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扬 《唐山经济》2005,(7):32-34
我国七亿人口在农村,农村社会治安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及小康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客观地影响到我国整体经济和精神明建设的发展,因此,全面落实中央农村政策,推进“三农”发展,必须关注农村社会治安问题,本试图通过分析目前一些农村在治安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及其形成因素,提出具体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经济》2010,(4):34-35
中国农村人口现在还有七亿多,住在县和县以下。但是由于受收入水平的限制,也就是说,由于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使我们农村这一块的消费受到了限制。改革初期的时候,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体是各占50%,但是改革三十年,县和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整个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间的比例,平均每年下降1个多百分点,到目前下降到只有三分之一了。  相似文献   

3.
未来十年,我国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就看能不能解决好"三农"问题,需要努力提高县域城镇对产业和人口的承载力。要想跨入高收入国家,避免陷入中等收入的陷阱,我们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现在居住在农村的近七亿人口,怎样提高他们的劳动生产率,怎样增加他们的收入。现在农业劳动生产率只有二、三产业劳动生产力的28%,农民的人均收入只有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31%,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呢?原因就是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以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为主旨,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为我们认识和把握中国农村的人口问题提供了更加理性的宏观视野。中国是典型的二元结构国家,农村人口比重过大。虽然近年来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但绝对量一直在上升。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努力推进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而良好的人口环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前提。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居多的国度,倘若8亿农  相似文献   

5.
《中国老区建设》2010,(4):27-27
<正>韩俊:户籍改革主要在中小城市进行试点,这是很正确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结果,目前中国的纯农村人口为7.2亿,已经离开农村到城镇居住半年以上的人群的数量约为1.7亿至1.8亿之间。  相似文献   

6.
张唯实 《发展》2006,(11):67-68
西部是一个农业地区,人口的绝大部分在农村。西部农村人口多,增长快,而农业自然资源相对较少,因此产生了较大规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这是现阶段西部面临的重要人口问题之一。反贫困是中国的一项国家战略,而西部农村反贫困又是中国反贫困战略的重中之重。要消除西部农村贫困问题,关键是要找准西部农村贫困的根源,进而制定科学的反贫困战略和政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部分。在近13亿人的中国人口中(在第五次人口普查尚未有统计结果前的统计数字),农村人口占70.1%。据1997年的人口统计,乡村人口为91514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为45962万人,正是这70.1%的农村人为13亿人口提供了足够的粮食,养活了世界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世界性的贡献。也正因为此,中国的一切问题便可归结为农民问题,中国的一切政策方针的制定都应从首先从农民的利益出发,革命时期如此,和平建设时期也是这样。然而,在中国这样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问题,农民负担问题却一直回避不了,中国农民负担一直是一个沉甸甸的话题。表面看,农民负担是一个经济问题,涉及到农民创造的国民收入分配的问题,其实质又是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各社会阶层的利益关系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老区建设》2011,(7):7
3月20日在开幕的2011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安全网,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是一个十三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且农村人口占多数,建立一个  相似文献   

9.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国之大本,食足为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些古训无不说明粮食对一个国家和民生的重要性。"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当年毛泽东就是以这样朴实的语言诠释"以粮为纲"的基本国策的。毛泽东还说:"什么问题最大七亿人口吃饭的问题最大。"1994年一篇《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引起世界性的舆论反响,大多指责其言论是所谓"粮食威胁论"。而在世界粮食危机愈演愈烈的今天,作为人口大国,我们没有理由不关注粮食安全,并思索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仍是一个农业大国,绝大多数人口仍然居住或劳作于农村,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占有广大的地理区域,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90%以上;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地位。可以说,没有中国农村的法治化就没有整个中国的法治化。如果对此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不从法治建设一开始就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一个世纪,特别是近40来年,中国人口在有限空间的迅速增长,使得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愈嫌狭小,环境质量不断下降。人口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特别是农村发展的基不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世纪反思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至今还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对比例的农民国家,无论什么外来思想、内生理论,都不得不在能否解释农村、农民和农业这“三农问题”上受检验。  相似文献   

13.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国之大本,食足为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些古训无不说明粮食对一个国家和民生的重要性。“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津。”当年毛泽东就是以这样朴实的语言诠释“以粮为纲”的基本国策的。毛泽东还说:“什么问题最大?七亿人口吃饭的问题最大。”1994年一篇《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引起世界性的舆论反响,大多指责其言论是所谓“粮食威胁论”。而在世界粮食危机愈演愈烈的今天,作为人口大国,我们没有理由不关注粮食安全,并思索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4.
洪勇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8):52-54,70
中国经济由二元模式向一元模式转变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刘易斯拐点问题.文章对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异象给出了一个理论说明,解释了“民工荒”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并存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劳动生产率的人力资本差异.本文还指出中国三十多年来之所以能通过高投资驱动经济增长主要是得益于充裕的人口红利,近几年,“民工荒”使得从表面上看人口红利行将消失,但是实际上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是潜在的巨额人口红利,应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将潜在人口红利转化为现实人口红利的措施,并指出短期内在无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条件下,充分利用人口红利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浅谈新时期的"三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全国12亿多人口,9亿多在农村.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全局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在中国社会中始终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中国社会所经历的历史性嬗变,都未能绕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6.
90年代:迈向市场经济的中国农村改革国风中国是一个有九亿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0%的农业大国。农村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国的形势。搞好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对于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农村改革的成就与问题80ff代的中国...  相似文献   

17.
巳臣 《中国西部》2013,(10):46-47
中国是人口大国,半数以上的中国人都来自于农村。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0.32%。而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由来已久。农村贫困人口多,解决贫困问题的难度很大。中国的减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方文  朱园  杨云 《黑河学刊》2013,(5):190-192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制定政策措施扶持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农村扶贫开发事业成就显著,但伴随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仍然面临各种考验。构建完善的扶贫开发体系,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综合素质是未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时光 《中国报道》2008,(11):100-100
对弱势群体及边缘人群的关怀,是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是一个社会走向世界文明的必然选择。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仅残疾人群就有8000多万,而存在听力语言残疾的人数已达到1000余万,这其中包括大量的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20.
张毅 《乡镇经济》2007,(10):76-76
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在22日召开的第四届国际农业统计大会致辞时表示,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农村人口仍占56%的大国,农业和农村发生的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对统计工作既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提出了严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