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庆华 《改革与战略》2012,28(5):198-201
通过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可以得到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已经达到或接近了刘易斯拐点,已出现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困境。通过运用劳动经济学相关知识和"刘易斯拐点"对"用工荒"这一大背景的研究,进而对于企业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这两个矛盾出现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探讨,并找出其内在规律和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韩基伟 《魅力中国》2013,(28):22-22
“用工荒”已成为社会关泣的问题,它制约着经济发展,因此迫切要求通过职业教育发展.为“中国制造”解决“用工荒”。  相似文献   

3.
李侃 《宁波经济》2010,(4):46-47
从“用工慌”到“用工荒”,一年之内劳动力市场供求发生彻底逆转。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工人吃紧的不仅是珠三角、长三角,像安徽这样的传统劳务输出地区也开始出现工人紧缺现象,“用工荒”似乎正成为全国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霓 《改革与战略》2011,27(1):163-164,174
文章首先分析了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表面原因,进而得出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内部存在的“新二元”结构及人力资本不足是两者并存的内在原因。文章认为,解决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对策:一要调整产业结构;二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三要加大资本投资;四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用工荒”成为了新时期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这一问题在中国长山角地区、珠山角地区表现的尤为突出,能否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2010年新春伊始,各地频现农民工“用工荒”,许多企业提供了丰厚的薪资待遇却仍然招不到工人,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以江苏省海门市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试对农民工“用工荒”这一问题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开年以来,有关“用工荒”的报道又屡见报端。虽然这几年“招工难”、“用工荒”已是老话题,每到春节前后都会引来一番关注和讨论。但今年似乎尤甚,不仅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用人缺口在扩大,就是以往作为劳动力输出地区的一些中西部省份,也开始凸显招工难,加入到对劳动大军的争抢中来。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医疗决策中由于受代表性启发方式影响误诊引起的“蜱虫效应”,对中国用工荒这一“蜱虫效应”反映的复杂社会经济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8.
2011年,温州民企“债务危机”、中小企业“用工荒”、融资难等问题引发的实体经济“产业空心化之忧”甚嚣尘上。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辜胜阻一再提醒,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生存困境已经成为导致中国产业“空心化”潜在风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用工荒”——近来,媒体频繁报道:多个省市,尤其是沿海地区普遍出现“用工荒”…… “招聘热”——在桂林国家高新区七星区,从2010年2月25日起,这个词就与“用工荒”形成了鲜明对比…… “小政府、大社会”——这是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提出的体改理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已成共识,政府服务功能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桂林国家高新区七星区用事实不断证明:“小政府”其实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0.
2011年以来,我国就业领域结构性矛盾愈发明显,“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现象依然严重,而中国当下面临的“未富先老”的问题正遭受热议。一些加工制造企业既面临着工资快速增长的压力,也面临着技术工人难招的困境。以80后、90后为主的“新生代”劳动者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但高素质劳动力短缺问题尚未改观。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加工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突出表现为“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多重分割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的不匹配。文章从制度根源、产业结构和教育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导致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就业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难题,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做好扩招与就业的平衡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重点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政策性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高等教育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3.
就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我国人才培养形式多元化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并没有真正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人才供需矛盾,屡屡出现的用工荒与就业难现象反映出我国人才培养观念出现的误区,人才培养模式亟需变革。与经济社会进步和谐发展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原则,能力培养是解决人才培养困局的必然选择。转变人才培养观念,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与经济发展良好互动的人才供给机制是我国今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从笔者走访调研企业的情况来看,企业“招工难”、“留人难”的问题一年比一年突出,尤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甚至出现了“用工荒”的状况。由于人员不足,困扰着企业经营者,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不同程度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严重的还关系到企业的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每到过完春节的这个时候,“用工荒”问题都会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今年宁波到底有没有出现“用工荒”?情势严不严重?如何更改地来看待“用工荒”问题?有没有破解的良策?带着这一系列疑问,本刊记者兵分多路,采访了部分大中型就业洽谈会和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现场,关分成三篇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6.
年年开春用工都紧张是常态了.其实并非季节性的问题.也非长三角和珠三角的问题。而“用工荒”原因众说纷纭,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并深入有关当地企业了解.与大学生和农民工交流,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用工荒”成为一个频现词似乎是最近几年的事,如果说是国际金融海啸引发了传统型外向经济的“用工荒”,不如说是中周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形势走到了向传统挑战、向经济发展方式挑战的十字路口。城市于民工不仅是一个挣钱的地方,更是一个体现人生价值的途径,而社会的发展、市场的竞争也必然为企业的发展提出更高、更精的标准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用工荒”的阴影尚未远去,“用电荒”的脚步又接踵而至。自2004年我国首次出现“用电荒”以来,“电荒”正逐步从季节性缺电演变为常态化缺电,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缺电,扩散到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缺电……频繁上演的“电荒”,预示我国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和资源价格体系已经到了非改不可地步。  相似文献   

19.
据有关报道,我国2008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为559万,并且预计2009年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达610万。正值全球金融经济危机来临时刻,高校扩招以来便挥之不去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便揪住了中央领导们的心。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民工化就业”凸显产业链两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难并不单纯是教育体制的问题,根本的问题在于我国的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错位。大学生“民工化就业”实质反映了我国在世界产业链调整中的一个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