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分析与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对农村公共产品具有强烈的依赖性。以公共产品理论为基础,阐明了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活动的核心领域,并对中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状况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一系列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政府供给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呈总体不足的状况。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必须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政府供给。按照公共财政原则改变重城市、城乡村的支出政策,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规范政府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的责任和方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5—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项目数据,在构建农村公共产品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分为总供给、生产类供给和生活类供给,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农村公共产品三类指标的供给水平。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总供给水平和生产类公共产品水平促进了居民幸福感的有效提升,生活类公共产品并未有效提升居民幸福感,存在供给水平不足的情况。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地区应首先保障生产类公共产品的供给,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等供给的财政支出力度;生产类公共产品供给充裕的地区,应将供给方向转到生活类公共产品的供给。未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应侧重于提高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补助等生活类公共产品的比重。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出现的问题对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产生了巨大阻力,不符合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需要。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迫在眉睫。文章在分析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的同时剖析了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且从有效供给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最后提出了提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能力的路径,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求矛盾与对策选择基点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我国公共财政的重要课题。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总量和结构均与需求状况相脱节。本文对这一矛盾的现状、内在形成机制及对策选择基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弊端不仅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直接制约了农村的各项改革。笔者认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缺陷直接折射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不合理,本文在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视角,在回顾相关理论研究的前提下,分析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农村公共产品多元供给主体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存问题、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娜 《地方财政研究》2009,(5):16-18,30
保障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简要界定了农村公共产品的涵义,阐述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交易费用是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是经济制度运行中的摩擦力。政府通过供给公共产品弥补市场失灵可以减少市场交易中的交易成本;但另一方面,政府在供给公共产品的过程中因为信息不对称、机会主义行为和资产专用性的原因,也会产生交易费用,这种交易费用会影响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本文就交易费用如何影响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如何通过公共财政体制改革降低交易费用,保证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后税费时代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随着农业税的取消,我国农民进入零税赋的后税费时代,农村公共财政压力增大,加上已经存在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问题,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形势不容乐观。必须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进行体制创新,才能应对后税费时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需要。  相似文献   

10.
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首先对公共产品政府供给制度的技术特征和社会特征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制度比较的效率依据。其次,对公共产品私人供给制度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公共产品私人提供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同时对区域、社区和集体组织等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一制度的存在是有效率的。通过对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的分析,提出了公共产品供给制度选择和安排的依据是制度效率的命题。最后,从纯理论的角度对公共产品集体供给制度基础理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公共产品理论与熵权TOPSIS分析法的基础上,以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选取五个方面14项指标,测算了2010-2014年我国各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动态变化,并进一步实证检验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减缓农村贫困问题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2010-2014年间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呈整体上升趋势,地区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差距呈不断缩小趋势,在空间上表现出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特征,存在空间正相关集聚现象;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农村贫困消减具有正向积极作用,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贫困消减的影响是边际效应递减的。  相似文献   

12.
从公共产品需求角度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走向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农村公共产品相对于农村私人产品而言,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后者对前者具有依赖性。农村公共产品的现状是供给偏离需求:一是供不应求;二是供非所需。其原因在于自上而下的决策程序和长期的制度外筹资为主的筹资方式。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税费用于提供农村公共产品,一定程度上改革了筹资机制,但并没有改革决策程序。为了满足广大农民的有效需求,必须纠正供需脱节的状况,建立“需求主导型”供给机制,以实现决策程序的自下而上,筹资方式的制度内与制度外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西方经济学传统观点认为,公共产品由私人提供是无效的,因此,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然而,在现实中却存在着有效的私人提供的公共产品。对此,经济学家对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给予了重新思考。BBV理论为公共产品私人供给奠定了研究基础和指引了研究方向,博弈论和实验经济学为其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供给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拓展了中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渠道,增加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量。但是,由于多元供给主体缺乏培育与激励,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作用没有充分显示出来,供给缺乏整体效能。在中国诸多供给主体中,政府有着特殊的责任定位。培育和激励供给主体多元有效供给,保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积极性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5.
观察和评价社会公正程度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和水平。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总量不足,难以满足当前和未来农民、农村、农业的发展需求。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为农民提供充足的农村公共产品,不仅对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笔者在介绍我国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及相关经济社会影响进行整体评价,分析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原因,倡导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以减轻农民负担的、城乡一元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主要是为了支援“三农”和支持农村税费改革。要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必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从根本上改变非均衡的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调整各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方式,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向城市和农村提供均衡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环节的基本理论出发,基于"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则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可以从消费的角度进行衡量.以收入为自变量的农民七大类消费品支出函数模型可以评价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相对供给效率.经过实证分析后发现,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发挥出的效用水平低于私人属性产品供给发挥出的效用水平.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村中最短缺的是交通通讯,其次是医疗保健,然后才是文化娱乐教育服务.这反映出农民目前公共产品需求中的发展型和物质型的需求意愿强于精神型的需求意愿.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缺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残缺不全,公共服务水平很低.根据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各级政府应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尽快建立和完善其公共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一个十分重大又迫切需要研究的现实问题。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瓶颈。本文将国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作一简单地梳理,以利于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论农村公共品的政府提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应当是农村公共品的主要提供者,但由于我国政府间财权事权划分混乱,再加之各级政府严重的"城市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农村公共品陷入供给困境。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这一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