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正用市场的办法是可以解决房价问题的,但是地方政府在出让土地的时候,并没有想过把地价降下来,还有各种方面的税费。所以房价这么高,和开发商没什么关系。"在2014博鳌房地产论坛上,任志强再次以"开炮"的方式谈楼市。其实,房价离谱也并不是一个地价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面对疯狂的楼市,的确不应当把房价离谱的责任都推给开发商,都归结为开发商疯狂的逐利,企业在法律的框架内追逐超额利润有何不可?所以,我们不但要理性看待任志强自己给  相似文献   

2.
日前,经济学家茅于轼对媒体说:"现在我们是政府决定土地配置,效率非常低造成很多社会矛盾,农民进不了城......有个关键问题就是农民的土地能自由买卖,如果我们的农民能够将土地卖给开发商,他得到的价格就高了,他就有钱了,有很多农民愿意卖地,有很多开发商要买地,买方、卖方竞争,形成一个土地低价格,这是市场决定土地的配置......开发商能买到便宜的土地,他的房价就降低了......你让老百姓自由买卖土地,房价马上就下来了,用不着你管调控。"从经济理论上说,以上观点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原则的,但经济学家忽视了中国房价问题的复杂性,特别是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能用作房地产  相似文献   

3.
韦华伟 《经营者》2007,(15):76-76
<正>要平抑房价,只靠法律法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外在的压力与房地产行业的自律相结合,如果没有行业自律,这个行业的发展将是非常危险的。中国房地产大亨任志强笑了。他这次的一笑引人深思。近日他在2007博鳌房地产论坛上说:"没买房的人都亏了。"他还说:"我们希望政府不断的宏观调控,因为调控一次房价就涨一次,开发商就乐得合不上嘴了。"  相似文献   

4.
想必你看过高策地产机构董事长陶红兵的这个伟大预测:5年内北京四环内房价将破10万元.按照我的理解,他说的是四环内平均房价超过10万元/平方米,因为单个楼盘突破10万元的项目早两年就有了.在房价问题上,如果非要谈论预测,最著名的有两个人,一个是任志强,一个是谢国忠. 任志强被称为"任赢赢".举个例子.2009年8月,他接受媒体采访时宣称,不会超过5年,北京房价就将进入5万元时代.如你所知,他的预言3年就提前实现了.去年他还警告今年3月房价会大涨,果然.  相似文献   

5.
同期声     
《北京房地产》2007,(9):27-27
我们希望政府不断地宏观调控,因为调控一次,房价就涨一次这一轮房价快速上涨并不是需求拉动,有价无市是因为开发商捂盘惜售,各地纷纷开始利用土地增值税进行狙击,多项调控政策有望出台。"我们希望政府不断地宏观调控,因为调控一次,房价就涨一次,开发商就乐得合不上嘴了。"有媒体报道,北京知名地产商任志强公开称。  相似文献   

6.
吴衍 《上海房地》2010,(9):58-58
在2010博鳌房地产论坛上,素来力挺房价的华远总裁任志强向台下数百位开发商发出呼吁,他说:“政府有时候希望做事,你就得配合。你干嘛非得让政府把‘核武器’都用出来?”不知道此话是调侃,还是真话?是言不由衷,还是言为心声?但不管怎么说,这位在许多场合总是对调控政策唱反调的“强势人物”,在新一轮楼市调控的敏感时期,能够劝说开发商审时度势,顺应市场降价,还是令人赞赏的。  相似文献   

7.
《楼市》2012,(11):9
1.任志强操着总理的心干着开发商的事,是当代的活雷锋。2.政府限购了,让政府去谈政策,我不谈。要是任志强没钱了,我还可以去救他。3.政策交给顾云昌,数据交给任志强,我只负责盖好房子。  相似文献   

8.
该相信谁? 对于房价,开发商们总说还要涨,经济学家们总说小心跌,老百姓不知道该听谁的,听政府的吧?然而,连官方也“打起架”了。  相似文献   

9.
《楼市》2012,(24):130-131
《任他评说——任志强的微思考》以作者近年文章集锦和网民微评、专家学者微评、官员微评、媒体人士微评、业界人士微评任志强等内容共同组成。本书分为10章,主要内容有:他人眼中的任志强、房价的真相、保障房能解决问题吗?和政府不得不说的话、和大众不得不说的话、和"80"后不得不说的话、房地产的背后经济、替房地产业说的公道话、洞悉的哲学、房地产大趋势。本书还首次推出了任志强在微博中的思考,这不仅是一位地产大亨近两年的深刻思考,而且是一个微博狂人心怀天下的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以来,一提到中国地产界,王石、任志强、冯仑、潘石屹等总是绕不过去的符号性人物。从1990年代发迹的那一拨房地产开发商正远离舞台中央,调控之下,这些平均年龄近55岁的房地产大佬们开始淡出——是黄金时代的结束,还是一次中场休息?  相似文献   

11.
"开发商要讲求‘良心利润’"这是某房企老总说的一句话,我听得愕然:开发商还讲良心?我还是第一次听房企老总强调"良心利润"2011年,楼市疯狂;2012年,楼市癫狂从去年开始,政府官员和新闻媒体无不说"房价跌了"上  相似文献   

12.
微博声音     
《房地产导刊》2013,(Z1):37
任志强知名开发商去年的中央经济会议是"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要让房价回归到一个合理水平"。今年只有前半句,少了后半句。是因为房价已经回归到了合理水平,还是将市场的还给市场呢?当市场能让需要充分释放,同时用充分的供给平衡价格时,市场才是合理的。用抑制需求也抑制了供给时会造成今后更大的麻烦。  相似文献   

13.
在南京,我遇到了一个水平特高的出租车司机。房价肯定是降不下来的。地价这么高,房价能降下来吗?为什么地价这么高?是因为地王啊。为什么有地王?是因为政府希望多卖些钱啊。他说。你觉得地王合理吗?我问。存在就是合理的嘛。政府跟开发商穿一条裤子。  相似文献   

14.
毋庸讳言,2006年的房地产市场仍问题多多,二年来政府宏观调控的重点——房价,依然涨势逼人。对此,只说是政府“不作为”是不客观的。2006年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出台的调控政策累计有13项之多,涉及房地产运行各个环节和各职能部门,以“疾风暴雨”来形容毫不为过。特别是将控制房价问题上升到行政问责高度,处理官员职务级别和弊案数量都创历史新高。要说开发商“无良”,攫暴利欺瞒天下,财政部对开发商的审计报告终于撕开了冰山一角,除个别如任志强者仍放言喊“冤”外,开发商集体缄口,可算对事实的默认。要说专家教授们坐错了“位置”,预测失灵、导向不当,但细细观察,也总是那么几位屡有惊天之言,而引发的论争与轰动“效果”已大不如前。  相似文献   

15.
“回去好好做功课”“、你这个问题水平不高”、“你的问题带着情绪”……这是新近发生在某著名论坛住房发展与和谐社会分论坛现场的“不和谐”一幕。面对现场记者、与会代表的提问,包括政府官员在内的与会房产业人士一律拒谈房价。潘石屹甚至“很诚实地告诉大家”:主持人给他发短信了,要么谈社会责任,要么谈绿色地产。房价对于老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恐怕无须赘言。“房奴”,一个形象地涵盖了购房者生存现状的新词正在悄然流行。既然扣着“住房发展与和谐社会”这样大的一个帽子,论坛为什么又要避谈房价这么一个关乎社会和谐、更关乎中国房…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产市场》2007,(6):103-104
房价疯狂上涨,究竟有哪些因素在作怪?是政府、开发商,还是炒房者?政府调控作用几何?何种手段才是抑制房价上涨的"良方"?各路媒体说法不一--  相似文献   

17.
如果和任志强交谈10分钟之后,他仍旧无意扭动一下脖子让你看到他的正脸,不要敏感地忧虑任总不尊重你。他对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一种相当冷淡的态度。如果他忽然提高音量,说"你这么说就说明你根本不懂房地产行业",那恭喜你,这说明任总起码认为你是值得理论的。  相似文献   

18.
对于这些往昔的带头大哥来说,一休才是他们的梦想。华远的任志强、万科的王石和万通的冯仑,三位董事长,三位开发商中的“大佬”,一起选择了退休。  相似文献   

19.
宗智 《新远见》2013,(11):1-1
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日益临近,有关改革的议论加快升温,其中议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改"什么?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开玩笑说,他的干爹曾经调侃过他,说冯仑18岁的时候第一次听说改革,就像少女听说爱情一样第一次心动,"你是走夜路吹口哨,自己给自己壮胆。"但是,冯仑并不认同,他说他38岁被改革,最后下海做生意,到48岁这个事都快遗忘了,大家才开始说改革。他认为,他的心里一  相似文献   

20.
声音     
政府比企业赚得多。——对于房地产企业时常为高利润助推房价的问题,冯仑并不回避,他表示,中国房地产是利润比其他行业更诱人的行业,但大家要看到,政府拿到的比投资者要多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