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关系,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等对2010—2022年贵州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协调程度进行探究。结果表明,2010—2022年,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且两者间发展关系高度耦合,耦合协调度从0.308 5不断上升至0.937 8,发展态势良好。基于研究结果,从制定综合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城市规划、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加强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措施建议,以期让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形成良性互动、实现耦合协调发展,从而推动贵州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3.
4.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是新时代破解社会主要矛盾,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新时代,协同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需从理论方针、结构模式和体制机制三大层面入手,宏观把握两大战略推进的指导方针,着力打造"和而不同"的结构布局,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关系从异化分离到全面融合,开拓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6.
7.
8.
9.
新型城镇化能促进经济条件收敛。通过增加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支出,改善投资环境,引导欠发达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通过财政和税收引导和鼓励先进地区改变过分依赖生产要素投入增长这种缺乏可持续性的增长模式,加快产业转移和升级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推进城镇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四五"的重点任务,如何高质量落实好重大任务,本文从统筹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二者关系入手,提出高质量推进城镇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建议,一方面要持续推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城镇化稳步发展和质量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破解乡村跨越式发展瓶颈的突破口和新引擎,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数字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以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系统性理论框架和多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时序主成分分析法和耦合协调模型,评估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二者耦合协调度的时序演化和空间差异。结果显示,数字乡村和乡村振兴发展指数及耦合协调度呈稳步增长态势,整体协调状态由中度失调迈向中度协调水平。地区异质性不断扩大,形成东部和中部地区遥遥领先、西部和东北地区滞后的空间格局。发展指数高的省份溢出效应显著,增速快,耦合协调水平高,而欠发达地区联动效应不足,组内差异显著,二者耦合协调度低。因此,应正视空间异质性,因地制宜地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的优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本文在系统把握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前提之下,在深入研究我国城乡发展历史脉络和现实格局的基础之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基于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视角,进行发展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对话,形成了有关我国乡村振兴规律和趋势的若干认知:一体化统筹,融合化发展,股份化经营,组织化壮大,制度化支撑. 相似文献
17.
18.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新时代的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高质量发展中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中促进共同富裕,在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中惠及全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实现全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国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是不断夯实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基础.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本文旨在准确理解共同富裕意涵,厘清自治区推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探讨其政策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为推进民族地区乡村均衡持续发展,探索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耦合发展的有效路径,文章在分析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耦合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耦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耦合评价模型.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该地区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综合评... 相似文献
20.