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五以来,中国区域发展总体进入相对均衡时期,中西部地区发展势头良好,东北地区振兴初见成效。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常态下,通过对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的有效组合,可以形成区域接力增长态势,在中西部地区培育新的增长极来接力东部地区的发展。未来支撑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化多层次格局为:经济支撑带—新战略区域和潜在新战略区域—城市新区。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新棋局的实现将更多地依赖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这两种区域政策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应重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产业集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区 域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现象。我国沿海发 达地区"块状经济"的产生既符合产业集 聚的一般规律,又具有特殊的经济社会条 件。因此,对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块状经 济"产生条件的具体分析,既有助于我们 深刻认识产业集聚效应在区域经济发展 中的重要意义,又有利于我们掌握规律, 借鉴其经验。  相似文献   

3.
王克修 《经济界》2014,(4):76-90
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建立在地缘经济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内部的优势互补,效应集聚,成本降低和整体利益提高,从而有效提高外部竞争能力。在我国,因地制宜地选择一些地区实施“两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有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正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4.
杨昕  杨菲 《物流技术》2013,32(2):27-29
从西部地区物流现状分析入手,对西部物流与区域经济两者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西部物流发展能够支持区域经济发展,西部经济发展可以促进西部物流发展,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促进西部物流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表示,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逐渐步入新常态,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新战略加快实施,在更高层次上呈现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四大新特点,即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新格局、区域平衡发展新趋势、对外开放新路径、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新格局从一般经济学意义上讲,区域内部通过优势互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将迎来中国城市群大发展时期”,这是在今年三月,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上传出的信号。的确,国家从“十一五”规划的高度对城市群发展提出了要求,并确定了城市群的空间战略方向,这就足以见证中央政府为推动城市群发展的决心。而长株潭经济区的构想,并作为我省区域经济初步尝试——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的实践,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政治运作,我们认为,其更深层次意义在于经济的运作与融合,不可否认,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长株潭必将成为我省乃至全国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很多来长株潭考察的投资者表示:“长株潭是湖南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经济一体化将带来强劲的市场增长潜力,投资房地产获利的机会比其它地区要大。”[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积极应对国内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和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深刻变化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期。"十四五"规划是2020年后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个规划,科学编制和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方式,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开展好"十四五"规划前期准备与重点问题研究是编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基础,也是对今后五年发展目标和任务进行准确定位、认真求证和科学决策的过程,对形成规划思路、明确规划重点、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区域发展将在"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向前迈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创新发展、区域高质量发展等是区域发展的方向所在,而"十四五"时期我国的区域发展该怎样推进、重点关注哪些方面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基于此,本刊特组织相关专家,就"十四五"时期的区域发展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以期能对我国未来的区域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上海地处长江流域和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带的交汇点。市域总面积6340.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面积以外环线为界有660平方公里,郊区8区、1县,即浦东新区(包括新并入的南汇区)、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和崇明县(包括崇明、长兴、横沙三岛),占市域总面积近90%。  相似文献   

10.
河南"十三五"规划中"一极三圈八轴带"的战略构建,体现了城市群发展的一般特征和发展要求,符合河南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目标,也有利于对接和放大国家区域政策,应对激烈的区域竞争。但是,践行全新发展理念,谋划未来一个时期协调发展新格局,还需要充分兼顾资源型地区、传统农区等不同经济类型区的发展。未来5年,河南应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省情及当前经济形势,并充分借鉴全国及其他省区的经验,按照"重点优先,协同推进"的原则,确立起"1+1+3"基本架构,形成"一极、一群、三板块"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刘虹  贺琰 《物流科技》2015,(3):72-74
根据湖南东大门战略的战略目标,株洲经济将实现跨区域快速发展。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关系,给株洲区域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株洲区域物流跟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在货源、交通体系、物流企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处于孕育阶段,不利于湖南东大门战略目标实施。株洲区域物流助力于湖南东大门战略的发展目标,必须跳出株洲,打破区域约束,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发展株洲区域物流。  相似文献   

12.
方颖 《企业经济》2022,(1):153-160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探索中原城市群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研究中国整体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作为研究样本,研究不同规模城市间的同群效应,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内部存在着正向的同群效应;较大规模城市对较小规模城市经济增长存在积极的同群效应;较小规模城市对较大规模城市有正向的同群效应;相同规模城市之间也有正向的同群效应。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对不同规模的城市进行科学定位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碳达峰、碳中和作为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正推动着我国生产经营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是实现长期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阶段性目标和时间节点。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时间越早,峰值排放量越低,越有利于实现长期碳中和目标。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新旧经济动能转换的历史交汇期,区域经济发展已进入深刻变革的新时代。"双碳"目标的提出,将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如何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推进我国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期特邀相关专家学者对此问题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4.
首届“泛珠三角省会城市市长论坛”将于2004年9月16至17日与广州博览会同期举行,这是继广东省6月1日至3日召开的穗港澳“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之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全面启动的又一次盛会,也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精神的贯彻和延伸。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时期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创新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内陆经济的崛起;产业国际化分工新趋势;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的内在动力;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同时,也有一些制约其发展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创新需求与创新供给相脱节;创新资源吸...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总部经济话题不断见诸报章。如何结合区域特点、大力发展总部基地建设、打造区域发展星座?上海工业发展咨询有限公司(SIDC)为上海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创意策划和研发了一批凸现区域独特功能形象和自主话语权的总部经济标志性项目,得到区域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海内外舆论的关注好评,更重要、更直接的是为项目题材“落地”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给予了创造性的驱动和实质性的推进,起到了“打造一个星座,照亮一片星空”的效果。为此,本杂志将分若干期、分批刊登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上海工业发展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董锡健有关总部经济题材的文章,一起分享其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在2016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十三五"区域发展新理念、新空间与新动能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区域发展与开放战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增长、区域城市群建设、精准扶贫与落后地区发展、"一带一路"与区域发展、开放型经济与自贸区建设、区域竞争新格局、飞地经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等领域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度建言献策,反映了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企业世界》2007,(2):17-17
杨朝光谈了“十一五”时期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那就是: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强化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山东半岛、辽中南等经济核心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继续稳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在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有效发挥成渝地区、关中地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大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力度,深化扶持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政策措施;以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地区等重点区域为依托,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在"十四五"时期将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区域经济布局应根据变化进行新的调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是"十四五"时期区域发展的主基调,要促进人口有序流动,缩小城市群内外的人均收入差距;要加快发展边缘地区的中心城市,缩小省域中心地区与边缘地区的差距;要继续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支持力度,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应继续推进以人为本、高质量的城镇化。应规划建设都市圈和新的经济带,增强大都市的带动力和经济带的集聚力。要把特色小镇和小城镇作为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服务农村和集聚产业。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国土辽阔、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明显的大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由来已久.建国前,我国现代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新中国成立以后,如何缩小各地区的发展差距,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着重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