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一、全面收益的概念(一)全面收益的基本概念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BS)于1980年在原第3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要素》中首次提出了全面收益概念,把它定义为:"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的一切变动。"  相似文献   

4.
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变得日益复杂,企业所处的环境和使用者的信息需求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收益表内容不全面、报告不及时、存在收益操纵的可能性等局限性,使业界对改革传统收益表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从全面收益报告的国际研究现状出发,讨论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君 《财会月刊》2007,(18):20-21
本文通过论述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全面收益报告的理论基础和相关具体规定,指出在我国运用全面收益报告已具有可行性,进而提出应在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推行全面收益报告。  相似文献   

7.
刘君 《财会月刊》2007,(6):20-21
本文通过论述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全面收益报告的理论基础和相关具体规定,指出在我国运用全面收益报告已具有可行性,进而提出应在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推行全面收益报告.  相似文献   

8.
从中美收益概念看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美收益概念及其会计处理的差异(一)中美收益概念的差异。我国会计界将会计要素归结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企业会计制度》将利润定义为: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论财务会计概念》第三辑中阐述了十项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权益、业主投资、业主分配、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和利益,并将全面收益定义为:是企业报告期内除业主以外的交易以及其他事项或情况所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变动。FASB将全面收益分为两个部分:净利润和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全面收益的涵义入手,介绍了国外全面收益报告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新会计制度环境下,在决策有用观的确定及公允价值的适度运用等条件下,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已具有可行性,并指出了我国报告全面收益的必要性;最后,论述在全面收益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实行全面收益报告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来,知识经济大环境下的会计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使用,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等,会计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的弊端日显突出。借鉴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报告全面收益是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1980年1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首先提出“全面收益”这一新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企业在报告期内,除与所有之间的交易外,由于其他一切原因所导致的净资产的变动。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于1992年9月要求企业增加一张新的“全部已确认利得与损失表”,并和传统的损益表一起作为对外编报的基本财务报表。  相似文献   

11.
现行利润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冒然采纳FASB的全面收益表又困难重重,改革陷入两难境地。本文就处在困境中的损益表改革提出兼顾反映经营成果和使用决策两种目的,分别采用收入-费用法和资产-负债法两种方法编制损益表及其补充资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美国公司呈报全面收益方式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美国公司全面收益的呈报情况进行了研究,以确定在SFAS130发布后的几年间,美国公司主要以何种方式报告全面收益。研究显示,大多数公司在股东权益变动表列示其它全面收益和全面收益总额。目前,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全面收益能更好地预示未来现金流量或对股票价格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债务法分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损益表债务法。本文对两种不同的债务法对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的特点,并对理解和应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全面收益问题对于我国会计理论界而言并不是全新的课题,但由于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全面收益理论自身的不断完善,尤其是2006年2月15日,《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颁布,为全面收益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全面收益观发展动态及其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全面收益概念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已从更广阔的意义上关注收益信息的披露。适应全面收益观对财务业绩报告进行改革是国际趋势,我国新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也反映出了全面收益观的应用,引入了利得和损失概念,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并对利润表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传统经济收益和会计收益的基本内涵及现时外延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传统收益的特点和在当前经济环境中遇到的挑战,从经济收益与会计收益选择的博弈与修正中,认为会计学中全面收益理想内涵是与经济学收益完全契合的概念,是经济收益与会计收益博弈过程中达到和谐和统一。同时在分析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全面收益报告模式的基础上,依据现行经济环境和会计计量条件,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面收益表报告模式。  相似文献   

17.
综合收益概念已经被正式引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出发,在设定一个完全封闭的经济环境下的会计收益确定模型,然后逐步引入各种影响因素,分析会计理论和实务在不同经济环境下,为了反映经济收益而作出的会计收益指标的具体选择,并对会计收益指标选择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studied the "pressure" and "opportunity" factors that caused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 on the basis of the data of 41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1999-2004) in China which had been forfeited by 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SRC) because of accounting irregularities. The author found that avoiding "ST" and "PT" was the primary pressure, and the opportunities mainly came from the higher top 10 shareholders'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the lower proportion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the fewer number of directorate meetings and shares owned by the directorate members, board chairman and CEO held by one person and the ineffective supervisor boards. We also found that the companies involved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 had the lower first majority shareholder's share proportion and they changed CPA firm more frequently.  相似文献   

19.
损益要素的国际比较、协调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各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损益要素存在重要差异,表现在损益要素的构成和要素的内涵、外延方面。通过国际比较,指出收益的两种观点、收入(费用)与利得(损失)是否分列、是否单独设置业绩要素等实质性分歧。在损益要素国际协调的背景下,对我国损益要素的重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龙前英  张亚丽 《价值工程》2005,24(5):100-102
现金是企业机体的血液,是制约企业经营活动的首要因素,是经营者、投资者和债权人关注的焦点。编制现金流量表让我们能看到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并据以考察企业当期现金流量的变动状况。分析现金流量表从企业概况入手,再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各个层次进行现金流量表分析,最后结合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整个报表体系进行完整分析,促使财务管理得以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