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销银行是国内银行业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的一种新型银行运作模式,它不设实体网点,不发实体银行卡,主要是通过移动终端、电话、网络等电子渠道为客户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2.
作为金融服务的供需双方,银行与实体经济相互依存,共生共荣。银行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实体经济的平稳运行,而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则需要银行这一"多元、优质、高效"的专业化金融服务供应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银行自身发展亘古不变的主旋律。切实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要正确认识银行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以来,在积极财政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影子银行债务特别是具有高杠杆性的政府影子银行债务快速增长,金融结构的不平衡风险增加,对实体经济稳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如何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政府影子银行债务对实体经济波动影响的阈值效应,并进一步通过构建时变GARCH-CoVaR模型,测度政府影子银行债务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影子银行债务对实体经济波动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政府影子银行债务与实体经济波动之间存在单向的风险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的核心使命,数字化转型又象征着银行未来的核心发展方向,怎样经过数字化转型最大限度地提高本身经营管理水平、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一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本文从数字化转型是银行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的时代要求入手,分析了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究了银行如何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实体经...  相似文献   

5.
近期,中央政府已多次提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及基础是实体经济。本文从银行角度出发,阐述了银行对于实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性,并就银行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理论中,"金融"只是实体经济的一层"面纱",同时也是"润滑油"。它是依附于实体经济存在,同时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今年两会期间,银行暴利问题引起争论,显得很热闹。从政府官员到企业家,不约而同地将矛头直指银行高利润,几位行长极力为银行辩护,认为银行利差不大。其实,银行家们更为关心的应该是银行的最终追求,即为什么办银行问题。  相似文献   

7.
网络银行是银行通过互联网的技术,通过网络向银行客户提供开户、销户、转账、投资理财等服务项目。网络银行作为一种实体银行的虚拟工作环境,其风险范畴要比实体银行大得多。广义上的网络银行风险不仅包括实体银行风险中的一切基本类型,如信用风险、银行内部人员犯罪等,而且还包括具有网络特性的各种运营风险,如"黑客"的恶意攻击、客户密码被破译等。狭义上的网络银行风险仅指网络意义上的各种风险。本文主要讨论怎样防范网络银行技术风险。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是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之一,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的经济大体上进入了后危机时代,这使银行和我国的经济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所以必须进行商业变革。研究表明:我国还应不断的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有效性,就是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应有利于商业银行服务于实体经济,但是不能够完全影响银行的风险管理和改革转型。本文就商业银行具备的企业和社会特征,通过分析、研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对银行风险管理、改革转型、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等,以有效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相似文献   

9.
网络银行是银行通过互联网的技术,通过网络向银行客户提供开户、销户、转账、投资理财等服务项目。网络银行作为一种实体银行的虚拟工作环境,其风险范畴要比实体银行大得多。广义上的网络银行风险不仅包括实体银行风险中的一切基本类型,如信用风险、银行内部人员犯罪等,而且还包括具有网络特性的各种运营风险,如“黑客”的恶意攻击、客户密码被破译等。狭义上的网络银行风险仅指网络意义上的各种风险。本文主要讨论怎样防范网络银行技术风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姜少涛 《现代商业》2022,(7):119-121
我国长三角地区汇聚全国30%的中小实体企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区域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回归金融本质.当前,我国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脱节,存在金融供给不充分、政策监管落后、金融资源配置不完善等问题,针对银行为首的金融机构如何提高服务实体经...  相似文献   

11.
金融风险防范,是确保经济稳定运转的前提,也是社会经济体制变革创新的主要方面,具有阶段性、基础性、关联性等特征。基于此,本文以银行的风险分析为例,着重探究新时期关于防控银行金融风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策略,以达到促进银行经济管理结构整合,引导实体经济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不稳健性会给实体经济带来巨大损失。选择16家上市银行2006-2012年间的数据作为实证分析样本,选取银行稳健性、市场约束等变量作为控制变量,构造回归模型。通过变量相关性分析、共线性检验、回归结果分析得出价格约束对银行稳健性没有显著影响,数量约束、规模大会提高银行稳健性,资本杠杆的作用不明显,经营杠杆作用显著。商业银行应加快完善价格、数量约束机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提高资本杠杆和经营杠杆的作用,提高银行稳健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花旗集团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的利与弊,得出结论:银行业综合化经营必须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隔离,银行的兼并扩张必须与所具有的管理及控制能力相适应,金融创新应面向实体经济并为实体经济服务,虚拟经济不能脱离实体经济。商业银行未来主要靠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来生存,而要想有足够的生存空间,仅靠银行单一的存款贷款业务是难以做到的,必须依靠同时发展银行表外业务,这一方面是通过业务多元化增加业务收入,另一方面是利用银行的信用中介功能,能为企业提供资产重组和并购、财务顾问等业务,对于需求方和银行双方来说都是"双赢"的格局。未来银行业混业经营模式仍然是银行业发展的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14.
财务共享实现了银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导致银行风险进一步加剧,尤其是共享金融模式的发展使衍生金融工具与表外业务急剧增长,金融业务的复杂性日益增加。银行内部控制在共享经济战略背景下暴漏出内部控制环境不理想,内部控制活动效力不足,以及信息披露与风险识别评估体系不完善的问题。银行需要从在这几个方面入手,构建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以此推动共享金融的快速发展,促使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影子银行是金融发展和创新的产物,给我国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产品和融资通道,对我国金融产业及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影子银行内在的的复杂性、隐蔽性以及脆弱性等特点,也容易成为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导火索。因此影子银行只有在完善的金融监管体制下才能真正地趋利避害,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6.
金融与实体经济、特别与制造业是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前银行制造业贷款增速持续放缓,笔者通过对镇江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调查认为:目前各机构在授信问责制执行过程中存在过于教条、责权利不对等、尽职免责不到位等问题,不利于国家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政策的落实,亟需进一步完善授信问责制,加大对制造业信贷供给提升的力度。  相似文献   

17.
影子银行意指从事融资贷款业务,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不受金融监管的非银行金融中介。近年来中国影子银行业务迅猛发展,影子银行体系对市场结构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和挑战。影子银行满足了商业银行体系不能满足的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但影子银行易引发信用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顺周期性风险交叉传染风险、监控不足的风险。完善影子银行监管,必须加快立法进程,建立有效的"防火墙",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强实时监控,从而引导影子银行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8.
如何预防我国实体经济“脱实向虚”,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文章以2007—2020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我国银行业结构竞争视角,着重探究并检验银行竞争加剧对实体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文章发现,整体上银行业竞争的加剧显著抑制了实体企业金融化,且该效应是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强化银行作为“大债权人”的外部监督机制的双重路径实现的。进一步地,文章从微观产权性质、中观外部制度环境以及宏观货币政策三方面进行异质性检验,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制度环境较差地区的企业中,银行竞争的抑制效应更显著,而货币政策未能与银行竞争达成协同效应抑制金融化。文章的研究对于深化银行业改革以构建健康、有序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旭阳 《中国市场》2014,(41):53-59
在辨析影子银行本质及中国影子银行特点的基础上,建议按照市场化、透明化的政策路径从银行与影子银行两个体系同时入手,引导影子银行体系对接实体经济,有序运转,控制系统风险。  相似文献   

20.
傅铭深  米运生 《江苏商论》2010,(11):155-157
采取现代企业制度的银行将风险管理职能托给职业经理。经理对信用风险的优秀管理能使银行获得风险溢价。但相对实体部门来说,商业银行的信息比较"软";而信息不对称、资产信息模糊性和经理的有限责任使银行面临更严重的代理冲突问题。这种情况下,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缺陷、市场约束的软化和市场竞争机制的不足、金融规制与制度失灵等情形均恶化经理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使银行承担超过其风险报酬线的过度信用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