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小城镇发展战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小城镇的战略地位逐步提升。当前,农村社会经济水平的全面提升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面临的重大课题也赋予了小城镇发展的时代重任,加快城镇化进程成为21世纪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在分析了湖南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类小城镇发展的目标、模式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有序推进福建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城镇是农村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和纽带,它既是工业化的载体、又是农业产业化的依托、还是城市人口的发源地,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多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福建小城镇不断发展壮大,在全省社会经济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近几年各地在大胆改革,完善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湖南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文  陆林 《经济地理》2003,23(4):491-494,507
城镇化是湖南实现农村工业化、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村小康目标的现实途径,是湖南省实现小城镇带动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基础性工作之一。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是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途径,是湖南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开篇之作。文章首先分析湖南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论述了小城镇在湖南省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最后提出湖南小城镇建设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4.
刘媛 《经济师》2014,(2):151-153
小城镇是农村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体现着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农村面貌、农民生活乃至农村文明的总体水平。探索边疆地区小城镇发展,有利于云南边疆地区集中发展小城镇经济,转移农村人口,实现小城镇自身经济、社会的繁荣,增加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5.
乡镇企业的发展必然带动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的相互结合,将有力地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当地就业,缩小城乡差别。小城镇的聚集功能、经济带动、辐射功能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民增收诸多功能日益显著。大力发展小城镇推进城镇化进程这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6.
加快云南城镇化进程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已经经历了22年,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使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农业生产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纵观农村改革的22年,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建设小城镇是农村改革的三步曲,加快城镇化步伐,进而实现农村现代化,实现城乡人民共同富裕,是全国人民共同的追求。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强调“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把发展小城镇提到这样的高度,作出明确的要求,预示着我国城镇建设将有一个飞跃的发展。农村城市化水平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7.
申学武 《经济论坛》2001,(13):15-16
小城镇是农村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核心,在农村发展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它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更大发展。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乡镇企业的相对集中,更大规模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为了保证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在实践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一、规划超前化   科学的规划是建设好小城镇的前提,因此,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意识,科学的、高水平的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在当前宏观经济趋紧…  相似文献   

8.
发展小城镇,必须建立起适应币场经济环境的发展机制,遵循小城镇发展的内在规律,大胆突破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旧办法、旧制度、旧政策,更多地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促进市场要素在以小城镇为核心的农村区域的自由流动和组合,形成富有活力的小城镇经济。l遵循市场规律,提高小城镇人口聚集度。传统户籍制度制约了人力资本的有效运行,使得劳动力资源不能随利益机制的驱动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目前,虽然小城镇户口已经逐步放开,但仍具有一定的分隔功能,主要是转户收费和变相收费等问题。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小城镇不能解决住房、…  相似文献   

9.
王伟 《经济论坛》2000,(19):29-29
小城镇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连接城乡的纽带与桥梁。发展小城镇,对促进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带动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已把小城镇建设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小城镇得到了较快发展。就河北省而言,目前全省县城以外建制镇和集镇总数达1856个,总人口达800多万,近三年全省共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达120多万人。尽管各级领导对小城镇建设工作比较重视,小城镇发展势头好…  相似文献   

10.
吴文团 《发展研究》2011,(4):111-114
小城镇是农村迈向城市主要的过渡模式,是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的辐射中心,是城乡经济和商品、信息、技术交流的桥梁纽带,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节点。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发展应运而生。党的十六大作出了“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乔金龙 《江南论坛》2001,(11):15-16
小城镇建设是个大战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实施小城镇战略,形成集镇城镇化格局对苏南经济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重义。下面,就如何推进苏南小城镇建设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目前,全国各地小城镇建设很快,但由于缺乏宏观政策的有力支持和引导,小城镇建设上尚存在着数量过多、规模偏小、布局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一是要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二是要注意突出科学规划在小城镇建设中所具有的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三是要切实壮大和增强小城镇经济实力;四是要大胆创新城镇经营理念;五是要大力营造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新型管理体制和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3.
农村生态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生态经济是由生态农业、清洁的农村工业及环境优美的小城镇有机结合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这一模式宜建立“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结构和“公司+基地+农户”的农村经济组织,以县域经济为载体建设好一大批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深加工基地及其营销龙头公司和现代化的小城镇。  相似文献   

14.
论四川小城镇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承泰 《经济地理》1996,16(1):78-81
论四川小城镇的现状和发展刁承泰(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重庆630715)在四川,小城镇一般指县辖的建制镇。小城镇是农村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信息中心,又是联系广大农村与各级城市的桥梁与纽带,可谓"乡村之首,城市之尾"。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商...  相似文献   

15.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湖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城镇化的推进。需要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小城镇发展规划,改革小城镇建设的投资方式及户籍管理制度等,以拓展小城镇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巳日渐升温,对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但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长远的工程 ,在小城镇建设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国农村经济变革最直观的结果之一,是新型小城镇在过去乡集镇基础上的大批涌现。迄今人们更多地是从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角度评价小城镇的作用,而对促进农业现代化这一小城镇功能还很少论及。一、聚落与组织新型小城镇的崛起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在现实城乡关  相似文献   

18.
小城镇是农村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和纽带,又是城市人口的发源地.五井镇作为一个建镇仅25年的农业人口大镇,从建镇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城镇不断地发展壮大.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大镇,要走出一条富民强镇的道路,就必须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工业强镇之路.就必须大力发展小城镇,搞活镇域小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是西部地区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进一步完善,统筹西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者互为根本途径。在西部农村经济水平与城市差距越加悬殊的严峻形式下,只有通过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环节,才能更好地推动小城镇建设,更快的推进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从而做到统筹我国城乡二元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加强城乡经济互补 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城乡经济互补是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实现城乡经济互补必须加强农村市场建设,培育和发展城乡市场体系、调整现行区划,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大力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加快小城镇建设,增强小城镇的经济传导和带动功能,制定城乡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城乡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