的教训》(《经济学消息报》NO.557)。该文从根本上质疑“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的宪法条文,认为如此具体的、直接剥夺私人财产权利的规定,是事先未经全民讨论“突然变动”的。从此,“土地成为城市政府的最大一笔资源,‘卖地’成了现在许多城市政府‘经营城市’的主旋律,‘公仆’  相似文献   

7.
土地使用权是宪法确定的私有财产权,《物权法》也将土地使用权作为用益物权予以明确保护。那么在涉及对这种私人财产权的征收、征用、拆迁时,就应当考虑补偿。然而近年来,在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对土地使用权是否补偿、如何补偿,出现了一些争论。在审判实践中,有关土地使用权的补偿纠纷也时有发生,甚至矛盾激化,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土地权利体系包括土地所有权体系与土地利用权体系。根据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土地征用的经验,征用的可以是不动产的全部权利,也可以是部分权利,如通行权、道路权等。在我国,土地使用权是整个土地利用权体系的核心。新的《宪法修正案》区分了土地“征收”与“征用”两种不同的情形。  相似文献   

9.
6月7日,国土资源部网站发布了《闲置土地处置办法》最终修订版,其核心条款莫过于,"未动工开发满一年的,按出让价20%缴纳土地闲置费。未动工开发满两年的,无偿收回。"说这一条款"振奋人心",是因截至2010年5月,全国共上报闲置土地16.95万亩。有三分之一的开发商只囤地不盖房,这是房地产界知名的开发商潘石屹给出的数字。从商业本性来说,追逐利益是商人的不二选择,这一点马克思已经很深刻地作了描述。但闲置地一是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二是土地投机、囤地炒地等行为扰乱了土地市场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的土地使用制度规定,国有土地可直接进行流转开发,而集体土地入市却存在着"征地制度壁垒",集体土地必须先由政府"低价征收或征用"才可以出让给土地使用者,法律对集体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不予支持,对农民获取土地发展权收益造成阻碍。这"一征一出"形  相似文献   

11.
龚靖 《上海房地》2015,(1):28-30
2011年1月,国务院第141次常务会议通过并实施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可以说,这是继《土地管理法》实施之后,我国土地管理制度上的又一次比较重大的改革。《条例》明确对于房屋的征收与补偿由政府完成,并且征收房屋的同时收回土地使用权。但这一改变,一方面引发了与现行土地供应制度的衔接问题,另一方面影响到土地供应的来源,进而影响到城市建设的速度与方式。一、土地管理制度中规定的供地程序(一)基本建设程序是计划经济年代的产物《土地管理法》中所规定的用地程序,我们通常称为基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导刊》2007,(24):14-14
12月4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公布《土地储备管理办法》(下称《办法》)。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对市、县政府储备土地的主体、范围、程序、管理进行规范,对完善土地调控以及约束政府"土地融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颜蕾  赵继英 《活力》2010,(8):372-372
为规范我市土地市场运行.提高土地一级市场运营能力,建立和完善市级土地储备库。增强政府土地供应能力,(哈政发法字(2008)26号)下发了《哈尔滨市土地一级开发暂行办法》,2009年5月下发了《哈尔滨市土地一级开发资金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根据这一规定,哈尔滨市实施土地统一规划、统一征地(收回收购)、统一储备、统一整理、统一供应的集中统管制度,推行土地一级开发,建立土地征收、储备和供应的三位一体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郭斌 《中国房地产》2004,(11):79-80
一、德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的基本法律依据 德国宪法《基本法》明确规定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在德国,私有财产主要是指私人所有的土地所有权(含建筑物所有权)。因此,宪法为土地私有制及其保护提供了最根本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5.
《物权法》的颁布实施为物业税的开征提供了前提条件。本文认为,《物权法》的立法重心从强调"所有"转为强调"利用",由此产生了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这是开征物业税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6.
孙放 《财会月刊》2007,(11):28-30
《物权法》的颁布实施为物业税的开征提供了前提条件.本文认为,《物权法》的立法重心从强调"所有"转为强调"利用",由此产生了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这是开征物业税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刘芳 《上海土地》2007,(4):16-18
我国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发端于计划经济时代,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53年的《国家建设土地办法》,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条例为中心的土地征收制度法律体系。土地征收是政府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依法强制取得他人土地并给予补偿的行为。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土地征收补偿以农业生产平均产值为补偿依据。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偿费及其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  相似文献   

18.
正土地抵押融资,成为地方土地财政的"升级版"近日,有媒体报道,84个城市土地抵押融资达8.7万亿元,此数据尚未证实,但引人注目。土地抵押融资问题,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政府负债问题的一大关注点。《国土资源公报》等数据显示,近年来各地土地抵押融资规模迅速扩张,地方政府对土地抵押融资日益重视甚至依赖;而《国家土地督察公告》数据,持续反映了土地违规抵押融资问题日益普遍,几成地方政府"通病",少数地方还"病"得不轻。  相似文献   

19.
牛毅 《中国房地产》2006,(11):15-17
2006年9月5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出台,这是继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土地管理的决定》实行之后的又一项重大举措。《通知》针对土地市场中一些屡禁不止的违法违规行为,以及土地调控中出现的新问题,制定了更加切实有效的调控措施,势必会对我国土地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莉  鲍磊 《活力》2006,(8):60-60
一、土地使用权划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的定义,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实际上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土地使用者先缴纳对原土地所有人或使用人的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国家将土地交付其使用;另一种情况是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