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运用DEA方法测算出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技术变化和规模效率,以此作为技术进步的代表量,分析各个区域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及其对当地能源强度的影响。得出的研究结论为:第一、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体现在纯技术效率上,中部地区体现在纯技术效率和技术变化上,西部地区体现在技术变化上。第二,东部地区FDI的知识溢出对本地区能源强度的影响不显著,中部地区FDI的知识溢出提高了本地区的能源强度,西部地区FDI的知识溢出能够显著降低能源强度。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东、中部地区应该提高引进外资的技术和能耗门槛,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西部地区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创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吸引更多更好的FDI,并注重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FDI知识溢出效应对中国能源强度的区域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DEA方法测算出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技术变化和规模效率,以此作为技术进步的代表量,分析各个区域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及其对当地能源强度的影响。得出的研究结论为:第一、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体现在纯技术效率上,中部地区体现在纯技术效率和技术变化上,西部地区体现在技术变化上。第二,东部地区FDI的知识溢出对本地区能源强度的影响不显著,中部地区FDI的知识溢出提高了本地区的能源强度,西部地区FDI的知识溢出能够显著降低能源强度。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东、中部地区应该提高引进外资的技术和能耗门槛,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西部地区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创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吸引更多更好的FDI,并注重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黄鹏 《特区经济》2014,(7):181-183
基于DEA-Malmquist法,实证分析了2001—2012年我国三大地区及西部各省市高技术产业R&D效率的差异性及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西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R&D创新效率总体上是有较大提高的,特别在西部大开发前期处于高速增长状态,而2006年以后则处于持续衰退中;与其他地区相比,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R&D创新效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技术效率的提升;西部地区内部,西南地区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技术创新水平上远超过了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Solow的增长核算方法,对1952~2005年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因素进行测算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资本积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劳动投入的贡献非常小;②资本投入增长速度差异是地区增长差异的主要决定因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国家给予中、西部地区更多投资倾斜政策,同时中西部地区自身应注重基础设施,人才环境等投资环境的培育和完善以吸引外来投资;③地区增长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生产率增长差异,加快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速度,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是缩小我国地区增长差异、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DEA方法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率及其变化趋势。我们的分析表明,我国农业生产率在1980~2005年间平均年增长速度为2.2%,其中技术进步率为4.2%,而相对技术效率则以每年1.9%的速度恶化;从地域上看,东部地区的生产率增长率与技术进步率要快于中、西部地区。在相对技术效率上,东部地区基本保持稳定,而中、西部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我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缩小农业生产地区差异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现有农业技术推广,遏制技术效率恶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本文宗旨在以当年日本工业污染治理的经验来观察和思考当今中国环境污染治理这一课题.战后日本也曾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结果社会受到损害.本文用一个数学模型阐明了污染治理的必要性,不然的话,将会是竭泽而渔.日本后来明白了这个道理,开始积极地治理污染.但本文更将重点放在考察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中工业污染防治的具体过程上.日本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变化,不同的产业治污的费用也各不相同,这些形成了一个参考标准,对我们制定污染治理投资标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还可帮助我们了解污染治理投资的过程变化.本文还对近年中国工业污染防治情况作了较详细的回顾.最后,基于当年日本的经验和当今中国的现实,文章将日本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阶段特征、产业特征以及治污费用的分担等经验与中国工业污染治理状况作了对比,据此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中国制定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对策作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超越对数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1998-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各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并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配置效率变化四个方面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经验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的TFP都有所增长,其增速皆呈现出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TFP增长对全国装备制造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低,仅为0.117。对TFP增长的分解发现,技术进步已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TFP增长的主要源泉,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恶化则严重阻碍了中国装备制造业TFP水平的提高。分地区来看,中部地区的TFP增长率最高,东部次之,西部最低,这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的下降最为严重,东部地区规模效率的下降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中国区域生产效率与西部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利用1998—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SFA模型估计了估算了中国各省和三大区域1998—2008年的TFP水平及其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指数,研究发现要素投入差异是我国地区差距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西部在TFP方面要想和东部地区缩小差距在短期相当困难,西部能够缩小和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最优路径就是使自身经济更开放,突破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建立以中期以制造业为核心并重心逐渐向服务业转移的长期经济发展体制,动态提高区域TFP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TFP和经济差距,以达到共同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运用三阶段DEA分析法,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对2010~2016年间我国31个省级政府财政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我国政府整体效率较低,主要来自西部地区的效率较低,主要体现在西南地区省份效率低下。政府效率的测度受环境变量影响较大。政策的驱动和调控具有一致性和过渡性。西部地区在财政支出方面应集中财力,因地制宜地提高本地区的财政资源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中的C2R模型,测度了1999~2005年间西部12省份和东部11省份①经济投入产出的综合效率:包括技术效率(TE)和规模效率(SE);计算出了西部地区1999~2005各年度间的M almqu ist全要素生产力指数(TFP)。本文的主要结论是:西部地区的综合效率低下,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太低,且西部地区经济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西部地区TFP在1999~2002年间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的幅度逐年减小;从2002年开始上升,并且上升的幅度逐年增大;从时间序列来看,TFP在逐年稳步增长,引起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技术效率的提高,体现了西部地区经济的"追赶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权威的创新环境指标,从全国和东中西部区域的角度系统研究了创新环境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全国而言,基础设施、市场需求和劳动力素质都是显著的,金融环境为负但显著,创业水平没有显著影响,其中市场需求和劳动力素质的影响最为重要。对东、中和西部地区而言,基础设施提高了东部和中部的创新效率,且对西部不显著,市场需求促进了创新效率的提高,且贡献比较大,劳动力素质提高了东部和抑制了中部和西部的创新效率的提升,金融环境阻碍了东部和西部的创新效率的提升,而且对中部不显著,创业水平阻碍了西部的创新效率的提升,对东部和中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电网行业的生产率受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使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以9家省电力公司为样本,对电网企业的技术和生产效率的动态变动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0年间样本电网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为3.2%,技术进步的贡献大于技术效率的贡献。技术效率指数表现不优是由于多数样本企业的实际规模与最佳规模之间的偏差较大。因此为了提高我国电网企业生产率,关键是提升效率特别是规模效率。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差异与收敛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技术创新投入、环境、产出三个层面,分析了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现状,运用DEA模型和非参数Malmquist方法,对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从行业、地区两个维度,进行静态比较和动态测度,并分析了区域间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是否存在收敛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总体不高,东部高于中部和西部,2001-2010年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平均提高了22.4%,中部提高的幅度最大,总体上存在收敛趋势。最后,结合现状与实际问题,进一步探析了实证结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考虑碳排放的影响,建立西部地区物流效率指标体系,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低碳物流效率进行测度,结合Malmquist模型分析低碳物流全要素生产率。实证表明,西部地区低碳物流效率水平较低,且受城镇化率、科技创新水平、地区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从静态视角看,西部地区低碳物流效率水平偏低,主要原因是物流业规模有待发展;从动态视角看,技术进步是影响低碳物流效率的主要因素。建议西部地区应加大对低碳物流的政策支持,调整产业规模,搭建低碳物流绩效测量系统,推动低碳物流人才培养和引进,密切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中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方法将考虑人力资本与能源消费的经济增长分解为人力资本、复合物质资本、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四部分,探寻其经济增长的源泉,并对西部大开发前后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以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能源消费为代表的要素投入和以技术进步、效率提高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几乎相等;但在西部大开发以后,以技术进步、效率提高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趋势。采用绝对收敛方程考察了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四类因素的收敛效应,发现中国西部地区出现了显著地经济收敛,而这种结果是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物质资本积累的共同结果。采用Tobit模型深入分析了能源投入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约束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6.
基础建设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导入BOT投资模式不仅有利于缓解政府限制对地区开发的约束,也有利于通过新的治理机制的导入来提高项目运行效率,基于西部地区的基本情况和BOT投资方式的特点,我们认为,西部地区在引用BOT投资方式时必须根据地区特点正确处理好各具体环节;在转变观念和强化人才培养与运用的同时,综合利用海外和非西部地区的资金。  相似文献   

17.
徐小钦  贺双瑜 《开发研究》2004,129(1):22-25
传统制造业是西部地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如何提高传统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成为提高西部大开发效率 ,巩固开发成果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西部地区技术来源现状、西部区域创新宏观指标、西部制造业创新微观指标明确了提高西部传统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通过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正确选择创新模式、建立有效风险投资体系以切实提高西部制造业创新力。  相似文献   

18.
陈帅  张淼 《科技和产业》2019,19(9):90-103
林产品认证标准制度、认证标准程序和污染物处理是进出口林产品标准样品认证的主要内容。在总结国内外文献基础上,考虑区域存在异质性,分别对全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构建了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进出口林产品标准样品认证对污染物处理技术影响的时空效应。结果表明:2008年至2016年,林产品财政支出对于污染物处理技术创新在全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都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林产品财政支出对污染物处理技术创新的作用中,前沿型技术创新的作用大于效率型技术创新的作用。对于全国和中、西部地区,林产品财政支出对前沿型污染物处理技术创新的作用是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而对效率型污染物处理技术创新的作用是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对于东部地区而言,林产品财政支出对于前沿型污染物处理技术创新的作用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对于效率型污染物处理技术创新的作用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即东部地区的林产品财政支出的作用突出在效率型污染物处理技术创新方面。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吴建新 《南方经济》2010,28(8):51-60
本文用非参数生产前沿方法将我国1978—2007年服务业劳均产出增长分解为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的贡献三个部分,并用方差分解方法估算了各部分对地区服务业劳均产出增长率差异的贡献,然后采用核密度分布方法分析了上述三个部分对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技术进步是促进各地区服务业增长的重要因素,其作用随资本积累的提高呈上升趋势;(2)效率虽然对服务业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较小,但却是各地区服务业增长率差异的主要原因;(3)资本积累在不同时期对地区服务业增长的贡献差别很大,其作用随时间发展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市场失灵与治理失效致使工业污染日趋泛滥,工业污染严重危害人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庞大的经济损失.工业污染的治理需要发挥社区作用,进一步改革政绩考核制度,建立环境保护措施的经济社会影响分析制度,促进环境保护和技术的有机结合,树立正确的代价观,尊重公民的否决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