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5,(5)
本文分析了国外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发达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主要包括对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众筹融资的监管。为改善国内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应借鉴国外经验,明确监管原则,适度监管和协调监管并重;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加快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建设,通过立法明确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性质和法律地位;完善互联网监管规则,明确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经营范围及监管主体,统筹建设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引导规范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非银行金融机构灵活的经营方式,更广泛的服务范围,多样化的业务种类都使其比银行金融机构更具有优势,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无论是银行金融机构还是非银行金融机构都会面临着一定的金融风险,重视金融风险的防范,加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是现今非银行金融机构乃至整个金融业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重点问题。文章对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从风险分类的角度分析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探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以及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金融业迅猛发展,金融危机不断地冲击着整个金融系统,金融系统脆弱性也日益加剧。剖析中国金融体系脆弱性的成因和表现形式,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应加强中央银行对金融业监管,完善金融风险指标体系;优化金融组织和产品结构,分解金融脆弱性;加大网络安全监管,全面开展社会信用建设;完善金融机构风险控制制度,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个方面分析了地方金融的风险,然后从政府提高指导与监管力度、地方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完善金融机构风险评价体系、完善地方金融风险的预警体系四个方面对地方金融的风险的防范管理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个方面分析了地方金融的风险,然后从政府提高指导与监管力度、地方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完善金融机构风险评价体系、完善地方金融风险的预警体系四个方面对地方金融的风险的防范管理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末网络与金融创新的结合产生了一种新的银行形式—网络银行,它在未来必定会对人类的经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但其监管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如何监管、趋利避害,是网络银行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银行应时而生,它突破了银行传统的业务操作模式,摈弃了银行由店堂前台接柜开始的传统服务流程.把银行的业务直接在因特网上推出。这种新式的网上银行包括有虚拟家庭银行、虚拟联机银行、虚拟银行金融业以及以银行金融业为主的虚拟佥融世界等,几乎囊括了现有银行金融业的全部业务,代表了整个银行金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随着这种技术的兴起,相应的负面影响也接踵而来,为此,本文就我国网络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就如何完善我国网络银行的监管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毓姝 《价格月刊》2004,(12):60-61
改进和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制直接影响金融企业乃至整个金融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从整个金融监管的体系来看,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应当是全方位的、外在的监管.以维护金融业正常运行的秩序.防止出现系统性或区域性的金融风险,但其监管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金融机构实施审慎经营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及金融创新的迅猛发展,使我国金融机构混业经营态势日趋明显,金融监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分业监管体制已现明显的不适应状态,跨市场金融风险初露端倪。应建立统一的监管体系与监管模式,完善相关法规及风险措施,以防范跨市场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金融的速猛发展对现有金融体系带来较大冲击。面对这一新挑战,传统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监管部门应如何应对?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以及其对现有金融体系的影响,结合互联网金融风险,从完善法律体系、健全监管体系、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时代的P2P网络金融业务给传统金融造成巨大冲击。民间金融机构积极推进以P2P业务为代表的金融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有效促进了借贷双方的信息交流,增进融资效率且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本文阐述了民间金融机构的P2P网络金融产品的内涵与特点;从P2P网络金融业务的监管风险、技术风险及信用风险等方面揭示民间金融机构开展P2P网络金融业务所面临的风险;最后提出给予P2P网络营销模式的民间金融风险监管策略、民间金融新渠道拓展策略及民间金融的产品策略等民间金融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的运作模式,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实现了领域规模的扩张和市场的迅速拓展。然而,网络自身特有的开放性特征决定了互联网金融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互联网金融风险以及其特点进行客观分析,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策略,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本文就主要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管理策略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发展普惠金融的大背景下,近几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民间资本大量进入银行业。2014年3月,我国的民营银行试点终于破冰,共有五家民营银行获批筹建,其中就包括两家国内新兴的纯网络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与浙江网商银行。由于纯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运营模式的不同,其发展面临着更具复杂性与特殊性的风险。如何将这些风险化解,给我国的银行业监管部门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对纯网络银行风险及相应监管模式的分析,对纯网络银行实施全方位、综合性的监管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金融全球化挑战我国的金融改革及创新,特别是金融理论的创新和控制风险技术的创新,如何将金融风险控制到最小程度,真正使金融体系成为支撑社会经济的基础,达到为社会分散经济风险的目的,是我国金融界必须面对的艰巨任务,如何用定量方法测度和控制金融风险,是金融机构和监管当局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金融的速猛发展对现有金融体系带来较大冲击。面对这一新挑战,传统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监管部门应如何应对?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以及其对现有金融体系的影响,结合互联网金融风险,从完善法律体系、健全监管体系、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赵清东 《商》2015,(1):174
网络银行作为新颖的银行经营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到了移动金融的形态,便捷的使用体验和难以想象的发展空间,使网络银行日益受到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伴随着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高潮,网络银行不断地高速发展,功能也逐渐改善,业务量也不断提高。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对外开放,我国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在加快网上银行建设的步伐,网络低廉的成本和便捷的服务也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网络银行发展的安全、业务等问题也有很多。本文主要介绍了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郑子娴 《品牌》2014,(11):89-89
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普及,不仅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在我国金融结构以及金融风险传染方面也带来的巨大的影响,从我国中国银行的各种数据分析中得出,采用最大熵的方法进行银行之间资产的负债关系评估,建立网络银行间网络,用来研究我国单个银行破产而导致金融风险传染概率,以及对是整个金融金融市场的影响程度,是目前我国金融领域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从几个方面对网络视角下的金融结构与金融风险传染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不但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整个金融机构的稳定发展,有利于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推动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但是,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尚不完善,侵犯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基层央行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充分发挥监管职责,切实保护好金融消费者的权益.本文探讨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基层央行的角度提出了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途径,指出基层央行要发挥好协调作用,强化监管职能,做好金融知识宣传工作,与其它部门共同保护好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作为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信息技术与之相结合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在近年发展迅速,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其自身所具有的流动性风险及其他风险明显暴露,并阻碍了该行业的长远发展。尤其是流动性风险作为一种互联网金融行业与传统金融行业所共同具有的常规性风险,通过互联网内部传导与外部环境的结合导致危害形成的可能性增加。为了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应依据流动性风险传导过程加强资金流向的管理、加强数据分析自我监管、分类防控互联网金融风险、明确监管和金融创新分界以及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20.
网络银行面临的新风险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1995年10月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诞生以来,网络银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其低成本、高效益,方便快捷、应用广泛等特点,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从而在国际金融界掀起了一股网络银行热潮。网络银行正在成为金融机构拓宽服务领域、实现业务增长、调整经营战略、促进金融发展的重要手段。但与此同时,因为其兼有银行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双重特点,网络银行的发展也在传统银行业一般风险的基础上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风险,给银行业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