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高科技,必须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强化理性思考与理性创新,开发适应高科技发展的高新管理技术,使思维方式、管理技术同高科技三者协调整合,推动高科技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戴湘云  叶生新 《改革与战略》2011,27(12):69-74,86
文章从多层次资本市场及“新三板”的基本概念和在我国发展的背景出发,通过系统分析总结出高新科技园区经济的五大特性,揭示了“新三板”对高新科技园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新三板”在北京中关村高新科技园区的实践,证明了“新三板”对科技园区的投融资体系建设具有的巨大促进作用。文章对在我国现实金融体制下,如何发展科技金融、解决科技创新与风险资本之间的对接渠道设计、最终达成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3.
东湖高新又停牌了!这对经历两次类似事件的投资者而言,或许已经是“习惯”了。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是东湖高新第二大股东,日前正在筹划针对东湖高新的重大资产进行重组。曾在4月23日,东湖高新第一大股东凯迪电力与联发投均宣称“不具备对东湖高新的实际控制权”。  相似文献   

4.
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体制、机制和政策方面的问题,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十一五”时期必须把加快技术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优先地位,要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进行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注重技术创新,把自主开发与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相结合,努力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十一五”时期,我国技术进步的重点是产业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主要目标是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企业技术创新:呼唤高新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高新管理技术?管理技术一般认为是实现某一管理目标所采用的专门方法与技术。因此,高新管理技术初步可以概括为:针对知识资源无形性,使用价值的间接性、共享性、增值性等特征,并有利于实现集约发展,具有创新性的管理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6.
《华东经济管理》2017,(7):F0003-F0003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研究是“华东经济管理”的基本特色。我刊每期开辟有“华东经济”和“区域发展”两个栏目,其中“华东经济”在第四届、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萧条,使人们对前一时期遵循的“发展”理念及路径产生了质疑,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如何全面诠释“发展”也就成为重要的理论课题。“发展”作为客观存在,具有“规律性”、“永恒性”、“层次性”和“主体性”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针对“发展”所采取的路径都必须坚持“科学性”、可持续性以及“人的主体性”,否则,“发展”就不可能完成社会主体的预期。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营企业要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挑战,必须突破“机制、人才、管理、技术、品牌”五大瓶颈,方能迈向发展新平台。  相似文献   

9.
高新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新企业在当今社会备受推崇。高新企业的这种地位不得不归功于美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持续高速经济增长,这轮经济增长超出了主流经济理论的解释能力,被人们称为“新经济”。现在,高新技术在中国创业如火如荼,蓬勃发展,人们对如何发展高新企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面谈几点个人的认识。一、正确认识高新技术企业1.既要看到高新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又不能把高新技术产业神化“风起青萍之末”,上世纪90年代以来,第五次工业革命悄然而至,美国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迎…  相似文献   

10.
“文化也是生产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融合和发展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桂林国家高新区积极转变发展思路,以“文化”和“高新”元素,  相似文献   

11.
《科技和产业》2013,(12):F0004-F0004
2013年11月23日,第七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在湖南长沙召开,论坛的主题为“绿色发展与管理创新’’。本届论坛由中国林业经济学会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林业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林业经济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承办。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林业管理部门的40余名代表出席论坛。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最为明显的领域。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实践充分表明,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出发,发展、创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开拓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3.
《华东经济管理》2017,(9):F0003-F0003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研究是“华东经济管理”的基本特色。我刊每期开辟有“华东经济”和“区域发展”两个栏目,其中“华东经济”在第四届、第五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中被评为“特色栏目”。为响应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探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丰富经济管理理论和实践成果,弘扬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提高我刊区域经济类栏目的学术质量,凸现刊物特色,办好特色栏目,现特向广大作者征稿。  相似文献   

14.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在“十一五”期间农村发展的主要目标,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农民自主投入,在于是否能够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从当前的农村发展现状来看,影响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生产组织模式的过度松散。要加快农村发展就必须要建立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笔认为,在农村建立经济联合会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方法的精髓和灵魂,是我们破解时代课题、把握历史主动、创造光明未来的“金钥匙”,必须要深刻把握其内涵要义。我们要自觉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研究理论宣讲工作,将理论宣讲工作的教育、传播、管理规律贯穿到宣讲内容、方式、队伍、对象以及效果评估、机制等方面,不断推进青海省理论宣讲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济中心城市的内涵和深圳发展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概念与界定:对经济中心城市的认识 1、经济中心城市的产生 50年代针对以前的经济平衡增长理论产生了一种称为“非均衡增长”的发展经济学理论。50年代中期,非均衡增长的一个重要理论即“发展极”理论产生了,“发展极”理论的核心是指在经济增长中,由于一些主导产业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的形成和在一些地区或者大城市的聚集,形成资本与技术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发展极”,通过“发展极”的优先增长,带动相邻地区的共同发展。这里的“发展极”实际上就是我们所称的经济中心城市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的环境与发展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概述了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形成背景和发展历程,以及目前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的主要代表观点,即社会变革与生态转型论、“技术-组合主义”生态现代化、“反省式”生态现代化以及弱化和强化生态现代化等;并指出,应将生态现代化理论应用于中国的环境与发展决策,将其合理的观点和方法融于中国的管理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政策中,以促进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浙江经济》2009,(16):F0002-F0002
杭州高新(滨江)水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9月29日,系高新(滨江)区管委会、政府直属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3.8亿元。公司以“管理让政府放心,服务让百姓满意;创新发展,勇当国任”为企业宗旨,充分有效发挥国有资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高新区(滨江)经济创新发展,打造南北双城,承担城市供排水设施建设及投融资管理,  相似文献   

19.
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入世的挑战,适应新经济的发展态势,就要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努力成为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典范”的要求,因势利导,与时俱进。作为全新的现代化企业,高速公路的运营和管理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做法,在学习中应对挑战,在发展中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20.
一、政策的科学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中国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发展中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并指出:“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当前,国内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增加,这对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及管理能力的要求大为提高,而且政策的创意与有效性都要足够,要能有效解决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